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8日 星期四

【時光土場】台北捷運高運量路線中樞:行控中心與北投機廠

暌違多年,臺大火車社又再次與台北捷運公司接洽參訪行程。這次的行程和過去一樣是參觀高運量行控中心和北投機廠等兩處設施,也就是高運量捷運路線的運務、機務的中樞所在。接下來就跟著時光土場和火車社的腳步去看看吧!

北投機廠是台北捷運最大的機廠,負責系統中大大小小的硬體設備維修工作

高運量行控中心

台北捷運的高運量行控中心位於台北轉運站的地下,接待我們的北捷公關人員帶著我們從地下街附近的神祕通道走,不久就來到了行控中心上方的展望空間。高運量行控中心的工作是掌管北捷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板南線和中和新蘆線列車營運與車站設備監控,從展望空間往下望就能看到列車位置、列車到發時間、監視器等畫面顯示在圍繞辦公區的弧形螢幕上,密密麻麻的資訊頗為壯觀。

行控中心就像是捷運系統的大腦,負責突發事件的調度和列車營運

行控中心內的座位也隨著螢幕呈現同心圓式的弧形排列,並分別面對著各自掌管路線設備的位子。以左邊的區域來說就是環境控制員、電力控制員與工程控制員坐的位置,他們負責管理四條路線的車站及路線上的電力系統、空調、消防水電等設備是否正常,如有異常也是由他們協調調派人員前往處理。

右邊的區域則有外圈的列車控制員與內圈的路線控制員,前者是除了監控列車的行駛狀況之外,也負責列車誤點的調度與復原工作;路線控制員的工作除了包含前者的工作外,也需要監控路線、車站與乘客系統整體的情況做適時的調配。

至於位於中心的主任控制員則是行控中心組織的最上層,除了調度決策之外,他們的桌上也放置的地震告警指示燈、連線警消等單位的專線電話。這天參訪來到的時間恰好剛過了上午通勤的尖峰時段,不少控制員因此把握時間離開座位上廁所、休息。行控中心是採取三班制,即便是沒人搭車的夜間時段,他們也需要調配路線及設備養護的工作。

主任控制員是決策的中心,桌上擺滿了聯絡各單位的專線

北投機廠

接著一行人搭乘淡水線捷運來到復興崗站旁的北投機廠。北投機廠是北捷高運量路線中最大的五級機廠,占地42公頃,光是儲車區就可以停放30列車。除了基本的軌道與車輛保養與資材存放之外,號誌、車站硬體設備等維修業務也由機廠負責。從復興崗站2號出口走到跨越基地的天橋上,大家馬上就看到北捷新購的LINSINGER MG11-L型鋼軌整修車正在基地內試運轉。廠內的軌道不同於正線上可以交由列車自動駕駛系統,而是得由司機手動操作,調度則由基地南側高聳的調度管制台(俗稱塔台)來控制,頗像是過去台鐵場站中的號誌樓。

塔台是控制機廠內軌道的中樞
新型的鋼軌整修車在廠內試運轉

機廠入口位於廠房南側的主維修工廠內,走廊兩旁分別是存放零件材料的北投倉庫,以及維修煞車、電機的工場。走過走廊之後終於來到停滿列車的修復區。修復區內有兩股道,可停放4列車,地上設有頂升設備將列車車體抬升,以將轉向架拆下來推到南側的工場區域進行保養。修復區內為了維修人員的安全並沒有設置第三軌供電,但車廂旁皆有設置供電線,像是插頭一樣插入提供人員做車上電氣設備檢修。最近正好板南線的C321型電聯車開始進行機電更新工程,這天剛好有一組板南線的電聯車就停在修復區內,讓社員們可以比較一下由川崎重工製造的淡水線C301型和西門子製造的板南線C321型外型到底差在哪裡。

占地寬廣的北投機廠,左邊是維修工廠,右邊則是儲車區
頂升機將車廂舉起之後,維修人員就能把轉向架拆卸下來
拆卸下來的轉向架藉由聯絡軌道和轉盤進入旁邊的廠區保養
左邊是淡水線的C301型,右邊是板南線的C321型,大家看得出差異嗎?

