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為什麼台鐵只能是台鐵─論台鐵捷運化的營運思維

最近台鐵是多事之秋,以北部來說就分別在3/4和3/9發生平交道事故。說實在的真是受夠了,五天內同樣的問題一再發生。但我所要討論的並不是平交道安全,而是台鐵的列車調度能力在這幾次事件中可說是完全失靈。

3/4事故發生在早上,1132次在崎頂=香山撞到人,導致後面的2120次等等列車誤點。時值上班尖峰接近離峰,人潮還是有點多,然明明在事故現場北邊的新竹和富岡都有能力派出備援編組,讓備用車照著誤點列車的原班表跑,讓新竹以北的通勤族不至於被耽誤太久,結果卻完全不作為,使得該時段只有區間車停靠的車站有將近一小時完全沒有列車停靠。

3/9事故是發生在傍晚的埔心路段、1242次區間車,筆者是在十點多準備搭車回家。看起來不會受事故影響,實則不然,因1242次及後續列車誤點,所以導致結束行駛1242次區間的列車,接續從基隆發車回新竹的回頭車亦誤點。同樣的問題又發生了,明明就可以在七堵用備援編組當做原本誤點列車的回頭車,而誤點的1242次等列車到達基隆後就直接進七堵調車場結束任務,但台鐵還是繼續擺爛,讓筆者在萬華等了五十分才搭到1275次。

以上問題顯示兩個問題,一要嘛是台鐵根本沒有備援編組,二要嘛是台鐵的僵化思維,只會死守著列車運用表。如果是前者,那表示台鐵完全沒有危機應變能力,如果今天車被撞爛了,明天或許就直接砍掉一堆班次。如果是後者,則顯示台鐵寧願守著死的運用表,也要棄通勤族於不顧,這是口口聲聲宣示要推動捷運化的台鐵該有的作為嗎?再說,乘客只會關心我有沒有車回家,才不會理你的運用表長什麼樣子!

捷運化並不是買新車、蓋新站就能成功的,如果台鐵的營運思維跟不上,那麼捷運化也只是空談,就不要怪為什麼北北基民眾只喜歡捷運而不喜歡台鐵!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762的世界】2015-2016製糖季列車與馬公厝線紀錄

這次的記錄同樣用徒步的方式沿著鐵道走,回程恰好有好心人讓我搭便車,範圍是後壁寮旗站到畜殖場站。

後壁寮旗站
這裡是北港線與馬公厝線的分歧站,早期還得派人在這指揮列車,不辦客、較偏向號誌站性質。至今還留有進站號誌機、站房,不遠的北港線上還有一隻臂木式號誌機的竿子



文科路平交道
較為郊區的平交道多無柵欄,所以都要倚靠台糖派人指揮交通。在這就遇上了早上回廠的最後一班重車。

高鐵立體交叉點
這裡幾乎已成為來虎尾必拍的點,原本以為兩鐵要相遇很簡單,但這次拍了兩次都沒遇到,看來真的是去年運氣太好
下午第一趟出廠空車(本務機:136號)
北溪厝招呼站
在高鐵交叉點不遠就是北溪厝招呼站,原本去年還被埋沒在雜草中,不知是不是有人打掃過,這次就乾淨多了。站內有一站房,候車椅旁有一個小窗口,不知是不是售票窗口?站內有三股道互相以橫渡線連接,分別是馬公厝線和西螺-崙背線,另一股道則是西螺-崙背線的側線,至今還留有轉轍器供大家玩耍觀賞。




