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5日 星期四

【產業遺產】新營糖廠探索─2017新營糖廠地景藝術節開放活動

新營糖廠的前身是鹽水港製糖新營製糖所,於1908年完工並開始壓榨甘蔗。隨著糖廠完工,鹽水港製糖的本社也從岸內搬到新營,成為鹽水港製糖會社旗下的製糖重鎮。二戰結束之後,新營製糖所由台糖接收,也成為第四分公司總部所在。2001年糖廠停閉後,新營糖廠對於其資產的活化再利用相當消極,一直以來只有開行中興到八老爺的觀光火車,身為製糖核心的工廠則是在2002年被拆除殆盡,其他建築也是處於不予開放的狀態。最近新營糖廠在9/16~10/15期間舉辦了地景藝術節活動,對於文化恐怖份子而言最吸引人的當然就是舊廠區開放定時導覽參觀了。這次趁著去台東的路上,順道來新營一探究竟。

新營糖廠正射影像(圖片來源:中研院GIS系統)
這次的導覽從中興車站出發,沿著中興路走可以看到由中山堂、製冰工廠、宿舍、餐廳和南光中學所構成的糖廠生活區。昔日糖廠為了吸引技術勞工來台灣,往往建立完善的生活福利設施,好讓這些從日本來到台灣的技術人員無後顧之憂;戰後這些福利設施也跟著沿用下來,形成許多台糖子女記憶中的糖廠生活文化。如今新營糖廠還保留了日式和戰後等不同年代的宿舍,其中的職員宿舍(戰後為廠長宿舍)、第一和第二公差宿舍被列為歷史建築保存,而第二公差宿舍還曾招待過李登輝和陳水扁兩任總統呢,可惜的是這次導覽並未開放參觀。
中山堂
舊製冰工廠 
餐廳
職員宿舍
第一公差宿舍側面 
不曉得有沒有人知道這個奇怪的標尺是什麼?
新營糖廠的前身是鹽水港製糖新營製糖所,於1908年完工並開始壓榨甘蔗。隨著糖廠完工,鹽水港製糖的本社也從岸內搬到新營,成為鹽水港製糖會社旗下的製糖重鎮。二戰結束之後,新營製糖所由台糖接收後,劃歸第四分公司管轄,新營糖廠也成為第四分公司的總部所在。由於糖廠所生產的酒精可作為軍用燃料,使得糖廠在戰爭期間受損嚴重,戰後僅勉強恢復第二工場運作,最後在美籍專家建議下於1948年將兩工場合併,為了紀念這項工程,廠內還留有一座紀念碑。
兩工場合併紀念碑
一踏入管制大門便可在左手邊看到戰後興建的油品事業部辦公大樓,再往前走還有建於1908年的鹽水港製糖會社總社辦公室。總社辦公室和許多日本時代的建築一樣將地面抬高,底下留有通風口讓屋內通風,避免潮濕;西側與南側則設有迴廊,以避免陽光直射入屋內,而充滿歐風的迴廊也成為眾多攝影愛好者的取景處。
油品事業部大樓
鹽水港製糖總社辦公室東面

鹽水港製糖總社辦公室南面
迴廊在光影照射下格外美麗
下面這棟紅磚倉庫位於本社辦公室旁邊,筆者懷疑是作為文書倉庫之用。


隨著台灣糖業產值逐漸走下坡,新營糖廠於2001年吹起熄燈號,停止了製糖業務,而隔年製糖工廠也遭台糖官方拆除,成為地方歷史文化上最大的遺憾。新營糖廠雖然失去製糖工廠,但其附屬事業可是非常多樣,諸如糖包所需要的塑膠袋、鐵路養護用的洋灰軌枕等等都是出自新營,因此還留有許多工廠廠房、倉庫等空間。

塑膠工廠辦公室位在鹽水港製糖會社總社辦公室的對面,是棟和洋混合的建築,正門兩側的空間是採用切妻造屋頂,採取較為對稱的設計形式。經查詢《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事業概況》內附的構內圖上也有這棟建物,但當時是做何使用並無說明,還有待考證。辦公室後頭便是塑膠工廠,如今只剩下空蕩的廠房和堆放在倉庫一角的糖包袋可以讓人想像當年盛況。
塑膠工廠辦公室
塑膠工廠倉庫

塑膠工廠


離開廠區前,還會依序經過地磅站、物料倉庫、檢糖所大樓、修護所、洋灰軌枕工廠等建築,但左手邊的空地卻也說明了有許多建築早已被拆除了。



檢糖所辦公大樓
一旁的紅磚造房舍
修護所
洋灰軌枕工廠
戰後還蠻常見的棚架形式
一旁推放的大量軌枕
防空洞也是廠內常見的建築
最後的草坪區是以前新營糖廠內放置甘蔗車的鐵道區,但因為重新植草的關係,反而看不出以前一字排開十幾股道的盛況,十分可惜!而從這次的廠區導覽也發現到廠方幾乎是任廠內建築荒廢,即使是已被列為古蹟的鹽水港製糖總社辦公室也是處處天花板塌陷,讓人心疼。希望台糖公司能在新營糖廠所剩不多的遺構上加強維護,並積極規劃再利用,別讓這些歷史被埋沒在時間的洪流之中了!

