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9日 星期二

【告別時光】青春旅行記憶:再會了復興號!

曾在2010年退出西部幹線定期運用,後來歷經12年的加班、加班轉正班復活,終於還是在2022年3月29日從花蓮開出最後一班復興號列車。這班605次復興號在上午10點左右抵達樹林後,「復興號」種別正式走入歷史。回想起以前高中和大學時代,復興號一直是我對東部與屏東的印象,如今這些過往只能留在青春記憶裡。

平價的空調特快車

復興號可以追溯到1980年登場的莒光號附掛冷氣對號。西部幹線電氣化完工後因應客運量提升,臺鐵向唐榮鐵工廠購買了200輛新造空調客車,其中便包含120輛冷氣對號客車(40SP20000、40SPK20000、40SPK21000);部分舊型客車也委由唐榮更新,改形式為40SPK2000型和40SPK2100型。這批冷氣對號客車起初規劃附掛於莒光號混合運用,1981年被命名為復興號後,附掛班次因此簡稱為莒興號。票價較莒光號便宜又有冷氣可以吹,使得復興號大受歡迎,因此臺鐵開始嘗試獨立開行復興號加班列車。另一方面,莒興號上出現不少民眾購買復興號車票越級到莒光號客車乘車發生衝突的情況,臺鐵因此順勢在1981年底將兩車種獨立開行,塗裝也在1980年代改成現今的天藍色塗裝。

最常見的SP/SPK20000型復興號為六大窗,SPK21000型在車門端設有車長室,SPK2000型則是車門端的一面大窗改成兩小窗(左上開始逆時針分別為SP20004、SPK20002、SPK21005、SPK2011)

這批復興號客車在機械結構上和同時期的10000系列莒光號客車並無太大差異,皆是使用日本近畿所製造的TR-50型空氣彈簧轉向架。剛登場時在外觀差異上僅較莒光號多一條白線,藉此和較高等級的莒光號區別;內裝上,基本上並無服務鈴的設計,且座椅為和平快車相同的綠皮椅,最大的不同便是每節座位數多出4~8位,雖然運能增加,卻也使得座位間距變短、部分座位無法對應到窗戶。

復興號座椅是綠皮椅
復興號登場時和莒光號只差一條白線(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藏)

青春鐵道旅行首選

在場長所居住的鶯歌,復興號是少數可以利用的長途客車。小時候和家人第一次去臺中參觀科博館,那時是我第一次搭乘復興號。不過對我來說,那款行駛在鶯歌鐵橋上的天藍色車廂,在眾多橘橘的特快車中一直是印象極為深刻的畫面,甚至有的還不叫復興號,而是「平快車」,更讓小時候的我對那抹天藍色感到好奇。雖然復興號票價便宜頗受好評,但上路三十年來歷經國道客運競爭、2007年高鐵通車,加上臺鐵也引進了EMU700型電聯車開行區間快車,後來行駛時間越來越長的復興號定位變得頗為尷尬,因此在2010年底改點後臺鐵便讓復興號退出西部幹線定期運用。

不過2010年10月發生中國旅行團遊覽車在颱風天翻落蘇花公路的意外,擔心蘇花公路天災的中國團客後來全部轉搭鐵路,使得北迴線客運量暴增;同時都會區通勤旅次也有顯著成長,EMU700型很快地就轉作各站皆停的區間車,導致城際客車數量嚴重不足。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復興號先以加班車的名義行駛宜蘭與花蓮之間,後來幾次改點扶正為定期運用,甚至以停靠站少的極優排點與相當優惠的票價,以前我和朋友去東部玩的時候還會刻意搭乘復興號往返。

