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畫伯備線381系攝影旅行的時候,原本想著還要去立山黑部,所以選擇從中間的大阪,而不是從岡山入境日本。結果光是伯備線的行程就滿滿,連同立山黑部通吃的計畫只好取消。不過既然機票都開了,那就省錢慢慢地從大阪坐私鐵和在來線火車到岡山,順道經過姬路解鎖知名的新幹線攝影點。
能將姬路城與新幹線同框的攝影點可說是姬路的代表風景之一 |
在計畫伯備線381系攝影旅行的時候,原本想著還要去立山黑部,所以選擇從中間的大阪,而不是從岡山入境日本。結果光是伯備線的行程就滿滿,連同立山黑部通吃的計畫只好取消。不過既然機票都開了,那就省錢慢慢地從大阪坐私鐵和在來線火車到岡山,順道經過姬路解鎖知名的新幹線攝影點。
能將姬路城與新幹線同框的攝影點可說是姬路的代表風景之一 |
夏天的太陽總是特別早起,明明前一晚看完星星之後在車上沉沉睡去,下次睜開眼睛時才早上六點,但天空已經十分明亮。昨天的旅程幾乎都環繞在吊橋與水庫,第二天的行程當然也不例外。簡單吃個早餐之後,大井川的搖曳露營△聖地巡禮第二天,從夢之吊橋到蓬萊橋的橋樑巡禮就此展開。
吊橋、水庫與自然環境共同構成大井川上游的特殊地景,令人流連忘返 |
昨天經過洪致文老師的粉絲專頁的訊息提醒,這才發現周末正好是一年一度國軍基地開放日的日子,而且開放的基地剛好就是洪致文老師新書中介紹的日本時代嘉義飛行場、今日的空軍嘉義基地。除了跟著飛機迷一起來拍飛機之外,場長我決定這次趁著基地開放的機會實地到場尋找書中介紹的日本時代的飛行場遺跡。
嘉義基地的前身是日本陸軍所有的嘉義飛行場,根據《不沉空母》一書的考證,飛行場大約在1936-1937年間開始有飛機開始使用。飛行場開始使用的時間點正是日本開始大東亞戰爭的期間,當時進駐的飛行第14戰隊也曾參與過攻擊菲律賓的戰役。飛行場的跑道與機坪配置在基地的西側,東側則是軍隊兵舍、指揮中心等後勤行政單位的房舍。
雖然從美軍的空照圖來看機場在二次大戰期間遭遇轟炸,不少建物和棚廠的屋頂都嚴重受損,但比對位置與大小推測仍有不少建物在戰後經過國民政府軍重修後繼續使用。在這次營區開放區域的志開大樓,以及其東側的長泰樓都可能是日本時代的兵舍流用。根據志開大樓前的命名略記,大樓興建於1945年5月,並於1991年7月整修完成,大樓命名是為紀念1943年執行偵察任務而不幸殉職的中華民國飛官周志開中校。而在志開大樓東南側的橘紅色屋頂建築在日本時代的地圖標註為「對戰本部」,與志開大樓、長泰樓一樣都是以圓柱區隔走廊與屋外空間。
志開大樓在日本時代是兵舍 |
原對戰本部的現況 |
趁著《搖曳露營△》第三季播映與靜岡縣推出《搖曳露營△》與LoveLive!的聯名集章活動,才剛結束上一趟伊豆旅行不久我就預訂機票,計畫了下一趟聖地巡禮。這次要前往的地方就是靜岡縣最大的河川:大井川的上游區域!
大井川上游鐵公路交通都相當不便,因而造就密集的吊橋景觀 |
從靜岡、長野、山梨三縣交界的南阿爾卑斯地區發源的大井川,全長約168公里的主流不但是靜岡縣境內最長的河川,上游豐富的森林資源很早就是日本極為重要的木材產地。為了河川沿線的產業開發與交通需求,1925年大井川鐵道株式會社在靜岡市成立,本線自東海道本線金谷車站出發,一路沿著大井川而上,並在1931年通車至終點千頭車站。1930年代隨著工業化用電需求增加,大井川豐沛的水力資源也受到關注。於是,電力開發公司為了大井川水壩建設的資材運送需求,從千頭車站再往上游開闢了專用鐵道,原本鐵道是以762mm軌距興建,但通車隔年配合貨車直通需求再拓寬成和本線一樣的1067mm軌距。鐵道經營在1959年由電力公司轉為大井川鐵道負責,成為大井川鐵道旗下的井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