最後放上這次地景藝術節的藝術品,不過和糖廠文化有沒有相合、好不好看可就見仁見智囉。



參考資料:
1.台灣製糖工廠百年文史地圖-新營糖廠 
2.中研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2017年10月4日 星期三

【舊路尋跡】新營糖廠的鐵道遺跡(台鐵新營站=中興站)(2017)

新營糖廠的前身是鹽水港製糖新營製糖所,於1908年完工並開始壓榨甘蔗。隨著糖廠完工,鹽水港製糖的本社也從岸內搬到新營,成為鹽水港製糖會社旗下的製糖重鎮。而為了載運來自北台南各地的甘蔗,新營糖廠也擁有龐大的鐵道網路和供車輛停留的場站。最近糖鐵新營站的站場重新整理成了鐵道地景公園,同時也復駛了從中興到新營糖鐵路線。

新營糖鐵的載客歷史可追溯到1909年,是台灣第一條客貨兼營的糖業鐵路,提供了新營到鹽水岸內糖廠間的載客服務,1913年再延伸到布袋。這條布袋線不只載運甘蔗,戰後也開始載運布袋鹽場的鹽,使得新營成為糖和鹽的重要轉運站,從新營站的廣大的站場便可見一斑。
往台鐵車站方向拍攝
這次的踏查就從台鐵新營站出發走到新營糖廠中興站,從車站出來後向左走到機車停車場就可以看到鐵道地景公園的入口,一字排開七條股道,不過都僅是紋理式的意象保存,已完全失去行車功能。最右邊的股道還會再分出兩股道,作為車輛停靠糖鐵新營站和調車用的股道,也是這座公園僅存能供行車的部分。
遠處可見糖鐵新營站(往糖廠方向拍攝)
再來就到了新營車站,車站設有一座紅磚造的岸式月台,雨棚柱子的線條則是下窄上寬,以現代主義建築來說算是不落俗套的設計。車站保存狀況相當完整,未來新營糖廠的小火車也會到這邊停靠載客,想必未來遊客從台鐵新營站到糖廠會更方便吧。


接下來到車站前方,一條三軌式的鐵道橫過,這是新營糖廠土庫線的遺跡。土庫線也是南北平行預備線的其中一段,起於新營糖廠,終於長短樹信號所,關於長短樹信號所則可以參考去年的踏查:南北平行預備線新營=南靖段舊線跡(2016)。新營車站前的新進路平交道剛好位在去年踏查到的鐵道花園的另一邊,這座平交道還保留了一台沒有竹竿的遮斷器、平交道閃燈和警告標誌等。
新進路平交道(向北拍)
南北線通過新營站前[往糖廠(南)方向拍]
沿著南北線過了個彎之後,前方出現轉轍器,右方路線這是通往台鹽倉庫的路線,目前是完全隱沒在草叢中。過了與側線分歧的轉轍器之後,南北線也進入草叢中。
[往糖廠(南)方向拍]
左邊的土庫線也在這裡進入草叢,右邊的台鹽倉庫側線則
可見到一隻轉轍器閘柄,台鹽倉庫側線會再分出兩條路線[往糖廠(南)方向拍]
接近台鹽倉庫
台鹽倉庫側線出來前有一隻鳴字標(向北拍)
進入草叢的南北線最後會和來自新營車站的布袋線會合,或許是因為觀光需求,路線分歧指示牌也重做了,但似乎是用一張紙貼上去的,而且字型也不對。
分歧指示牌,土庫線在左邊草叢中(向北拍)
兩線真正的分歧轉轍器在這裡
不過並沒有把三軌功能一同修復(向北拍)
上圖右邊的榕樹下有一棟破舊的紅磚屋,根據解說牌說是舊旗站,在糖鐵新營站完成後失去功能。

鏡頭回到一旁的台鹽倉庫,1954年開始糖鐵鹽運之後,新營成為重要的鹽轉運站,來自布袋的鹽來到此地後再由台鐵貨車運送到各地去。而在倉庫旁也設有兩股道的三軌鐵道,可供台鐵和糖鐵貨車進出。離開台鹽倉庫之後,側線也匯入布袋線,繼續往糖廠方向前進。


倉庫側線和布袋線分歧(往台鐵車站方向拍)
離開台鹽倉庫後隨即抵達新營南平交道,過了平交道後有一棟崗哨。到了平交道才發現兩邊似乎有幾股道的位置是對不起來的,例如在看橋工房的照片中可以推斷布袋線的左邊應該還有一股道,但這次環境美化的同時卻把那股道拔除了,其他還有多少股道受影響,還有賴諸如場站配線圖等資料才能得知。
新營南平交道(往糖廠方向)
崗哨
新營站的進站號誌機
過了新營南平交道後即進入廠區範圍,隨即經過內燃機車庫。新營糖廠內燃機車庫是台糖用柴油機車的維修重鎮,前陣子才協助嘉義縣政府將650號蒸汽機車修復完成,探訪當天還在車庫內等待嘉義將他帶回蒜頭糖廠。車庫內除了珍貴的650號蒸汽機車,還有一台日立製的1067mm軌距(和台鐵相同)的調車機和一台砸道機,都是在各糖廠也很難找到的珍貴鐵路車輛。
布袋線位在最左邊的股道(往台鐵方向拍)
內燃機車庫全景
機車庫旁的檢車庫
1067mm軌距的日立製調車機,明顯比一般的德馬牌還大
角落的一台砸道機
修復完成的650號蒸汽機車
通過內燃機車庫後就抵達觀光小火車的搭乘處──中興車站,車站一旁是廣大的中興路平交道,以前曾有一字排開的十幾股道,為了避免車輛調度時間太長而影響交通,所以設有一座雲天陸橋供行人和腳踏車穿越。原本期待在陸橋上可以欣賞廣大的鐵路站場,但可惜的是為了新營糖廠地景藝術節,大半站場被重新植草、種樹,以不復見當年盛況!
雲天陸橋
從橋上看整個廠區鐵道
另一邊看中興車站站場,左邊的橘色建築物是以前的秤量所
橋下的看柵房
觀光火車調度中

參考資料:
1.看橋工房:http://blog.xuite.net/ticket0610/oldway/13270492   
2.古庭維、鄧志忠,2010:《台灣舊鐵道散步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