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森多助教初體驗(2014.4.25~29)



    由於一個bonus,使我有一個機會能夠參與這在學校每年都擠破頭的課程。原本是想拍星星(+賺錢?),但卻意外讓我體會到台灣自然的多樣面貌。

●Day1 旅程的起點,霧鎖鳳凰山
   
    旅程的首站來到下坪植物園。下坪種植著許許多多的熱帶植物,本身就已大開眼界了,幽默有趣的老師更融合許多生活常識帶我們認識。

傳說中的鼻涕果 
梅蘭竹菊分別價值多少?
梅-100 蘭-200 竹-500 菊-1000XD

種在門前要種什麼?
松和梅→輕鬆沒事
"千萬不要種苦楝(可憐)啊"XDDD

    沒想到在最後離開前還看到一條綠色的蛇掛在樹上,旁人都說是青蛇,但我看到火紅眼.....呃不是...是紅橙色的眼睛便直覺認為是青竹絲。而在隔天向老師確認後,證實我的想法是對的,幸好那個時候沒人去碰牠啊@@
青竹絲!!!
   沿著公路而上,中部的混濁陽光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厚重的雲層,甚至有些涼意。溪頭大學坑講解生態工法,到這裡我已無心上課XD 倒是河床上出現的鉛色水鶇殺了我不少底片,還意外發現....原來路局也有兼差做生態工法呀XDDDD
漂亮的鉛色水鶇 
路局認證XD
   晚餐過後下起了毛毛雨,大濃霧籠罩整座鳳凰山。沒看過雷射筆指出去竟然可以清楚地將光路顯現出來!結果只能和神翔亂屁一堆他們可能回去之後就馬上忘掉的天文知識QAQ,偏偏天黑黑的也看不見他們有沒有聽懂或感覺如何,又不出聲,實在是有點挫折= =在老師完全講解完望遠鏡之後,天漸漸開了,但還是飄著少許的層雲,最後我們還是有發揮一點功用XD

    在老師趕同學們回去睡覺後,我也跟下去拿睡袋上來準備睡在天文台,享用整晚的星星。沒想到一回來馬上又霧鎖鳳凰山OAO,看來只能乖乖睡覺了.......


●Day2 山嵐鳥鳴,"雨"林漫遊;路溝蛙鳴,涼爽夜遊




    一早醒來,陽光驅散了濃霧,彷彿昨晚的一切如夢一般。日出於雲海之上,但雲海的狀況還是不好,輪廓不明顯啊(嘖嘖)。倒是被陽面出現了漂亮的杜鵑花,而且高度竟然比我還高@@,直讓人懷疑這裡的杜鵑是不是都打了生長激素。
日出雲海 

    接著就隨老師沿鳳凰山林道而下,觀察到了許多鳥類。除了被阿桑稱為垃圾鳥的藪鳥之外,白耳畫眉、棕面鶯、白尾鴝等等。但常常是"空樹不見鳥,但聞鳥語響",老師甚至用手機開鳥叫聲叫牠出來,牠仍不為所動,沒想到觀察鳥類也是要非常有耐心啊(汗)
被叫做垃圾鳥的藪鳥
路上也看到了可憐的台灣鈍頭蛇橫死街頭,不曉得哪台車過去時就把牠輾斃,希望牠來世能去過幸福快樂的生活(RIP)
隨著海拔愈來愈低,霧也愈來愈濃,也更難看到鳥了。真不曉得我們這團裡到底誰是雨神(ㄏㄏ)

    下午就開始下起了間歇性大雨,出現相機進水危機。但在老師來後雨又稍微變小,於是...課還是要上XD。

    下午的老師好專業,講解了好多森林的知識。像是林間空隙如何形成、針葉樹有頂芽優勢而能長成聖誕樹形。而林下光度的不同也造就了不同的樣貌,柳杉林下的植物就耐陰許多,檜木林下的植物就非常多樣。但對攝影人來說,走在霧林帶中更是有一番風味。最後老師也丟給我們一個問題,如何管理森林,維護生物多樣性,也要求大家一起來維護?這真的是一個該好好想想的問題,看過這麼多環保新聞後,我們到底還有哪裡做得不夠,立法?教育?管理?或許你我都要重新檢視。