往廠房的北側走依序是三股道的檢車區,一股道的車輪切削線,以及15股道的儲車區。檢車區設有檢修坑,可以讓維修人員直接走到車下以站立方式進行車輛底部檢修,兩旁也有檢修走道可以走到車內。車輪切削線設有不用將車輪取下就能作業的沉地式輪用車床,當車輪失圓、走行不順的時候就可以把列車送到這裡直接切削車輪。軌條之間有鍊條,可以讓列車在沒有供電的狀態下前進車床。

檢車區可進行基本的列車檢查
車輛在釋放煞車後由中央的鏈條與連結器帶動進入車輪切削線
北投機廠的儲車區

整個導覽活動由北捷的公關部門負責,從行控中心到北投機廠的導覽大約需要半天的時間。過程的導覽動線清楚,北捷也常態性接受機關團體申請導覽,比起公文來回多次還各種推託的某鐵路公司來說,算是對學生社團相當友善。各個相關社團如果有興趣的話,很推薦可以和台北捷運公司的相關部門接洽。

維修廠內停放著多輛路軌兩用工程車

以上圖片皆在導覽員許可下攝影,在此感謝台北捷運公司提供參訪機會!
探訪時間:2023.7.
完稿時間:2023.9.

2023年9月20日 星期三

【看火車】搭火車去看海的日子:藍皮文博號攝影紀錄

2023年的台灣文博會即將於9月下旬在台北舉行,由舊台北機廠用地轉型的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也將作為此次文博會的主展館之一。為了替活動暖身,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特別和臺鐵與雄獅旅行社合作,將限定於南迴線行駛的藍皮普快車拉到北部開行「藍皮文博號」專列,一連九天帶著大家回到過去看海的日子。

為了替文博會暖身,鐵博、台鐵與雄獅旅行社特別推出專列帶著大家搭著藍皮去看海

不論是通勤或是旅行,藍皮普快車過去是臺灣各地藉由鐵道移動的第一印象,晚近才電氣化並全面空調列車化的宜蘭線也是如此。1983年上映的國片《看海的日子》改編自宜蘭作家黃春明的同名小說,片中便對藍皮列車行經濱海的宜蘭線鐵道留有許多珍貴的歷史畫面。因此在為文博會暖身的同時,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臺鐵與雄獅旅行社籌劃的「藍皮文博號」便希望藉由電影與在地歷史,帶著乘客走進宜蘭線的特色城鎮,閱讀其中的人文故事。這次專列活動自9月9日至9月17日一連九天,除了第一天的去程專列僅供長官與媒體搭乘外,每天均開行對外售票的南港至宜蘭來回行程,單程票價為450元,除了導覽費用與車資外,也包含即將於文博會現場販售的特色便當。

這次能夠請來藍皮車廂已是相當不容易,再說藍皮列車的旅行體驗才是重點,因此不同於南迴線指定使用藍色柴電機車的方式,本次活動並不指定使用的機車。依台鐵的安排,前七天是復刻宜蘭線電氣化初期使用的電力機車加上普快車的編組,後兩天則是使用橘色柴電機車R174號牽引。儘管網路上對於不指定機車一事有出現不同聲音,但雄獅旅行社一開賣專列行程仍是造成網路大當機。不過,對於我這個休假日不固定的上班族社畜來說,宜蘭線鐵道擁有山、河、海、平原等多樣的景色,到心中的想拍攝的地點捕捉藍皮的身影都來不及了,根本騰不出時間去搭車。因此,我選定了其中三天來安排追車行程,最後兩天的柴電機車本務只能趁著早上去上班途中在樹林拍攝了。

