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1日 星期五

【時光土場】黑夜行軍的火車:中興二號支線

近期烏克蘭和俄羅斯發生大規模戰爭,震驚了二戰後長期維持和平的歐洲,身處高張力的東亞地緣政治局勢前線,如何精實國防準備以防範外敵成為臺灣社會的熱門話題。回顧臺灣的歷史,縱貫鐵道的開端可說是起源於戰爭,直到今天包含鐵道在內的交通路網也還是戰略的重中之重,而這次要介紹的是平時不太引人注目的軍用鐵道──中興二號支線。

清法戰爭中法軍攻佔基隆的前車之鑑,讓接任臺灣巡撫的劉銘傳體認到現代化建設對臺灣防衛的重要性,因此開始推動鐵道等軍需工業建設。到了日本接管臺灣後為了盡快展開治理,由軍方主導的臨時臺灣鐵道隊展開縱貫鐵道的測量規劃與臨時輕便軌道的敷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支援各地大量興築飛行場設施,搭配新竹飛行場線、東港線等鐵道興築,也還是可以看到鐵道與軍事密不可分的關係。然而,20世紀後半隨著公路網整備完成與戰爭型態的轉變,與飛行場聯絡的鐵道都已經消失,縱貫線也逐漸轉以民間服務為導向,但目前全臺灣還有兩條專供軍方使用的鐵道,分別是中興一號與中興二號支線。

臺鐵30L3000型油罐車的前身就是空軍專用的油罐車

中興一號支線自縱貫線鶯歌車站分歧,一路和縱貫線向南並行,在過了尖山埔路平交道不久後往陸軍汽車基地勤務廠裡而去。該廠的前身是位於今日信義計畫區的聯勤44兵工廠,因應臺北市都市計畫進行而將車輛保修業務移轉至鶯歌。至於今日要拜訪的中興二號支線則不在縱貫線上,而是從臺鐵集集線龍泉車站前分歧,藉此聯絡國軍岳崗營區內的陸軍兵工整備發展中心(俗稱兵整中心)。

陸軍兵工整備發展中心的前身是國民黨政府於1936年成立的「裝甲兵教導總隊保養廠」,1949年隨著國民黨政府搬遷至臺中。1992年10月16日國防部將「戰車基地勤務處」、「戰甲車發展中心」、「兵工配件製造廠」、「武器基地勤務處」等四個單位,整併為「陸軍兵工整備發展中心」,並搬遷至集集現址,目前組織隸屬於陸軍後勤指揮部。主要任務包括陸軍所屬戰車、裝甲車的研發、生產與修製等工作,尤其是近年來國軍增備的雲豹甲車的生產。

因兵整中心坐落集集的關係,舊型戰車就成了地方的最佳代表陳列

中興二號支線位於單線區間的集集線,猶如支線中的支線;鄰近的龍泉車站又是沒有派駐站務員的招呼站,使得進出廠調車作業只能在集集線客運列車收班後才能進行;加上運送作業得視國軍需要而並未常態行駛,在在讓他比起中興一號支線增添更多神秘感。這次在朋友的情報勸誘下,晚上我們從臺中高鐵站租車南下,前往集集線的濁水車站等候。行駛中興二號支線的7153與7154次列車通常會挑在周一至四的時間開行,列車大約在晚間21點多就會抵達濁水站,並停等交會21.53抵達濁水、開往彰化的末班客運列車。

進廠的7153次通常20分鐘前就到濁水站停等交會

中興二號支線的分歧點位於龍泉車站西側的大石巷平交道前,轉轍器並未自動化,得要由調車工下車協助扳轉。有趣的是中興二號支線並非直接與集集線軌道連接,而是透過一條橫渡線相連,不但支線末端留有一點調車空間,道岔也增加為兩組,並有連桿讓兩組道岔連動使得開通方向一致。

中興二號支線配線示意圖
右邊是集集線,左邊則是中興二號支線
中興二號支線的橫渡線道岔組

根據前人的拍攝紀錄,整個調車作業通常得要到接近23點才會駛出廠區,加上追車當天晚上還不時下大雨,我和朋友只好先在車上躲雨。沒想到這天的調車作業很快地就在22點半完成了,加上中興二號支線的平交道上並未設置感應器,火車都開到營區外的鐵橋上停車了我們才發現,想當然被突襲的狀況下也沒拍得太好。我們趁著調車工下車把轉轍器扳回集集線方向的空檔,驅車前往濁水站旁的員集路平交道,作為今日拍攝行程的收尾。在國防部全民國防的政策下,岳崗營區不時有對外開放參觀的活動,如果以後有機會可以看國軍如何上鐵皮,或許是個不錯的國防體驗活動吧。

7154次通過大石巷平交道
7154次通過員集路平交道

延伸閱讀:
【時光土場】新竹飛行場鐵道舊線踏查
神秘的中興一號支線
【勁旅榮光】陸軍兵工整備發展中心 研修重鎮 戰力升級〉《青年日報》(2021.6.25)
《國防線上-兵整中心武化翻修廠兵器所》輕重兵器五級翻修作業,出廠全部清潔溜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