    晚上的鳳凰茶園雲層散去,涼風吹來反倒帶點秋意(不是邱毅XD)。路旁不斷傳來蛙鳴,螢火蟲在草叢間閃爍,一盞盞手電筒仔細尋找著這群夜晚嬌客。褐綠相間的斯文豪氏赤蛙、如綠寶石般的莫氏樹蛙,莫名覺得青蛙也是蠻可愛的。

    一天下來,從鳥類到蛙類,真的發現觀察是很需要耳聰目明的工作!
河蟹
莫氏樹蛙
螢火蟲軌跡
斯文豪氏赤蛙
●Day3 穿梭恐龍森林,夜晚昆蟲探秘
天清氣朗的鳳凰地區
    沿森林休閒步道而上,後面跟來一群阿桑團,老師要我們讓路讓他們先過,阿桑們半沮喪地說"我們也可以聽啊"就繼續往前進。沒想到老師一轉眼就跳進一旁的林間小徑,沿路盡是坡度超過5、60度的陡坡,尤其昨天又下過雨,土壤濕滑許多,突然有種重溫熱血地質考察的感覺。

    一路下滑到一株觀音座蓮之前,老師開始講解附近的蕨類,我也開始仔細觀察眼前的植物及做筆記。開始了解甚麼叫內行人看門道,看著葉背上密密麻麻的孢子囊群,及細小的回脈,真的是聽了老師的講解才能了解這些生物。往前行時,我莫名其妙被觀音座蓮打臉,這森林還真是危機重重呀!復前行,找到了幼芽布滿金毛,像小狗般的金狗毛蕨,他的孢子囊堆像蛤蜊一般整齊排在餐盤...呃不...是葉片上。不知道把他的幼芽拿來做吊飾的感覺如何?遇到鳥巢蕨時,老師也教我們哪種葉片比較好吃(慘了,我肚子好像愈來愈餓了)。

    走一遭恐龍森林,才知道原來人可以與自然這麼近!

觀音座蓮的葉片 
都是毛的金狗毛蕨
    在前往和社之前來到了特生中心。原本以為可以去看上次跟家人來時沒看到的植物園,結果又是去看上次看過的展覽館吹冷氣,害我又一整個想耍廢了。唯一沒看過的大概就是有新的特展吧,真心覺得台灣黑熊比團團圓圓可愛太多了,尤其是紀念品更是比動物園賣的好看太多。只可惜現場沒有賣QAQ

    夜間觀察昆蟲更是樂趣無窮。手電筒關掉後,才了解到甚麼是火金姑來照路。滿山遍野的螢火蟲在林間飛舞著,只可惜把腳架放在房間沒帶出來,不然拍出來的感覺一定很漂亮。把目光放到手電筒照出的亮光,繼續尋找其他昆蟲,但林間昆蟲沒有想像中多,只有少數小型甲蟲出來蹓達而已。

    走回廣場上的布幕,老師架好的燈光已經吸引來了好多昆蟲。漂亮的眉目天蠶蛾、受傷的紡織娘還有意外的不速之客─虎頭蜂。老師為避免同學受傷,決定拿出預先準備好的罐子毒殺他。可憐的虎頭蜂只是路過而已就被毒殺了,希望你以後投胎做白狼,這樣路過就沒事了(RIP)。

    看完這些美麗的天蛾後,剛好也沒星星可看,只好回房K化學了=口=
眉目天蠶蛾
天蛾
●Day4 看見台灣神木村,滿天星斗塔塔加
布滿碎石的河床
    一早我們便坐著發財車前往在八八風災中受創嚴重的神木村。沿路上,看到的都是裸露的崩塌地,溪床布滿了幾次颱風沖刷下來的大石。道路被沖毀,我們只能沿著顛簸的溪底便道前進。看著看著,不覺眼眶又溼熱起來,不知道何時才能再看見翠綠的山巒及小橋流水。每次看到這種景象都會覺得自己好沒用,明明學了很多地科知識,面對這種景象也只有無助,只能看著台灣日益殘破的我真的好沒用。

