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杜鵑颱風在9/28傍晚中心登陸後,狂掃台灣一整個晚上才離開。台鐵方面自然也是災情慘重,除了電車線被路樹壓壞外,還有眾多異物侵入路線。一早八點,台鐵路透社的粉絲頁便出現以下訊息:
台北運務段9月29日08時04分通報:
目前轄區內路線經工務全部巡查完畢,均為正常狀態。
至於電車線部份,目前樹林俊英街平交道電車線受損嚴重,三角架壞13個、主吊線及接觸線懸臂壞2個,預估需5小時搶修。
看到後續照片發現CMB29也出動了,為了記錄這罕見的火車便騎車前往俊英街平交道。
CMB29電力維修車是DR2700型白鐵仔的改造車。2004年因當時的電力維修車不足,所以由台鐵挑出DR2712和2719委由外包廠商改造成CMB29和30,其中CMB29就放在樹林調車場。
差不多到了12點半,CM-1也進入東正線幫忙。
到了近13點半,兩台電力維修車才連掛後收工回樹林。
幸好颱風隔天是整天放假,不然以台鐵要修到下午來看,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去台北呢。
最後也謝謝辛苦的台鐵工程人員搶通路線,讓所有收假的人們都能平安順利地回到家!
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
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老屋町】悼念!天外天劇場
2015.9.11新消息
根據公視新聞報導,因為沒有拆除執照,所以市政府已介入緩拆,文化局也計畫重啟文資審議,希望會有好結果!
2015.9.9原文
今天聽說了台中的天外天劇場的文資審議因地主不同意而未過,最近已經開始拆除。想到今年二月才剛跟著台中文史團體台中文史復興組合的旅行案內到處逛,逛這個來很多次卻還是很陌生的城市。一開始還找不到這個劇場在哪裡,只是在小巷間憑藉著古蹟眼隨手拍了一些照片,沒想到回來查資料比對就中了。卻也沒想到,這些照片竟成了他的遺照。
火車站附近自古以來就是人聲鼎沸的地方,而隨著都市人民開始有可用來休閒的金錢和時間,一些諸如戲院之類的設施也開始出現。比方說當時的台北後火車站也有辜家從日人手中買下並改建成立的台灣新舞台,但可惜這棟建築已毀於1945年5月31日的台北大空襲中。
然而已不再有空襲的現今,天外天劇場躲過了空襲,卻躲不過都市開發的怪手。謹以此文悼念!
根據公視新聞報導,因為沒有拆除執照,所以市政府已介入緩拆,文化局也計畫重啟文資審議,希望會有好結果!
2015.9.9原文
今天聽說了台中的天外天劇場的文資審議因地主不同意而未過,最近已經開始拆除。想到今年二月才剛跟著台中文史團體台中文史復興組合的旅行案內到處逛,逛這個來很多次卻還是很陌生的城市。一開始還找不到這個劇場在哪裡,只是在小巷間憑藉著古蹟眼隨手拍了一些照片,沒想到回來查資料比對就中了。卻也沒想到,這些照片竟成了他的遺照。
火車站附近自古以來就是人聲鼎沸的地方,而隨著都市人民開始有可用來休閒的金錢和時間,一些諸如戲院之類的設施也開始出現。比方說當時的台北後火車站也有辜家從日人手中買下並改建成立的台灣新舞台,但可惜這棟建築已毀於1945年5月31日的台北大空襲中。
然而已不再有空襲的現今,天外天劇場躲過了空襲,卻躲不過都市開發的怪手。謹以此文悼念!
