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9日 星期二

新市鎮的聯絡鐵道─淡海輕軌通車

歷時四年興建,從路線到車輛都是台灣製造的淡海輕軌綠山線終於趕在2018年12月23日通車,讓新北市長朱立倫在卸任前能夠剪綵剪好剪滿!淡海輕軌可說是台灣第一條專門為了大眾運輸導向發展型市鎮所興建的通勤鐵道,然而不但新市鎮的開發一路走來備受爭議,輕軌本身也還有許多問題有待克服。

淡海輕軌綠山線起自台北捷運紅樹林站,迄至崁頂站,全長7.4公里,沿途共設有11站,路線英文代碼未使用規劃時期的「G」,而使用代表朱紅色的「V」。淡海輕軌所使用的電聯車是由德國福伊特進行設計技術支援,並由台灣車輛承造的車輛,採用750V直流電架空線供電,但因路線在濱海沙崙路口轉彎難以架線,因此備有車載鋰電池作為輔助電源;全線除了V2到V7採用兩座岸式月台之外,其餘車站接採用島式月台設計。雖然名為輕軌(Light Rail Transit),但為了克服淡水崎嶇的丘陵地形,從V1紅樹林一路到V7淡水行政中心皆採用高度超過十公尺的高架橋,初次造訪實在搞不清楚這條鐵道「輕」在什麼地方。(應朋友要求特別補充,LRT實際上並沒有明確定義「輕」在什麼地方,筆者認為或許用「低運量捷運系統」描述還精確些。)
高架車站除了V1之外都是岸式月台
兩座岸式月台之間需要跨軌,並使用小綠人做為行人號誌
平面車站的標準站體,圖為濱海義山站
一點都不輕的輕軌

淡海輕軌是淡海新市鎮開發的配套措施,然而比起早已發展多年的公車路網,淡海輕軌表定每15分鐘一班車仍欠缺競爭力,更不要說通車一個月以來的班距從10分鐘到18分鐘都有,相當的不穩定。筆者猜測,可能是輕軌行控系統尚未與路面號誌控制系統整合,導致列車進入平面段之後仍需要停等紅綠燈之故。另一方面,紅樹林站的轉乘連通走廊至今仍未完工,要轉乘捷運還得出站繞一大圈,也進而影響搭乘意願。
紅樹林站的聯絡走廊至今仍未完工

列車駛入終點崁頂車站,理論上列車應該進入機廠內清車、調度,然而由於徵地不順利,至今列車保養維護用的輕軌機廠仍在施工中。經營淡海輕軌的新北捷運公司只得在崁頂站尾軌以鷹架搭建臨時檢修棚,看起來相當克難!

新北捷運公司與知名繪本作家幾米合作,在輕軌沿線車站以幾米繪畫製作各式各樣的公共藝術品,在新年期間創造話題,吸引不少人前來搭乘。不過,畢竟以大眾運輸為導向的鐵道是需要通勤人口支撐運量,當熱潮退去後還是得面對運務經營與列車保養維修問題。輕軌與新市鎮的成敗是環環相扣的,如何創造最大效益,有待政府以更高的區域計劃角度思考。
各個車站都有幾米設計的公共藝術
即使列車通過時一般用路人看的號誌已切換紅燈,
每個路口還是加派人力指揮
大轉彎架線不易,因此列車在這裡透過電池行駛
三環三線 市長不見(誤

2019年1月4日 星期五

【看火車】漫步明治產業革命遺產(番外篇)─三井化學專用鐵道

前一篇曾介紹過的三池鐵道雖然隨著三池炭礦在1997年結束開採而停駛,但至今仍有一小段鐵道動態使用中,那便是連接鹿兒島本線與三井化學大牟田工場的三井化學專用鐵道。三井化學的前身是三井礦山旗下工場分離出的子公司,利用三池炭礦的煤炭蘊藏優勢,在1892年開始發展石化工業。起初是焦炭的製造,後來在1912年開設煤焦油、煤氣與硫酸銨工場,踏出日本石化工業的第一步。大正年間增設染料工場,同時建立亞鉛礦、亞硫酸與硫酸銨的一貫作業程序,逐漸成為大牟田的重要產業。

在三池鐵道於20世紀初期進行電氣化時,使用的是如文字「凸」一般外型的電力機車,這種外型可說是二次大戰前電力機車的標準樣貌,台灣在日本時代的松山火力發電所也曾使用過這種外型的電力機車。在1997年三池炭礦結束開採之後,其中旭町到宮浦的1.8公里專用鐵道便轉手給三井化學使用,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這些二次大戰前的骨董,至今仍被三井化學所使用著,可說是相當珍貴的鐵道文化資產。
凸凸的電車是懷舊的車輛外觀

鐵道圈俗稱為大牟田貨物的三井化學貨物來源主要是來自南延岡的液態氯和黒崎的濃硝酸,這些液態櫃會透過每天凌晨從北九州貨物站出發的1151次列車(表定由國鐵型電力機車ED76型行駛)送到大牟田車站。由於專用鐵道是使用600V直流電,而非鹿兒島本線使用的20000V交流電,因此這些貨物會再由派駐在大牟田車站的柴油調車機(以前是使用DE10型,近年已改用油電混合動力的HD300形)將貨物往北拉到仮屋川操車場(舊旭町站),再由三井的電力機車向南拉回廠區。
大牟田、旭町與宮浦的相對位置
1945-1946年美軍1/12500地圖(圖片來源:美國德州大學大圖連結點此)
由國鐵型機關車牽引的大牟田貨物
派駐在大牟田調車用的HD300形
腹地廣大的宮浦車站(圖右為宮浦坑昔日製造蒸汽動力的煙囪)
45噸級的19號機關車出發接貨
古寫真中的火車在眼前跑起來真的是令人感動!

貨物拉回宮浦站之後會由另外一輛較小型的機關車接手拉進工場。之所以會這樣安排是因為工場內為了避免產生火花而沒有架設電車線,因此當電力機關車要開進去時還得拖著一輛電源車開進工場。雖說是電源車,其實只是小平車上放好幾排蓄電池而已。


除了在專用鐵道動態行駛的電車,大牟田市也保有四輛保存車輛。起初因為沒有完整的保存計畫,而暫時放置在工廠內,每年僅公開展示一次。2015年三池炭礦與鐵道舊線跡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大牟田市利用這個機會向民眾募資,將四輛保存車輛移到三池炭礦的三川坑,並搭配三川坑周邊相關遺跡,在每周的假日開放時間進行展示。其中最為珍貴的就是造於1908年,三池鐵道電氣化初期使用的15噸級5號機關車,更是日本現存1067mm軌距的最古老電力機車。
美國製的15噸級5號機關車因形似烏龜而被暱稱為「ガメ電」
由於沒有設置車門,所以要從窗戶爬進去駕駛室
1911年德國製造的20噸級1號機關車
1915年三菱製造的20噸級5號機關車,是最早的日本國產電力機車之一。
目前同型車還有9、11、12號現役中
20噸級5號機關車駕駛室內部
1936年東芝製的45噸級機關車是為了因應煤炭產量增加而引進的大型機關車。
目前同型車還有18、19號仍現役中
45噸級17號機關車轉向架

喜歡舊型電車的朋友,歡迎來到大牟田!

參考資料:
1.上妻幸英,《三池炭鉱史》〈復刻版〉(長崎:芸文堂,2017)
2.維基百科-三池鉄道
3.炭鉱電車が走った頃:https://blogs.yahoo.co.jp/ed731003/folder/1295279.html?m=lc&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