    在顛簸間,車子抵達了神木前。這株樟樹神木是全台第九大神木,也是十大神木中唯一的闊葉樹種,其他清一色都是紅檜。樹前有一間小廟,祭祀著這株神木,"希望祢能保護台灣這片土地,願台灣平安!"我祈禱著。
神木與小廟 
有毒的馬桑
    不知是否是地質考察魂作祟,老師講解了許多藥用植物我都只是機械式地拍照記錄,沒在做筆記。也許對我來說,紀錄、觀察那片崩塌地更重要吧。但是有聽到一點八卦,似乎這片山林裡常有山老鼠出沒,只為那牛樟。只能說,保護森林才能守護台灣!


人去樓空的神木國小

    下午,我們由海拔775公尺的和社繼續沿台21線往海拔2500多公尺的東埔山莊前進。隨著海拔上升,我們又再度進入霧林帶,濃霧幾乎完全遮蔽住前方的路,令人擔心今晚是否又要開天窗(自我感覺會被認為是來吃閒飯的=口=)。

北天名景─夫妻樹
各種吃飯
各種吃飯
    沒想到,晚餐時段又下起了小雨。趁著他們討論報告時上到公路去找wifi查天氣和雨備教材,沒想到查完再回到山莊時,天漸漸開了。冷高壓出海,東北季風在這裡形成乾燥的下沉氣流,將那些惱人的濃霧都吹散了。到午夜時,銀河東昇,真的能體會為何第一次看到銀河的人會以為是雲了,清晰的銀河便沿著山的稜線流過。塔塔加的星空好美!但還是有兩件憾事,一、忘記給他們帶鋁墊,辛苦他們了  二、鏡頭一直結露水,擦相機的時候去動到,結果疊出來的星軌全變成毛毛蟲QAQ

      雙子、獵戶、小犬、大犬、御夫、麒麟、小熊、大熊、獅子、室女、牧夫、北冕、天蝎、人馬、天鷹、天琴、天鵝、天箭、海豚;土星、木星、火星、M44。因為星星超多,我也盡可能地把天上的星座都講過,也盡可能把東西方做連結,希望他們都還能記住那晚的星空!(終於不會被認為是來吃閒飯的了TAT)
美麗的夏季銀河 (不過不管怎麼調顏色都怪怪的)
●Day5 旅程終曲:林道賞鳥去,巧遇山椒魚

    早上的講師特別有趣,一早就帶著已死的黃鼠狼出現。貌似是因為昨晚受傷,但最後還是傷重不治。讓我們觀察完後,希望牠能安息。之後再離開山莊前,帶我們去看後面盆栽種的台灣一葉蘭,沒想到還沒離開住宿區便已看到了這麼多動植物!
台灣一葉蘭
    沿著往玉山登山口的林道走去,許多的鳥兒在枝頭上現身,星鴉、深山鶯、煤山雀,但牠們往往都稍縱即逝,令人留下無限感概:沒拍清楚+大砲不夠大QQ。我發現老師也是找"糞"高手,路旁隨手就能發現山羌或水鹿的糞便或腳印,只可惜都無緣見到牠們就是了。
樸素的深山鶯
偶蹄目的腳印
    過了大鐵杉後,右邊是往台灣最高天文學術殿堂的鹿林天文台,左邊便是往東亞最高峰的玉山登山口。我們繼續往登山口前進。