電力機車加上藍皮列車的組合,是藍皮退守台東線與南迴線之前的末期印象

縱貫線的往返回送

雖然是由南港到宜蘭的來回專車,但活動期間列車是放在七堵機務段內過夜。加上臺北地下段列車班次密集、機車不好調車的關係,列車通常是早上還不到六點就從七堵機務段回送至樹林調車場,經機車調車之後再從樹林調車場出發前往南港。地下段的攝影相當考驗器材與技術,因此大部分的人多半只能選擇捕捉進出樹林的畫面,但樹林站內股道相當多,每次調度員安排進出車站的路線都不一樣,同好們常常得在發現不對勁時拔腿狂奔到適合的角度。雖然在樹林拍攝的挑戰很大,但過程中最有趣的莫過於許多平常不會見面的朋友都齊聚在這裡,甚至還有當研究助理的朋友被老師當場抓包的情形。如果不想和調度員對賭,直接來到樹林調車場路線西側的圍牆邊拍攝,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

回送車每次進出樹林的動線都不太一樣,走對路線才容易捕捉到令人滿意的畫面
從樹林調車場出發的藍皮也是好久不見的風景

平常不對外開放使用的南港第三月台是這次活動專列的專用月台,站方也特別圍出動線區隔一般旅客,想進去拍攝的話當然得先是參加行程的乘客才行。不過對於免費仔來說,從第二月台仍可以捕捉「南港」站名與藍皮同框的畫面。不禁令人感嘆上次通勤型普通車停靠南港站是不是還沒地下化的時候呢?

上次無空調藍皮停靠南港是什麼時候的事了呢?

穿越高山 越過小溪

從八堵到福隆,鐵道穿梭在基隆河與雙溪之間,時而沿溪而行,時而穿山過河,時而經過大片河岸濕地。專列安排去程停靠猴硐,回程停靠瑞芳,因此若想在此一趟拍攝兩個攝影點,就只能以這兩站為分界。在猴硐以前的攝影點我選擇了八堵暖暖間的基隆河畔,以及琉榔路觀光步道附近的電塔。過去因應煤礦的開採與運輸,礦場多分布在基隆河沿岸,大正年間開闢的宜蘭線鐵道也順應這項需求沿溪而建。列車甫從八堵進入宜蘭線路段便沿著基隆河而行,不論搭火車、公車或是開車都十分易達,站點可以選在河岸步道,也有人直接步入河中構圖,可說是不少人的攝影首選。

一進入宜蘭線,火車就沿著基隆河上溯

要如何同時表現列車穿越宜蘭縣眾多的隧道與橋梁,由《鐵道情報》古庭維總編輯推薦的琉榔路觀光步道附近的電塔或許是最佳註解。琉榔路觀光步道的前身是往返瑞芳與九份的伏地索道,在公路開闢後不久就遭到廢棄,並在近代重新開闢成觀光步道。在通過路線上唯一的一座隧道後不久,右側有一條通往台電高壓電塔的保線路,從電塔的基座上便能俯瞰從瑞芳市區到第二基隆河橋的景色,十分能夠代表宜蘭線隧道與橋梁相間的特色。

火車在河川與山腳間穿梭,十足的宜蘭線氛圍
恰好在第二基隆河橋上交會平溪線柴油客車

到海邊看海的日子

經由草嶺隧道穿越雪山山脈,車窗外的海面上漂浮著龜山島,看到這片風景就知道火車來到了頭城鎮的濱海路段。不論是最北端的石城,抑或是到經典不敗的北關海潮公園拍攝單面山,又或是聚集眾多近海漁船的大溪漁港,海景是這段鐵道的必備元素。電影《看海的日子》裡就有在石城附近的取景點,可惜的是三十多年來地景變遷,不少取景點只能仰賴空拍機重現,不變的還是窗外的那隻大烏龜。

在斷崖下的大溪漁港是東北角的重要漁港之一,也是許多人搭火車來看海的地方
經典的北關海潮公園的單面山風景,曾是包含我在內鐵道迷們的追車入門景點

不同於福隆以北有里程較短的基福公路可以選擇,這段鐵道沿線只有台2線並行,加上往返草嶺隧道南北還得繞行三貂角,成為追車的一大障礙。專列在此段去程停靠大里,回程則停靠頭城,因此,單程頂多只能選擇一個拍攝點,想多拍還得和猴硐至草嶺隧道間的攝影點取捨。

蘭陽平原與小城風景

過了頭城之後進入蘭陽平原路段。不同於大都市的高樓大廈與寬大馬路,城鎮中的鐵道風景和居民生活更為貼近,可能是一條巷弄的生活切片,也可能是到市場購物的歐巴桑,成為不少攝影者試圖捕捉的題材。

市集就在鐵道邊,庶民的生活離鐵道就是這麼地親近

走出了市鎮,寬闊田園風光則是我對宜蘭的第一印象。不論是從北宜公路上往下俯瞰,或是在二城與四城一帶的陸橋,抑或是直接走在田邊小路,都能找到合適的構圖。

秋冬季節準備放水的宜蘭農田與回程的藍皮列車

藍皮還會再回來嗎?

