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 星期三

【產業遺產】東部林業運輸的見證:池南森林遊樂區漫遊

花蓮的鯉魚潭在政府的宣傳推波助瀾下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欣賞山光水色,或是搭船遊湖,成為當地的知名觀光景點。不過在湖的南側卻有一處遠離塵囂的遊樂區,不只是收藏了各地林業鐵道的車輛,還有最平易近人的運材索道遺跡,這裡過去曾是木瓜山林場轉運重鎮,今日則是林業署轄下的「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

池南森林遊樂區過去是木瓜山林場的一號索道著點,現地也重建了索道頭讓遊客遙想山後的伐木歲月

20世紀最後的運材鐵道

木瓜山林場的範圍從海拔約60公尺的鯉魚山,一路向西到海拔3600公尺的奇萊山連峰,涵蓋了高低落差超過3000公尺的木瓜溪流域。雖然早在1918年台灣總督府營林局技師就發現了木瓜溪流域豐富的針葉林蘊藏,甚至認為有官方投資開採的價值。無奈即使台東線鐵道北段當時已通車,但聯外海運及陸地交通仍十分不方便,一直到1931年才有民間公司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向總督府申請開採木瓜山事業地的林木,並在1934年完成運材系統投入開採。

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的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東臺灣木材合資會社,過去的主力是林田山一帶的林木開採及運輸業務,尤其是受惠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原物料上漲,該公司的業績蒸蒸日上。但好景不常,大戰結束之後美國木材低價傾銷讓臺灣木材市場價格低落,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歷經多次增資、改變經銷策略後好不容易才存活下來。隨著林田山一帶的事業地即將結束開採,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遂決定將事業重心轉往木瓜山。

當時堀田式索道技術發展成熟,林業開採不再需要像阿里山一樣經由鐵道長距離輸送,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在木瓜山設置了三段總長3643公尺的索道,以及總長10107公尺的山地軌道,將林木從海拔近2000公尺的高山送到鯉魚潭南岸的池南土場。木材到了土場經過初步加工之後,在藉由平地鐵道路線轉運至池南驛(今平和車站),銷往臺灣或是日本。運材系統在1934年8月正式啟用,隨後搭上花蓮港港開港的順風車,工廠、宿舍等建築木材使用量大增,讓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又再迎接一段事業榮景。

二戰後木瓜山林場先是由花蓮縣政府接收,之後在1958-1960年間陸續將剩餘財產轉由林產管理局,並在1960年隨林務局改制時劃歸木瓜林區管理處,包含木瓜山、林田山事業區內的29個林班地均由知亞干山附近的哈崙工作站統籌伐木計畫。然而在1989年林業政策轉向保育優先,哈崙工作站因此被裁併入南華工作站,在山間留下了27.48公里的運材主線、霸嶺支線6.75公里、武陵支線13.585公里等等,總長近50公里的山地軌道。哈崙工作站是林務局在20世紀最後結束伐木的事業區,山裡的工作站、鐵道遺跡至今仍是登山客尋幽訪勝的標的,不過由於路途遙遠,一般人能夠親近的就只剩下由池南轉運站轉型的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

哈崙工作站的運材系統十分龐大,可惜的是路途遙遠讓一般人難以親近(圖片來源:二萬五千分之一經建版地形圖(第一版))

從伐木到運材機械大集合

從花蓮市區搭乘往鯉魚潭方向的公車,大約只要40分鐘的時間就能抵達山腳下的池南公車站,在步行約15分鐘就能到園區的大門。池南遊樂區的前身是木瓜山林場的池南轉運站,因此運材索道、集材機等木材運輸工具自然是展示的重點。位於伐木機具展示館後方就是過去一號索道著點的位置,早年木材就靠著鋼索綑綁在材丁車上,從高山上順著索道懸空而下,來到運輸系統中的土場進行初步整理和加工。索道除了載運木材之外,同時也懸掛著簡陋的木造車廂載送往來平地和山區的工人與眷屬,看了頗讓人心驚膽顫。

索道的載人車廂空間狹小,人多時只能站著,貨物則放在外頭的鐵籠內
園區內陳列的蒸氣集材機,但雨棚高度卻過低,煙囪的部分反而看不到了

雖然過去哈崙工作站的運材軌道都在深山林內,但為了讓遊客能夠體驗搭乘軌道車輛,早期園區內還鋪設一條短短數百公尺的軌道,讓製造於1972年的內燃機關車牽引景觀車廂行駛。可惜這條蹦蹦車鐵道很早就已經停駛,至今也沒有復駛的跡象,只剩蹦蹦車停在車庫前供遊人憑弔。除了退役的蹦蹦車之外,園區中還可以看到一輛小小黃色的KATO製汽油機關車,後頭還連結著一輛木製的材丁車,模擬過往時代的樣子。不過身為1930年代以較進步的索道大幅取代鐵道運輸的林場,除了黃色的汽油機關車之外,竟然還陳列了羅東林鐵和阿里山林鐵的蒸汽機車,令人感到相當奇怪。

1972年由中德貿易公司代理進口的內燃機關車
KATO製的汽油機車是過去東部運材軌道的主力,至今仍有不少留在山上的工作站遺址
明明沒有龐大的登山鐵道,卻搬來了阿里山林鐵的蒸汽機車展示

池南遊樂區曾是最後的伐木據點,再加上蒐羅的各種木材搬運工具,不論是作為認識哈崙運材索道/鐵道的入口,抑或是快速認識不同時代林業交通工具的運用,都是很不錯的自然教育景點。可惜的是從蹦蹦車停駛到KATO機關車的陳列,主事者似乎對於園區的經營相當消極,難以讓參觀遊客對林業交通有系統性的認識。隔壁的鯉魚潭則是另一個方面的觀光淺碟化案例,近期隨著一年一度的雙子座流星雨即將到來,場長原本暗算著來拍攝流星倒影,殊不知近年即使是深夜鯉魚潭周邊仍是燈火通明,甚至不時還有燈光水舞秀,讓純粹的自然景觀弄得像是夜店一樣花枝招展。一個地方是否有能足以打動人的故事,吸引著遊客一來再來,一直是推廣深度觀光旅遊的重點。但我走在湖畔回想著眼前紀錄的這一切, 臺灣社會對於如何說好自己的故事似乎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鯉魚潭的湖光山色

參考資料:
王鴻濬、張雅綿,《1922無盡藏的大發現:哈崙百年林業史》(2016)
古庭維、鄧志忠,《台灣舊鐵道散步地圖》(2010)
【時光土場】東臺灣的海上門戶:花蓮港的過去與現在

探訪時間:2022.12.
完稿時間:2023.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