    忽然老師帶我們走進一條林間小徑,帶我們去看他們的小小實驗調查站。起先是在竹林及陡坡間半滑半走地下去,忽然一棵大樹聳立眼前,地上的地衣如地毯般柔軟,彷若迎接我們的綠地毯。老師繼續講解著調查站的設備:雨量筒、枯葉收集網、劃界用繩、及一些陷阱。老師說著說著翻開一塊板子,那是要用來引誘老鼠等地棲生物的,忽然老師好像看見甚麼東西般驚訝起來。"難道真的有老鼠嗎?"結果老師拿起來的是兩隻阿里山山椒魚!是被列為第一級瀕臨滅絕保育類動物的國寶級動物!據老師說,平均每兩年才會有一班森多班看到。看到療癒系的山椒魚,突然覺得今天就算沒拍到甚麼鳥都值得了!    
超可愛的山椒魚 
    往返於玉山登山口後,我便和幾個同學送剛才捕獲給另外三組看的山椒魚回家。希望牠們沒有受到太多驚嚇,能繼續生更多小山椒魚,讓以後的同學能再看到他可愛的模樣!

        經過這次的森多,我的眼界已不再局限於天上的雲、星星,地上的石頭、岩層,我想,我又重新認識了自然、認識了台灣。原來我也能和草地親密的接觸,原來我也能和大樹擁抱,原來我也能和山椒魚握手,原來,大自然離我這麼近!人在這個由水泥建造的都市叢林汲汲營營過久之後,真的需要回到山裡去充電,去吸收新鮮的空氣,去認識我們的這塊土地。雖然這趟旅程很累,卻是值回票價!如果有機會,我好想再體驗一次,與土地的對話!

2014年3月8日 星期六

【看火車】初春的仲夏寶島號奇遇記

       早晨的鶯歌,雲層繚繞山頭。隨著507次莒光的搖擺節奏進入大甲站,準備轉乘區間到日南。沒想到竟會顧拍507而忘了要搭正等候交會的區間,等跑到另外一邊月台的時候車就開走了,只好改乘公車到下大安溪橋。
       下大安溪橋視野遼闊,可惜鐵砧山被雲霧遮去全貌,只剩令人無法摸透的一片白茫茫。即使拍攝天候惡劣,仍有許多鐵道迷到場迎接。「嗚─」的汽笛聲如同主角的登場曲般響起。蒸氣的白煙與背景融合成了一片混濁的白,沒有美感,只能是紀錄的照片。
視野遼闊的大安溪配上正巧在試車的微笑號
堤防上的奇怪仙人掌

       場景換到了日南北的田間,尋找我嚮往已久的田邊火車。初春的稻田仍是剛插秧的秧苗,可惜沒有稻浪的律動,沒有和風在大地作畫。但是想到這些秧苗在幾個月的滋長後,將能養活許多人,心裡便好生感動!拍攝完後才發現,走在田埂上也是難得的經驗!
完成了鐵道攝影一直以來的夢想,可惜天氣好差=3=
農忙時節
       尋找田邊火車的腳步來到了龍井。原本是要來蓋微笑319+的印章,卻意外發現站外北側的廣闊稻田。又恰好8774次試運轉微笑號進站,在綠與白之間留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微笑!沒想到又再次實現了夢想XD
8774次微笑號
       或許有人看到這裡會發現上一段裡沒有此行的主角。因為這次CK124仲夏寶島號是以順時針繞行山海環形線,於是我先到了台中堵他回程經過台中路鐵橋的景象。
「無聲掠過
擁擠的臺中
或許不論是平面鐵路
或是CK124
都已不合時宜了吧」
擁擠的台中路和古早的蒸機,有種時空交錯之感
       原本故事就該這樣結束了,或許還能留下美好的回憶,但一切悲劇就從南屯開始。

       碰巧發現舊台中市只剩下南屯和西屯還未攻略,於是先步行前往南屯找章。
第一家,走進商家,QR碼是南屯,但弔詭的是門牌和店內印章卻是南區(???)
第二家,QR碼和門牌都對了,想蓋印章卻沒印章@@
第三家,整間店都還在裝潢┘˙O˙└(吶喊崩潰)
直到第四家才終於蓋到印章,此時從火車站出發已走了一個多小時ORZ