小時候我與普快車的記憶只有一次,印象中那天中午家母帶著我們兄弟要搭火車回家,碰巧來的是沒有空調的普快車。在地下的台北車站,車內十分悶熱難耐,更令人崩潰的是午餐還是滾燙的麵線。對搭習慣通勤電聯車的我來說,真的難以想像會有這樣的火車。然而,當火車駛出地面,沿著回到家前這段大漢溪河岸行駛,舒服的涼風從車窗流入,悶熱難耐的感覺一掃而空,反而讓我對普快車的印象改觀。

搭著藍皮沿著大漢溪而行是我對藍皮的第一印象

電力機車加上普快車的組合,正是縱貫線普快車末期的樣貌。在活動結束之後隔天,這列記憶中的列車從七堵出發經由縱貫線回到潮州的路途中,正好就經過了我與普快車初相遇的大漢溪河岸,真的沒想到還有機會從車外看著年幼的自己搭著普快車走過這段河岸的樣子。雖然有人覺得藍皮配柴電機車才對,但藍皮在臺鐵超過五十年的歲月裡,走過的路、搭配的機車種類何其多,每個人都對藍皮的旅行經驗有所共鳴,同時,每個人對藍皮也都有不一樣的回憶。

這次的藍皮文博號不指定使用機車的做法,甚至跳脫南迴線來到北部,正是因為藍皮不是專屬於南迴線穿山看海的記憶,也不是專屬於非電化鐵道的鈍行列車,而是屬於不分世代、地域的所有人,是最為貼近臺灣庶民生活的火車。不過,臺鐵與雄獅的合約卻只延續退役前的運行模式,將藍皮列車綁在南迴線上,藍皮也因此從以前說走就走的那般親近,變成難得才有機會來一趟的長途旅行。場長在此希望承辦的雄獅旅行社和臺鐵都能注意到藍皮與庶民文化的緊密連結,讓藍皮有機會到處走走,相信在這段旅程中會有更多的生活故事被發掘出來,更加深化藍皮的品牌價值。



探訪時間:2023.9.
完稿時間:2023.9.

2023年9月7日 星期四

【老屋町】擁抱基隆港無敵海景:白米甕砲台與白米甕尖登山步道

位於臺灣頭的基隆擁有極佳的港灣條件,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凡是能看到基隆港的附近山頭上幾乎都有砲台的蹤跡,現存的遺跡恐怕超過十座以上。趁著行程的空檔,我搭著公車來到以無敵海景聞名的白米甕砲台,實地感受這些砲台如何憑藉地形優勢守護著身為臺灣門戶的基隆港。

依山傍海的白米甕砲台除了是基隆眾多的軍事文化資產之一,也是適合市民踏青看海的地方

白米甕砲台位於基隆港西岸的太白里,據說以前海邊有一處山洞縫隙中會不斷冒出白米讓居民得以果腹,因此被叫做白米甕。根據目前的歷史記載早在荷西時期就有西班牙人在此築城。白米甕砲台遺跡在1985年以「仙洞砲台」之名登錄為文化資產,但近年新出土後的史料研究認為白米甕砲台並非清代所築的仙洞砲台,而是日本陸軍於1900至1902年所建的新砲台(時稱白米甕堡壘)。但不論如何,砲台所在的位置三面環山,北面面向基隆港外的東海,不但具有相當良好的視野與防禦條件,在解除軍事管制後也成為基隆市民踏青看海的好去處。

