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四年興建,從路線到車輛都是台灣製造的淡海輕軌綠山線終於趕在2018年12月23日通車,讓新北市長朱立倫在卸任前能夠剪綵剪好剪滿!淡海輕軌可說是台灣第一條專門為了大眾運輸導向發展型市鎮所興建的通勤鐵道,然而不但新市鎮的開發一路走來備受爭議,輕軌本身也還有許多問題有待克服。
淡海輕軌綠山線起自台北捷運紅樹林站,迄至崁頂站,全長7.4公里,沿途共設有11站,路線英文代碼未使用規劃時期的「G」,而使用代表朱紅色的「V」。淡海輕軌所使用的電聯車是由德國福伊特進行設計技術支援,並由台灣車輛承造的車輛,採用750V直流電架空線供電,但因路線在濱海沙崙路口轉彎難以架線,因此備有車載鋰電池作為輔助電源;全線除了V2到V7採用兩座岸式月台之外,其餘車站接採用島式月台設計。雖然名為輕軌(Light Rail Transit),但為了克服淡水崎嶇的丘陵地形,從V1紅樹林一路到V7淡水行政中心皆採用高度超過十公尺的高架橋,初次造訪實在搞不清楚這條鐵道「輕」在什麼地方。(應朋友要求特別補充,LRT實際上並沒有明確定義「輕」在什麼地方,筆者認為或許用「低運量捷運系統」描述還精確些。)
高架車站除了V1之外都是岸式月台 |
兩座岸式月台之間需要跨軌,並使用小綠人做為行人號誌 |
平面車站的標準站體,圖為濱海義山站 |
一點都不輕的輕軌 |
淡海輕軌是淡海新市鎮開發的配套措施,然而比起早已發展多年的公車路網,淡海輕軌表定每15分鐘一班車仍欠缺競爭力,更不要說通車一個月以來的班距從10分鐘到18分鐘都有,相當的不穩定。筆者猜測,可能是輕軌行控系統尚未與路面號誌控制系統整合,導致列車進入平面段之後仍需要停等紅綠燈之故。另一方面,紅樹林站的轉乘連通走廊至今仍未完工,要轉乘捷運還得出站繞一大圈,也進而影響搭乘意願。
紅樹林站的聯絡走廊至今仍未完工 |
列車駛入終點崁頂車站,理論上列車應該進入機廠內清車、調度,然而由於徵地不順利,至今列車保養維護用的輕軌機廠仍在施工中。經營淡海輕軌的新北捷運公司只得在崁頂站尾軌以鷹架搭建臨時檢修棚,看起來相當克難!
新北捷運公司與知名繪本作家幾米合作,在輕軌沿線車站以幾米繪畫製作各式各樣的公共藝術品,在新年期間創造話題,吸引不少人前來搭乘。不過,畢竟以大眾運輸為導向的鐵道是需要通勤人口支撐運量,當熱潮退去後還是得面對運務經營與列車保養維修問題。輕軌與新市鎮的成敗是環環相扣的,如何創造最大效益,有待政府以更高的區域計劃角度思考。
各個車站都有幾米設計的公共藝術 |
即使列車通過時一般用路人看的號誌已切換紅燈, 每個路口還是加派人力指揮 |
大轉彎架線不易,因此列車在這裡透過電池行駛 |
三環三線 市長不見(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