改良場站
改良場站是一個更簡單的車站,只有候車亭,不知道的可能還會以為是公車站。可能一旁是做蠟筆的工廠,所以上頭也放了幾根蠟筆做為裝置藝術。

雲97線平交道
同樣是一個沒有柵欄的平交道,在這遇到了下午第一趟回廠重車
後面有一小段有道渣,但不遠又變回土或草地

9號裝車場
之後的鐵道有一段並無一般道路並行,過了之後就到了9號裝車場。裝車場內除了主線還設有兩股側線,其中一股連接到裝車台,供卡車上到土丘上將甘蔗倒到運蔗車上。特別的是場內調車是用曳引機!
裝車台
卡車從右邊的斜坡上到土丘後將甘蔗倒下
曳引機則將裝滿的運蔗車拉走換下一輛
畜殖場站
在9號裝車場隔一個小平交道旁邊的畜殖場站,顧名思義是位在台糖的畜殖場前。這裡是馬公厝線上,目前較常辦理列車交會的地點,從高鐵交叉點步行至這裡約需一小時。一旁的綠樹成蔭,是這站的特色。
頗為日式的畜殖場辦公室
下午第一趟回廠重車 
下午第一趟回廠重車與第二趟空車(本務機:116號)交會 
助理跑下車搬動轉轍器讓空車續行


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

【產業遺產】虎尾的鐵路史蹟

一年一度的虎尾製糖季又將近尾聲,這次利用連假期間又來到這個因糖業興起的小鎮,除了來記錄全台僅存的糖鐵原料列車,還有來尋找台鐵在這個現今縱貫線到不了的小鎮遺留的遺跡。

虎尾糖廠是雲林境內最大的糖廠,同時也是台灣現今唯二還有在製糖的糖廠,每年11月到隔年3月,工廠的煙囪都會冒出陣陣白煙,開啟忙碌的製糖期。1906年,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設立虎尾製糖所,戰後由台糖接收改稱虎尾糖廠,至今已超過百年歷史。早期公路不發達,糖廠都是透過鐵路將採收下來的甘蔗運送到糖廠進行加工製造,而虎尾除了因糖業而發達,更因其位於雲林的中心位置而成為交通樞紐,因此也造就了四通八達的鐵路網。

虎尾溪橋
虎尾溪橋是斗南線上的橋樑,亦是虎尾糖廠要與縱貫鐵路連接的必經之地。而這條斗南線根據紀錄,早在1910年便開辦客貨運業務,甚至鐵道部也在這成立貨運站,推測可能從那時開始台鐵的1067mm軌距車輛即可和762mm的糖鐵直通。在1979年西螺大橋上的糖鐵路線拆除後,斗南更一躍成為南北平行預備線的起點,使斗南線及虎尾溪橋的重要性增加。
配置有三軌的虎尾溪橋可讓不同軌距的台鐵和糖鐵車輛直通
現今的橋梁是在1931年由木橋改為今日的鐵橋,而後在1959年的八七水災中因虎尾溪氾濫使河道變寬,因而讓這座橋向斗南方向增建了187m,如今可從橋墩型態看出不同時期興建的路段。這座鐵橋最特別的就是他的第一到第四桁架全都不一樣,第一孔是雙華倫式構型,第二孔是華倫式的半穿式桁架,第三孔式普拉特式的半穿式桁架,第四到七孔是I型鈑梁。根據考究,前三孔的鋼樑是日本在進行清代縱貫鐵路改良時所淘汰下來的二手貨,四到六孔則是來自第一代二層行溪橋,之後再轉賣到大日本製糖,如今僅剩第二和第七孔鋼樑還留有製造商銘板。
第一孔鋼梁 
第二孔鋼梁 
第三孔鋼梁 
第四、五孔鋼梁 
第二孔鋼梁上的銘板 
第七孔鋼梁上的銘板
而虎尾溪鐵橋曾在2012年蘇拉颱風風災中,因橋墩被沖壞而受損,幸在雲林縣政府與民間廠商贊助下修復橋墩,並將原鋼樑放回恢復以往風貌。如今在第七孔的鋼樑上仍可見到因墜落河床所造成的損壞,時時提醒我們大自然的力量之大。
古蹟有趣的地方就是能站在和前輩一樣的地方
拍出幾乎類似的照片,只是火車已不會再回來
(近乎相同視角的照片可參考《台灣糖鐵攬勝》p.66) 
鋼樑上的災損
虎尾駅的身世
虎尾糖廠是這個小鎮的重心,不但有百年歷史,更是台灣現今唯二還有在製糖的糖廠。糖廠旁的木造虎尾驛是雲林地區的交通樞紐,在日本時代即可坐著小火車到西螺、北港、斗南等地。然而大家可能比較不知道的是,虎尾車站曾經因人潮眾多,不敷使用而搬過家,有一段時間木造虎尾車站是作為警察局。所以如果去問一些中年一輩的虎尾人,他們也許會說這棟建築是警察局而不是車站。那後來車站搬到哪裡呢?
今日的古蹟虎尾車站,已轉為遊客中心使用
我看到網路上有些人放上在糖廠西北角的「虎尾車站」照片,不過經過考證這並不是辦客、貨運的車站,比較有可能是司機們休息的地方