       接著等5路公車去逢甲蓋西屯區的章,但是等了快半個小時仍不見車子蹤影,倒是對面這段時間同一路線來了三班= ="。根據誤點塞爆定理,公車果然擠得水洩不通。好不容易到了逢甲,卻又開始下大雨,一堆攤子都不見了=口=
       隨便吃吃買買,約八點離開逢甲,結果50分才到台中火車站,錯過一班區間和148次PP。又害我要去搭末班152次PP+末班區間(不幸啊~~~!!!

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天文鐵道遊─台大天文期末觀測(20140206~08)

一早5點半的首班車到桃園轉655次莒光號。奇怪的是,七早八早的還是很多人搭乘,於是坐沒幾站就被趕起來了,只好窩在尾車拍路程景。

看著看著,真的發現山線和員林的路景變化好多。因應都市發展的需要,兩地的鐵路高架化都如火如荼的進行,將來兩地的平面段鐵路都會走入歷史。於是一路下來拍了大概300多張照片吧,希望這些照片將來也能供人回憶。
路上也遇到熱心的台鐵員工,看我熱衷鐵道也提供我一些情報。我才知道,員林高架大概今年底就會上去了,要記錄的人手腳要快了。而阿里山鐵路修復工程似乎只差二萬平下面的一個隧道,快的話年底就會通車了吧。也因為他的工作是號誌相關的維護,於是也講解了好多號誌的知識!聊著聊著,火車也慢慢駛入斗六站。

石榴~寧靜的鄉間小站
從斗六轉車前往坐落田間的日式木造小站石榴,一個無人而幽靜的小站。剛步下車,眼前便是後站一望無際的稻田,令人心曠神怡!
雖然是木造車站,卻缺少了點古意,油漆似乎是新漆上去的,不若海線舊車站那樣斑駁老舊。站旁有社區所彩繪的月亮號,還有種植許多植物做綠美化,在在看出社區對於經營這個無人招呼站的用心。可惜的是車站上面的站名牌不見了,只剩下一小塊寫著"百年驛站"的牌子,向來往的遊人誇耀著曾有過的繁榮。
初插秧的田,希望新年能有好收成

木造的石榴站,沒了站名牌就少了點台鐵的味道

社區彩繪月亮號
霧鎖阿里山,晴男現身


        一行人在嘉義站會合後,跟著有趣的司機上山,但我因為太累就睡著了。
        放完行李大家就到阿里山車站走走看看。不過難得買了TRPASS想試試看可不可以進站,剪票口卻沒人,而且還上鎖。眼看著舊蒸汽火車頭被隔於門外,真是可惜!聽說傳說中的晴男到嘉義後發現車鑰匙忘在高雄,於是又回去拿,果然不其然,天空滿佈烏雲,不時飄來濃霧,令人擔心晚上的天氣。
         晚上邊看新聞邊等開天。在走廊上網時巧遇晴男出現,當大家抱怨天氣多差時他就說:「不會呀,我看雲有開啦」,結果出外一看不只霧散去,連星星都漸漸探出頭來。
        果然晴男傳說名不虛傳呀!

台灣天文的頂點鹿林天文台

從東埔山莊出發,沿著只有通行證才能通行、連腳踏車都不能走的車道走了兩個多小時。沿途五顏六色的地衣相陪,連樹都看起來像穿上了一件毛衣。之後終於到了鹿林前山的登山口,沿陡升的600公尺坡道,穿梭箭竹林才抵達了這台灣天文的最高殿堂。

TAOS、維新圓頂、SLTLOT,那些赫赫有名的望遠鏡,那些發現台灣第一顆彗星與小行星的望遠鏡,就這樣群聚在這小小的山頭。這是我從高中以來就很想來拜訪的地方,想來看看這些默默努力的人們,想來看看這裡的星空。

可惜的是晚上沒辦法留在這裡,觀測助理剛好交接也不在,無法更深入了解這裡。但能見到台灣最大的1米望遠鏡LOT也值回票價了!