當地居民在開挖山洞時意外發現先人遺骸,便在山洞內建立祠堂祭祀

從基隆火車站南站的公車亭搭乘301路線公車抵達終點太白莊,前往砲台的路分成兩條,一條是繼續往北走、經由基隆燈塔與白米甕尖,另一條則是從公車站旁直接循指標經由太白莊社區往上走。我選擇經由基隆燈塔的路線上山,再由太白莊社區下山的環狀路線,這條路線的好處除了可以拜訪日本時代興築的基隆燈塔,還可以順便俯瞰一旁的基隆港貨櫃碼頭。

前往砲台的兩條路線之一可以順遊基隆燈塔,可惜拜訪當日正在整修
步道上可以看到十分壯觀的貨櫃碼頭

從基隆燈塔繼續往上走約10分鐘就能抵達白米甕砲台東側的白米甕尖。白米甕尖海拔102公尺,是基隆港西岸出入口附近地勢相對高的地方,從西側的協和火力發電廠、基隆港外船隻往來和遠方的基隆嶼都盡收眼底。在三角點不遠處,當年日軍在這裡設有射擊指揮所,外觀和野戰的戰壕差不多,讓指揮官可以從視野佳的高處監視往來的敵艦。

位於白米甕尖附近的射擊指揮所外觀猶如戰壕
山頂往下看就是協和火力電廠,近年配合能源轉型預計將從燃油改建為燃氣電廠

從白米甕尖走下陡斜的古道百階就是白米甕砲台。砲台扼守在基隆港西岸的外港,與社寮島的社寮砲台一西一東,內陸還有大武崙砲台互相掩護,透過多重火網守護基隆港的出入口。腹地內設有四座直徑約15公尺的砲座,過去曾配有四門從清軍得到的英國製28倍8吋口徑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目前僅留存一門展示於基隆的役政公園內。砲台構造上則採用混凝土與石頭合造,在第一、二砲座和第三、四砲座間各有一間砲側庫來存放彈藥。

砲座的直徑約15公尺,周圍還有放置彈藥的空間
砲台西側的觀測所是陣地的指揮中樞
兩座砲座之間還有砲側庫可以用來儲存備用彈藥

相較於北臺灣其他砲台多藏身於森林之中,白米甕砲台採取視野具開闊感的露天砲台設計。雖然因航空器出現讓白米甕砲台這樣的傳統陣地卸下軍事防衛任務,但在欣賞海景之餘,或許能用五感感受周邊的地形與地理位置,遙想過去守衛基隆港的軍官在這裡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尤其是在臺灣海峽戰事一觸即發的此刻,透過基隆眾多的砲台遺跡也能思考基隆對於臺灣國防的重要性吧!

延伸閱讀:
陸軍築城部本部 編『現代本邦築城史』第二部 第九巻,陸軍築城部本部,1943. 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https://dl.ndl.go.jp/pid/11223518 (参照 2023-09-06)
楊仁江建築師事務所,《白米甕砲台補遺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2012)
楊仁江建築師事務所,《基隆市定古蹟白米甕砲台修復再利用工程工作報告書(成果報告)》(2019)
野地旅0213:白米甕砲台[基隆中山]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409)[基隆市].白米甕砲台(荷蘭城)

探訪時間:2022.10.
完稿時間:2023.9.

2023年9月4日 星期一

【時光土場】搖曳露營△聖地巡禮:名古屋篇|日本中部夏季旅(三)

半年前造訪過撫子的故鄉之後,這次的搖曳露營△聖地巡禮來到了志摩凜出社會生活的城市:名古屋。名古屋是日本的三大都會區之一,車站附近高樓大廈林立,是個和悠閒露營生活完全不相關的地方。不過,這座城市仍有不少場景出現在《電影搖曳露營△》當中,接著就從名古屋車站開始這次的巡禮吧!