台灣大百科詳細介紹:
位於臺中市櫻町 (日治時期臺中火車站附近,今臺中市東區復興路四段),為吳子瑜 (1885~1951) 出資15萬興建而成設備新穎的歐化劇場,開放給一般民眾入場觀戲。天外天劇場於1936年3月落成,當時還邀請正在台灣巡迴表演的上海天蟾大京班擔任開檯演出。這是一座混合戲院,輪流演出戲劇與電影,以歌仔戲和新劇為主。1936年7月23日,歌仔戲班明月園男女歌劇團到天外天劇場表演,劇碼有:白天《男人脫躬鞋,美人獻西施》,夜間《李太白出世,楊貴妃醉酒》;著名台灣電影及戲劇研究學者呂訴上,於抗戰初期所組的銀華新劇團,也曾經於昭和14年(西元1939年) 來到天外天劇場演出。天外天劇場不僅僅提供民眾入場看戲,劇場內還設置了食堂、咖啡廳、跳舞場、茶店、賣店等等娛樂消費空間,熱鬧非凡、轟動一時。劇場主人吳子瑜為人豪爽闊綽,人稱「東璧舍」(「舍」為少爺二字的全音),為台灣有史以來的第一闊少,平素尚風雅、好吟詠,生平相當喜歡戲劇,尤其熱愛京劇。天外天劇場的開放,有個有趣的說法,林良哲先生著作《臺中電影傳奇:臺中市百年來的電影風華》當中記載了以下的故事:當時臺中「樂舞台」戲院時常邀請中國上海、福州一帶的戲班前來台灣演出,吳子瑜經常前往觀賞。由於「樂舞台」的表演場地不大,觀眾座位使用傳統的長條板凳,所以人人必須擠在一塊看戲。有一回子瑜看戲看到一半正好尿急,起身如廁,未料回到座位時,原先的位子被一名陌生男子佔去,子瑜請這位男子讓位,沒想到這位男子非但不願意把位子環給他,還對他說:「椅子又沒寫你的名字!」吳子瑜受到此番刺激,乾脆把自家的戲院擴建開放,取名「天外天劇場」,還購置了鐵製的椅子作為觀眾座椅,並在每一張椅子的椅背上刻鑄「吳子瑜」三字。天外天劇場開放後,當時與吳子瑜交好的文人才子們經常前往觀賞戲劇,吳子瑜所加入的「櫟社」(臺中霧峰林仲衡與從叔朝崧、從弟幼春瑜1902年所成立的詩社)多次在此舉辦「東山吟會」,另外「樗社」、「東墩吟社」亦時常雅集於此。民國初年,吳子瑜曾在上海、北京一代經商,因嚮往祖國革命運動,與 國父孫中山先生常有來往,多次捐款襄助革命。中日戰爭期間,天外天劇院受到戰火波及而停業,臺灣光復過後,吳子瑜將劇場賣掉,所得款項拿來修建臺北市中山北路上的「梅屋敷」,即目前的國父史蹟紀念館。賣掉的天外天劇場在戰後更名為「國際戲院」,專門播放電影。
台灣大百科全書:臺中天外天劇場相關資料:http://taichustory.blogspot.tw/2014/03/tengaiten.html?m=1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6767
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舊路尋跡】工業與港區運輸幹線─高雄第二臨港線+中鋼鐵道
今天開始進行高雄臨港線的紀錄,半途恰巧被台火社的朋友捕獲,說是下午火車社要去中鋼參訪,所以就跟著走啦。不過中鋼公司因為安全因素考量,所以只能以遊園車(還是火車社自己要找的遊覽車)的方式進行參訪。
位於小港的中鋼公司也曾經有鐵道與台鐵路線相連,這條鐵路從今天的捷運凱旋站岔出第二臨港線後,於草衙車場再連出支線到中鋼公司。但後來因為中鋼本身的營運狀況,這條支線於1988年停駛。不過廠區內因本身製程上需要在廠區間運送鐵水,所以還保留廠內鐵道與機關車、魚雷車等。
分開後離天黑還有點時間,就順便去踏查第二臨港線。但不愧西南氣流,才從草衙捷運站出來就開始下暴雨,但為了記錄這段鐵道只好硬著頭皮上。
早期台灣的穀類進口多從高雄上岸,但後來第二臨港線還是因高雄都市發展需要而於2011年停駛。停駛後的第二臨港線的鐵道幾乎都還在,沿線已開闢為綠地和自行車道,大概是眼下兼顧保存與活化的最好方案了吧,美中不足的是道班房等相關建築已不復存在。
草衙車場算是第二臨港線的調度中心,具有五股道可供貨車停放與調度。從這裡再往南走便分歧出中鋼線與通往第三貨運中心的鐵道。