下山時,美麗的夕陽將天邊染成令人驚嘆的金黃色,也預告了晚上的星空精彩可期。但這時卻發現背在背上的腳架不見了!才想起來忘在天文台。通過電話後,駐站人員說隔天早上會幫我拿下來,但晚上就不能用了QQ。但換個角度想,自己的腳架能在天文台度過一個晚上吸收日月精華,也算是一種成就吧。

登山鐵路終點二萬平車站
第一天的晚上的觀星地。在黑暗中辨識出鐵道的特殊三角線設計,當時為了不讓車頭倒退嚕下山或是為讓車頭由前拉改成後推,於是利用三角線讓機車頭掉頭。在阿里山登山段的原始起迄點的竹崎和二萬平為使登山用車頭掉頭或換位置,就有了這樣的設計,只是後來日本人又將登山終點移到了沼平,二萬平的終點意義就漸漸不重要了。


晚上難以見到全貌,白天就能見到一些晚上看不到的東西。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滿園的櫻花盛開,讓大家在等車下山時殺底片。在二萬平車站眺望塔山風光,往下一看卻又再度"看見台灣"。當年八八水災,二萬平站場側線路基流失,下方的大面積坍塌地依然怵目驚心。即使有塔山、櫻花相襯,也掩蓋不了大地的傷痕。阿里山鐵路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森鐵大本營嘉義車庫


嘉義車庫除了靜態展示了許多老車廂與老火車頭外,現在仍擔負著車輛維修、調度的功能,說是森鐵的台北機廠也不為過。從以前的柴客車中興號到還能動態行駛的26號蒸汽機車,和以前接待外賓的超高級車廂應有盡有。

因為森鐵本線正好從車庫穿過,於是運氣好的話也能見到正班車行駛而過的畫面。這次運氣就相當好拍攝到從奮起湖回到嘉義的阿里山號,而過了幾分鐘後,這班車也回送回到了嘉義車庫,於是留下了許多難得的影像。看到工作人員辛苦地將車輛引導回車庫,接著清理車上汙水,才能真正了解我們能有舒適的乘車環境都要歸功於他們。回頭看看台鐵自己的鐵路設施,要是台鐵自己的調車場也能這樣動態展示該有多好!
接著步行到充滿古意的北門車站,車站同樣在最後一班車(16:14)駛離後就關門休息了。屋簷下那充滿歐式風格的燈與以羅馬數字表示的大鐘,使木造的車站除了古老卻也多了點工業革命現代化的風格。我在此是個遊人,旅行於過去與現今之間。
充滿古意的北門車站
有點老舊卻也有點現代
然而一聲"眶啷"聲打破了這漫遊的懷舊氣氛,站旁的陳列的舊客車的玻璃碎掉了,而一旁是手拿瓦斯BB槍、大約國小年紀的兩個小孩。我不知道是不是他們做的,於是就先在一旁觀看,但他們之後沒再對舊車動手腳,反而將北門站站廠當成靶場,朝軌道區射出子彈。為了趕回家,於是觀察一陣子就不和他們耗下去了,但真的有點後悔當下應該直接報警處理。這些車廂都是前人留下的重要文化資產,即使已不在這條鐵路上奔馳,卻也能提供一些發展的線索,然而卻總是有人不懂得珍惜。這一幕,想必每個鐵道迷都會心痛!
我真的不懂為什麼總是有人不懂得珍惜歷史
搭著152次自強號,在黑夜中橫越濁水溪,準備回家,然而回到鶯歌卻以大雨迎接我。害我好想念南部的陽光;好想念那滿天的星空;好想念嘉義的雞肉飯與熱情的人們,健談的捐血護士小姐、有趣的司機大哥及這趟旅程遇到的所有人。如果可以,以後乾脆搬到雲林或嘉義住好了XD(前提是六輕快點滾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