在木造車站因人潮眾多而不敷使用後,1954年虎尾車站遷往台鐵的貨運站,這算是少數(有可能是唯一)糖鐵車站因人潮過多而遷站的案例,同時虎尾西站和木造虎尾站廢止。從1954年的中央日報上的描述可以大概一窺這個車站的樣貌,「材料係糖廠利用廢剩物資,故全部工程僅化去新台幣五萬元,新站設有站長室辦公廳、候車室外,並設有三個月台…」。可以發現到這個站以糖鐵來說,規模上真的可說是一個大站!
19541010-中央日報-虎尾新車站 今開始使用 設有三個月台
貨物站,日本時代稱貨物掛,是台鐵集貨、儲貨的地點,在客運服務終止後仍維持貨運功能一段時間,直到斗南線停駛。沿著鐵道從糖廠往西北邊走,最左邊有一條長滿草的舊線跡,之後在快到西安街平交道時出現道岔,列車若從斗南方向過來須以折返方式進站。
面向糖廠方向拍攝
在許乃懿前輩所著《台灣糖鐵攬勝》中有這個貨運站的照片,拍攝時還留有混凝土倉庫、木造倉庫、月台和小廟等等。如今貨運站站場已開闢作為停車場,木造倉庫、月台都已不存,只剩下一旁倉庫鐵門上的台鐵局徽還可說明這裡和鐵路的關係。
進站方向 
回頭望向主線,花圃左邊即是匯入口

原來小廟的斜後方有一座木造倉庫,但已被拆除
(這張照片可和許前輩的照片互相參照) 
台鐵局徽

而在《虎尾的大代誌》一書中,亦有提到貨物掛,但台鐵辦理貨運服務(也就是跑公文)的地方是在糖廠對面的中山永安路口,不過今日已變成機車行。
參考資料:
    1.中研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
    2.看橋工房:http://blog.xuite.net/ticket0610/oldway
    3.古庭維、鄧志忠,2010:《台灣舊鐵道散步地圖》
    4.許乃懿,2003:《台灣糖鐵攬勝》
    5.楊彥騏,2003:《虎尾的大代誌》

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舊路尋跡】溪湖糖廠員林線舊線跡(2016)

溪湖糖廠設立於1919年,其前身是由辜顯榮家族投資成立的大和製糖會社,隔年又與明治製糖合併,成為明治製糖旗下的製糖所。而為了輸送砂糖,糖廠與縱貫鐵路之間早在日本時代便設有員林線以輸送貨物,同時亦兼辦客運業務。