離開草衙車場繼續往前行
繼續到中山高橋下,前方是草衙號誌站,在此分歧出通往第二貨運中心的支線。
繼續往前走,看到85大樓就離市區愈來愈近了
最後抵達凱旋捷運站,第二臨港線與第一臨港線會合而結束。而第一臨港線現在也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輕軌建設工程,想必未來這段鐵道將以另一種不同的樣貌為大家服務吧。
位於小港的中鋼公司也曾經有鐵道與台鐵路線相連,這條鐵路從今天的捷運凱旋站岔出第二臨港線後,於草衙車場再連出支線到中鋼公司。但後來因為中鋼本身的營運狀況,這條支線於1988年停駛。不過廠區內因本身製程上需要在廠區間運送鐵水,所以還保留廠內鐵道與機關車、魚雷車等。
正在裝鐵水的魚雷車,據中鋼鐵道課員工說總重超過500噸 (於中鋼同意下在遊覽車上拍攝) |
魚雷車外觀,還真頗像炸彈 (於中鋼同意下在遊覽車上拍攝) |
魚雷車側觀,前後轉向架各有6軸 (於中鋼同意下在遊覽車上拍攝) |
平交道 (於中鋼同意下在遊覽車上拍攝) |
似乎是機關車 (於中鋼同意下在遊覽車上拍攝) |
近觀 (於中鋼同意下在遊覽車上拍攝) |
早期台灣的穀類進口多從高雄上岸,但後來第二臨港線還是因高雄都市發展需要而於2011年停駛。停駛後的第二臨港線的鐵道幾乎都還在,沿線已開闢為綠地和自行車道,大概是眼下兼顧保存與活化的最好方案了吧,美中不足的是道班房等相關建築已不復存在。
草衙車場算是第二臨港線的調度中心,具有五股道可供貨車停放與調度。從這裡再往南走便分歧出中鋼線與通往第三貨運中心的鐵道。
往第三貨運中心,還保有臂木式號誌機 |
這一條則往中鋼 |
草衙車場現況 |
回頭望向草衙車場 |
繼續到中山高橋下,前方是草衙號誌站,在此分歧出通往第二貨運中心的支線。
號誌的控制桿,同時與臂木式號誌機連動 |
因為下雨而霧茫茫 |
回頭望向草衙號誌站 |
前鎮河橋 |
最後抵達凱旋捷運站,第二臨港線與第一臨港線會合而結束。而第一臨港線現在也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輕軌建設工程,想必未來這段鐵道將以另一種不同的樣貌為大家服務吧。
最後的高雄臨港線(高雄=前鎮車場)
原本去年八月就要進行的連接高雄機廠的東臨港線的紀錄,結果不幸的發生石化氣爆,使得鐵路也因此中斷。因道路整建也使得通勤小月台消失,神秘的都市藍皮也提早說再見。只能說,這一年來真的發生了很多改變,也終於到了今天才有機會再來記錄。
原本高雄有一條環狀的臨港線鐵道,但因都市、交通環境變遷,如今僅剩下通往高雄機廠的鐵道仍在運作。大約每逢平日早上九點會由高雄車站開出7220A次列車將須檢修的客、貨車拉進前鎮車場,之後台鐵會在9:00~11:30對位於高雄機廠魚尾巴的二聖路進行封路,方便廠內列車及進出廠列車調度。
接著登場的是S202先進行廠內調度
S202調度完之後,先前進入前鎮車場的7220A次會以倒退的方式通過俗稱的南天門再度通過二聖路進入廠內。
之後原本務機牽引出廠車輛回到前鎮車場,再調頭出廠。
而現今的前鎮車場的部分股道轉作為輕軌機廠使用
三多路平交道(2014),當時的氣爆也使得這裡的軌道變形、路線中斷 |
今日的三多路平交道已變得整齊,還規劃有人車分道 |
小月台已不再有列車停靠(2014) |
進廠的7220A次 |
封路後的二聖路 |
接著登場的是S202先進行廠內調度
S202調度完之後,先前進入前鎮車場的7220A次會以倒退的方式通過俗稱的南天門再度通過二聖路進入廠內。
通往前鎮車場的南天門 |
進場撕塗裝的彩繪莒光 |
之後原本務機牽引出廠車輛回到前鎮車場,再調頭出廠。
而現今的前鎮車場的部分股道轉作為輕軌機廠使用
右側的止衝擋是現今臨港線的實質終點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