電影一開始從凜的通勤生活出發,搭乘JR東海的電車前往名古屋市中心的出版社上班。畫面中的車站大樓是名古屋市郊的名鐵一宮車站,站內由名古屋鐵道名古屋本線和JR東海東海道本線共構,凜應該是穿過名鐵的大樓後再搭乘JR東海的電車上班。

名古屋鐵道名鐵一宮站

一尊超大、名叫「ナナちゃん人形」的模特兒在電影中出現在千明來到名古屋之後傳給凜的照片中,實際位置是在名古屋鐵道百貨店東側的外迴廊。這尊模特兒每一段時間會配合當時的行銷活動變換服裝,是名古屋車站內的B級知名景點。

夏季的造型是相當應景的西瓜

接著往名古屋站前的櫻通走,首先抵達的第一個巡禮點在地下街的4號出口附近。電影中不斷出現的名古屋街景和巨大的三角形螺旋狀裝置藝術「飛翔」就位於名古屋車站前,4號出口附近的景色也出現在亞咲花的單曲專輯《Sun Is Coming Up》封面上。不過,由於中央新幹線的建設工程的關係,裝置藝術「飛翔」目前已經被撤除了。

亞咲花的單曲專輯封面的取景位於名古屋車站前

凜在提交報告被否決之後,趁著午休前去巡視的書店位於地下街的6號出口旁,實際位置是日本的連鎖書店──淳久堂書店(ジュンク堂書店 名古屋店)。當時配合電影上映,店內據說還有相關專櫃,但可惜上映一年後店內只剩下外面櫥窗還可以看到凜的掛軸。

凜在上班時巡視的書店是以淳久堂為樣板
櫥窗內還掛著凜的掛軸

繼續沿著櫻通走到高速公路橋下,右轉再左轉進入一條巷弄中就能抵達凜在午休時間吃下午茶的咖啡廳「コーヒーハウス かこ 花車本店」。對於名古屋來說,咖啡廳不只是吃下午茶的地方,在吐司擠上紅豆泥和鮮奶油搭配的小倉吐司更是在地的必吃早點。店內的招牌餐點是香榭綜合口味的小倉吐司,一分為四的烤吐司上擠上四種不同的果醬和鮮奶油,酸酸甜甜的滋味十分受到顧客喜愛。店內採用木質桌椅搭配暖色燈光,十分具有懷舊氛圍,在日本和臺灣的遊記中也常常被介紹。美中不足的地方或許就是人氣太旺,加上店內空間十分狹小,不太能感受凜在午休時間忙裡偷閒的氛圍。

咖啡店的外觀,凜坐的位置就在照片最左邊窗戶的角落

店內招牌的香榭口味小倉吐司

這次拜訪的最後一處名古屋市內巡禮點位於名古屋車站西南方,跨越JR東海名古屋車輛區的向野橋。向野橋最初是京都鐵道用於保津川的鐵道橋,昭和時代汰換下來後便來到名古屋成了跨線橋,不過現在因為桁架老化的關係只容許自行車和行人通行。古老的鋼桁架加上可以觀賞火車來去的絕佳位置,早就是不少鐵道迷的私房景點。在《電影搖曳露營△》上映前的宣傳視覺圖中,凜在夜晚走過這座橋,背景則是高樓林立的名古屋車站周邊,呈現特別平靜的都會女子風格。

夜晚的向野橋
都來了就來擺拍一下
調車場停放的車輛以JR東海的柴油列車為主,背景高樓林立和寬闊的調車場形成極大反差

更多日本中部夏季旅:
【時光土場】名古屋近郊的現存古城:犬山城
【時光土場】再會了高山特急キハ85系:一趟雲霧縹緲的溫泉鐵道之旅
【時光土場】搖曳露營△聖地巡禮:名古屋篇

探訪時間:2023.7.
完稿時間:2023.9.

