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7日 星期六

【老屋町】立法院-臺灣民主殿堂巡禮

不管是朝野攻防、街頭運動,立法院總是成為鎂光燈的焦點。不過在官廳林立的臺北東三線道路上,立法院的外觀卻顯得相當低調,與其獲得的關注意外地不相稱。藉著今年全國古蹟日開放的機會,場長來到這座代表臺灣民主的殿堂,帶大家來一探究竟!

消失的臺北第二高女

立法院的建築一開始並不是作為官廳使用,而是早已消失的臺北第二高等女學校!大正時期受過日本與外國教育的台灣仕紳有感於殖民政府對於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臺灣人在接受公學校教育後幾乎無法擠進中等教育的窄門、繼續升學,因此便自行創立臺中中學校。總督府在民間的壓力下陸續做出教育制度變革,其中一項便是發布了公立高等女學校官制。1919年5月1日公立臺北高等女學校於臺北高等小學校正式成立,接收原由臺北廳管理的新校舍後於9月20日遷入,然而學校遷入新校舍初期由於部分教室尚未完工,因此仍借用臺北高等小學校校舍上課。1920年隨著五州二廳制實施,中等教育機構交由地方管轄,因而再改名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二高等女學校,成為臺北第二所公立女子中等教育機構。

臺北市街全圖(1919)

北二高女緊鄰著當時官廳林立、氣派的東三線道路,但L型校舍本館屋頂卻不同於周邊官廳而採用校園建築常用的棧瓦緩斜頂,與牆面交接處則有腳架斜撐出屋簷,主入口則是北歐式的急斜屋頂。本館主體採用磚造,不過仍可見仿石造臺基、磚造屋身、屋頂的三段式古典立面分割,因應日照方向而設於建築南側的迴廊亦有仿石造的水泥欄杆,主入口後方二樓陽台還兼做司令台使用。1936年增築的北側校舍則是使用當時技術已成熟的鋼筋混凝土,設計樣式也向現代主義靠攏,與本館構成ㄈ字形環繞操場。


屋簷下方有腳架撐出
原南側校舍走廊可見仿石造臺基
北側校舍以混凝土構成,外觀貼上紅色面磚取得環境一致性
北側校舍走廊

依據1934年北二高女校友會出版的《開校十五周年記念誌》統計,當時全校學生491人,日本學生便占了474人;即便是教職員也僅有畫家藍蔭鼎為臺灣人。由於日人比例極高,因此戰後日本學生引揚內地後,剩下的臺灣學生便集中至其他女中就讀,校舍在盟軍猛烈地無差別轟炸下,也因毀損嚴重而不再作為學校使用。

1945年臺北大空襲之後美軍所拍攝的航照,可見到木造屋頂都已燒失

克難進駐的國會

經歷臺北大空襲的臺北百廢待舉,毀損校舍的新主人是各種等不及新建官廳的政府機構,如台灣省農林廳等單位。1949年遭遇內戰打擊的國民黨政府撤退來臺,為了分散政府機關集中臺北的風險,因此省政府機關疏開至臺中與南投。原本在中山堂開會的立法院,便在1960年繼臺灣省農林廳後進駐原第二高女校舍,由於官方定調「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在未預期長期滯留臺灣下使用者並未大幅改建原有校舍,僅將入口立面貼上磁磚,修改成現代主義樣式的方塊狀。

原本做為教室的ㄈ字形本館在經過修繕之後勉強還可以做為辦公室使用,不過若是要讓跟隨政府來臺的509位立法委員能夠開會,顯然原本作為校園空間的廳舍是不敷使用的。在建築師虞曰鎮操刀下,立法院議場在1961年於原操場東側落成。議場立面與曾短暫作為立法院院址的中山堂相似,不過在線條處理上又更加平直、積木狀堆積,比起日本時代的建築少了裝飾性元素,更強調其議場空間機能性。

如同積木堆疊一般的議場
議場多半設計成圓弧狀,好讓台下委員能集中注意力在前方議事
樓梯使用格子窗創造光影變化
議場一樓大廳
時代的眼淚
立法院議場壁記

人民的國會

當第一屆立法委員風光進駐新落成的議場時,其實他們都早已在位超過12年的時間。由於內戰過後「淪陷地區」無法辦理選舉,國民黨政府為了維持其代表全中國的正當性,第一屆立法委員自1948年選出之後便不曾進行改選,期間若有委員過世也僅辦理增額補選讓委員人數達到法定門檻,因此被譏為「萬年國會」。直到1991年李登輝總統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之後,這些多半早已不良於行的立法委員才終於功成身退,國會全面改選。

立法委員全面改選之後,社會也隨著政府還權於民而逐漸躁動,不管是期待可以發生改變的民眾,抑或是擔心失去長期獨佔資源的黨國裙帶,立法院似乎也反映了這股躁動的情緒,不時便上演全武行,成為場長年幼時對於立法院的最初印象。1995年所頒發的搞笑諾貝爾獎,甚至以「表彰他們證明了互相拳打腳踢使政客能夠比透過向其他國家發動戰爭取得更多利益」為由頒布和平獎給立法院;民主,似乎一時之間成了一場笑話。

但民主真的是場笑話嗎?場長回想起初次踏入立法院圍牆內的那一天,那一場衝擊台灣公民社會的太陽花學運。2014年立法院發生強行通過與中國的服貿協議的「張慶忠30秒事件」,因而成為學生與公民佔領立法院長達23天的太陽花學運導火線。學運過後,公眾對於立法院的監督力道提升,更有人發起淘汰不適任立委的活動。立法院在社會壓力下,近幾年不斷透過直播等方式將議事對外開放,國會才逐漸成為人民的國會。

3月18日晚間一群學生佔領議場後,民眾陸續集結到立法院周邊靜坐聲援

立法委員身為民意代表不僅僅是為民服務,同時也代表著民意,也就是社會的縮影。立委的一舉一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台灣公民社會的成熟度與民主價值。要讓立法委員無所事事、上演全武行,是民主;要讓立法委員專心問政、反映民意,也是民主。民主,意味著是由人民決定政府的模樣,要讓它成為一場笑話,抑或是台灣的驕傲,全都操之在國民手中。我想只有當人們意識到自己對立委監督的責任,國會才會真正成為人民的國會吧!

立法院(原臺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
公告日期:2017/06/12
公告文號:北市府文化文資字第10630459200號
登錄理由:
1.原為日治時期臺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校舍,目前留存之西、南側L型磚構造建築係興建於1919年,牆身仍保留原有材料與構造;1935年增建北側鋼筋混凝土造之現代主義風格建築,整體建築仍呈現原女學校之建築特色且保存狀況良好。 
2.本建物二戰後成為立法院所在,見證日治中、後期女子中學教育及政府遷臺後臺灣民主法治史,在教育、政治、歷史及文化上具有重要意義。
3.符合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5、6款評定基準。

立法院議場
公告日期:2017/06/06
公告文號:北市文化文資字第10630449400號
登錄理由:
1. 1960年興建之議場,位在中庭中軸線上,外觀簡潔、比例優美,為虞曰鎮建築師所設計之現代主義風格建築。 
2. 議場為國家議事之場域、重大法案之催生地,見證臺灣民主發展,其歷史地位具代表性。 
3. 符合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4款評定基準。

參考資料:
1.中央研究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4.森田正雄,《幸學報特輯 開校十五周年記念誌》(1934) P94-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