這段鐵路不但設有三軌可讓762和1067mm軌距的火車共用,作為台鐵聯絡線使用,另一方面在1949年國民黨撤退來台後為了避免縱貫鐵路可能因戰時中斷,於是也被納入南北平行預備線的其中一段。目前沿途多被改為人行步道或腳踏車道,不過還是會有當地居民的車輛通行。雖然路況和景觀較其他舊線好很多,但也意味著剩下的遺跡已較其他前輩去踏查時少很多。
根據1921日本時代1/25000地形圖進行數化(資料來源:中研院GIS)
這趟旅途從員林車站開始。員林站本來所剩遺跡已不多,近年又因高架鐵路完工,使得糖鐵岔出的地方已難尋。
望向員林方向
從員林站出發後不久即到達南員林車站,是目前這段鐵路保存最多遺跡的地方,還留有木造站房與號誌閘柄。然而先前有前輩記錄到蒸汽機車用的水鶴已不存,月台和站名牌也被剷除變成停車場。或許再不珍惜,哪天車站會莫名其妙失火而消失。
溪湖へ 
南員林站月台已成停車場(溪湖へ) 
南員林站站房 
號誌閘柄
隨後是員鹿路平交道,員林市區內路段多是小巷,當地亦做了許多綠美化成為糖鐵懷舊步道。沿途還留有平交道標誌、平交道遮斷器、臂木式號誌機、速限標等。
員鹿路平交道號誌 
員鹿路平交道(溪湖へ) 
出現速限標,新義街平交道(溪湖へ)
臂木式號誌機,三義路平交道(溪湖へ) 
莒光路平交道(溪湖へ) 
平交道護軌,員鹿路103巷(溪湖へ) 
溪湖へ 
一旁出現的奇怪設施 
再來要跨過八堡一圳、員林大道和員鹿路,這裡路口開闊,容易迷失方向。
跨越八堡一圳(溪湖へ)
進入自行車道入口,員鹿路員林大道平交道(溪湖へ) 
柏油底下隱約可見軌道,員鹿路員林大道平交道(員林へ)
隨後的路段都被開闢成一般自行車道或公路,可以通行自行車,但也會有當地居民的車輛通行。不過也因為變成車道,所以幾乎沒有遺跡留下。
溪湖へ
源泉路二段157巷口(溪湖へ)
瑤鳳路一段(溪湖へ)
東西向快速道路交叉,在這跨越員林大排(溪湖へ)
沿途的稻田風光(溪湖へ)
之後到了埔心站,原本應該還留有轉轍器,但這次踏查卻甚麼都沒有留下,幾乎全變成工廠前置物區和車道。
埔心站舊址在忠義北路口附近(溪湖へ)
後面一直到國道交叉之前,在一旁小路開始出現平交道標誌。沿途會經過東溝和羅厝排水道,原糖鐵橋都被鋪上木棧板,供行人和自行車通過。
台76線的聯絡道交叉(溪湖へ) 
溪湖へ 
武英北路平交道(員林へ) 
武英西與武英北路間的小路 
跨越東溝排水的橋,可見設有一座橋墩和鋼板(溪湖へ)
到了二重湳車站,當地社區做了一些候車亭和小火車意象,加上一些運動器材變成一座小公園。不過木棧板和草皮也覆蓋了原本留存的月台遺跡,只剩鐵軌還隱約可見。


回頭望向員林 
羅厝排水橋(溪湖へ) 
仁安路交叉(溪湖へ) 
這裡以涵洞的方式和國道一號立體交叉(溪湖へ)
過了國道一號後鐵軌開始冒出來,同時也接近巫厝站,但因為無遺跡所以完全看不出來
溪湖へ 
員鹿路一段512巷交叉(溪湖へ) 
銀錠路平交道
 銀錠路平交道附近還有有趣的告示,鐵道已經停駛了,還提醒車輛勿通行

到市場前的一段被柏油覆蓋
溪湖へ
市場附近的軌道遺跡相當明顯,在路的右側,接著跨越長青街就接近溪湖糖廠了。由於附近道路漸趨複雜,所以平交道閃燈的配置也很好玩。
市場附近的路段(溪湖へ)
跨越長青街後進入小巷,並開始向南彎(溪湖へ) 
湖東街的閃燈配置是垂直的 
出廠方向的速限標 
進出廠都要鳴,照片中綠鐵皮圍籬圍起來的地方是鐵道,不過現在變成別人家後院了 
過了綠鐵皮之後又露出來(員林) 
草叢後面的狀況 
再跨越員鹿路後就進入溪湖糖廠的範圍 
回頭望向員林方向,右邊三條軌條是員林線的軌道,左邊兩條是鹿港線,但那又是另外一則故事了。

再來就到了終點溪湖車站,日本時代剛設站的時候叫做「工場前」。現存配置有兩島一岸的月台,在糖鐵車站來說算是很大的站,目前我所知有過這麼大規模的有戰後的虎尾車站。目前被指定為歷史建築,不過從去年就在進行修繕工程,至今雖然圍籬都拆掉了,但似乎還沒完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