2023年9月3日 星期日

【時光土場】鐵道文化薪火相傳:鐵道文化協會所屬台電保存車贈予台灣交通文化資產保存學會

保存於舊打狗驛故事館的2輛原台電調車機及1輛煤斗車,在9月2日正式由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RCS)贈予社團法人台灣交通文化資產保存學會(THT)。THT古庭維理事長也從RCS俞秋苓會長手上接下L02調車機的把手,象徵台電和鐵道文化協會的「煤」妁之緣由新一代的團隊接手,承接車輛維護的重責大任。

古庭維理事長從俞秋苓會長手上接下L02的把手,正式將與台電的「煤」妁之緣延續到新團隊

目前收藏於舊打狗驛故事館的三輛原台電所屬車輛原本是林口發電廠內運送煤炭作業使用,不過隨著桃園鐵路立體化工程動工,2012年底林口發電廠聯外鐵道林口線廢線,發電廠內的鐵道車輛因而失去舞台。雖然當時台電保證會將車輛放置廠內保存,但考量保管單位大多僅能維持靜態保存,且常常因為沒有後續經費挹注而逐漸破敗,時任鐵道文化協會謝明勳會長等前輩便向台電接洽,希望將廠內的柴油調車機保存於當時由鐵道文化協會營運的打狗鐵道故事館。所幸台電也相當大方的接受提案,2014年初包含L02和L03號調車機在內,還多了一輛P35H22019號煤斗車陪嫁至高雄,鐵道文化協會也特別組成動態保存團隊,並邀請臺鐵資深員工郭約義師傅協助指導志工保養與操作。

L03號是國內現存唯一的關節式機關車
L02號的前身是中油的D-3號調車機,而後歷經台電、鐵道文化協會,現在交到台灣交通文化資產保存學會手上

近十年來,三輛車雖由故事館的志工團隊持續協助保養與運轉至今,但故事館的營運早已在2018年轉由鐵道文化協會古庭維前副會長發起的台灣交通文化資產保存學會及春臨臺灣文化事業坊接手,僅剩三輛車的產權懸而未決。直到前陣子鐵道文化協會會員大會通過將車輛贈予台灣交通文化資產保存學會的提案,因此有了這一天的捐贈典禮。典禮中鐵道文化協會俞秋苓會長特別提到傳承的重要,因為有一代又一代的努力,車輛所承載的鐵道文化才能繼續傳承下去。

台灣交通文化資產保存學會特別製作了車輛履歷牌,未來將放在車上說明這輛車過去所有者演變
阿里山林鐵資深司機翁幸昭前輩接下故事館志工團隊教練聘書

雖然這一天擔任主角的L02調車機的空壓機鬧脾氣而無法啟動,但主辦活動的舊打狗驛故事館仍安排了DL1101號調車機牽引守車,載送與會來賓前往去年修復完工啟用的舊高雄港車站北號誌樓參觀。北號誌樓是國內現存唯一一棟尚保有機械聯桿的號誌樓,過去在這裡可以集中操控大半的高雄港站內道岔,免去調車員來回奔波、提升調車效率。2020年啟動修復時因施工不慎造成火警,所幸珍貴的機械設備並無大礙,經歷兩年的修復終於在2022年高雄舉辦臺灣文博會時重新與大眾見面。在建築修復完成的同時,志工團隊也持續清除軌道上的雜草、廢土,並陸續進行人工砸道,終於讓號誌樓前橫渡線的一組轉轍器可以運作,調車機也能平順地行駛演示調車的過程。

專列由春臨台灣前陣子向臺鐵田中站購入的DL1101號調車機牽引守車,載送與會者前往號誌樓
古庭維理事長向與會者解說號誌樓的運作
民間鐵道同好集資購入的DL1043號行經號誌樓前的橫渡線

鐵道文化協會將三輛車的產權交給台灣交通文化資產保存學會之後,未來仍持續由台灣交通文化資產保存學會營運的故事館志工團隊維持三輛車的運轉。這幾年來在志工團隊、高雄市文化局及高雄市歷史博物館的協助下,舊打狗驛故事館不僅持續維持動態車輛保存,過去被輕軌工程破壞的軌道、截斷路線的木棧板也一一克服。不過,維持車輛的運行仍需要大筆經費與技術人力。希望未來社會各界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讓這些鐵道文化資產可以繼續流傳後代,也能讓這個臺灣鐵道文化保存的應許之地繼續發光發熱下去。

當日活動影片(來源BV2DP):
https://youtu.be/3kKXxll_RNA?si=zTA1FJN0TNSKXTKe
https://youtu.be/wWy4-99xoa8?si=896Yw9VoRVYCixPV

參考資料:
《鐵道情報》218期,頁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