在我拿起相機後,復興號成了西部看不到的地域特色

在2010年代東部旅遊風氣大幅起飛,復興號成了青年出遊的最佳選擇

除了重新復活補充城際運輸能量,剩餘的大量復興號客車也投入屏東線、臺東線與南迴線等原非電氣化區間,取代無空調的普通車。在場長的大學時代,使用TRPASS學生版的時候可搭乘列車的選擇不多,新左營至枋寮使用復興號客車的區間車成了我南國鐵道青春的代名詞。還記得南國的夏天十分炎熱,屏東線閒散區間在離峰時段往往可以一人包車,整車的冷氣強到讓汗水瞬間消失,直讓人想一直坐下去。

南國的區間車印象
柴電牽引的區間車經過還在地上的鳳山站

不過在電氣化區間不斷延長之下,現今只剩下南迴線仍使用復興號客車作為區間車。近年來臺灣與中國關係不佳,加上武漢肺炎疫情的跨國旅遊限制,讓復興號客車班次大幅減少。不過真正壓倒復興號的最後一根稻草,是負責復興號客車維修保養的高雄機廠因搬遷到潮州導致檢修量能大減,去年進行檢修工作委外招標過程又極為不順利,導致大批客車檢修時間到期而無法上路,令臺鐵下定決心加快摺疊門客車淘汰速度。

臺鐵在本土疫情爆發與可用客車大減等因素考量下,去年中調整復興號客車運行班次,僅剩的運用為東部幹線復興號642次(樹林=臺東,每日行駛)、611次(臺東=花蓮,每日行駛)、605次(花蓮=樹林,逢週日停駛)、691次(花蓮=樹林,逢週日行駛),以及南迴線枋寮=臺東間區間車3501、3513、3514次(每日行駛)、3522次(六、日及例假日行駛)與3526次(六、日及例假日停駛)。在2022年3月29日實施的微幅改點中,臺鐵預計以EMU900型電車開行區間快車取代東部幹線復興號班次,南迴線的區間車定期運用則預計在6月結束,這次再見大概是已經定讞了。

復興號最後列車

雖然微幅改點是在3月29日實施,但由於東部幹線復興號是由七堵機務段出車,因運用的關係使得上午從花蓮開往樹林的605次復興號成了最後列車。為了讓這個已經在臺灣鐵道上使用41年的名號風光退役,由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與臺鐵局出資、企劃,台灣交通文化資產保存學會負責設計製作頭牌懸掛於車頭與車尾兩端。不過605次的開車時間非常早,加上編組前一天深夜才行駛611次抵達花蓮,學會成員得要晚上才能在車上安裝頭牌。場長在前一晚於彰化送別EMU1200型之後精神狀況已經不佳,所以這次決定從汐止拍攝完上車陪復興號走最後一程。

末班605次進入汐止站

在車上遇到不少熟面孔,坐在大窗旁的綠皮椅上交換各種鐵道情報,彷彿以前參加火車社出遊的記憶又回來了一樣。至於這是我的主觀感受,不知道為什麼從第7車走到第3車的過程,覺得第3車的冷氣有點不涼,再看到鐵道界三社元老ㄎㄖ,突然好像懂了什麼。為了這次的告別企劃,學會也特別製作了與頭牌相同設計的手板給大家拍照留念,一時之間變得十分熱鬧。

車內也有小頭牌可供拍照
復興號的最後終點

經過近23公里黑壓壓的臺北鐵路地下隧道,最後列車越來越接近終點樹林站。當終點站的報站廣播響起,一行人收拾東西準備下車,把握最後的時間在月台上留影紀念。經過約20分鐘短暫停靠樹林站第三月台,工作人員拆卸頭尾兩塊頭牌後讓列車駛往樹林調車場,而兩塊頭牌將分別保存於臺鐵局與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最後列車從樹林站開往調車場

抵達樹林調車場的列車並不代表他的旅程就此結束,隨後於11點左右編組將迴送七堵機務段停放,因此場長在送列車進調車場後就先一步到汐科站拍攝。由於汐科站內有三條正線,以前拍攝時最麻煩的是完全不知道北上列車會走中正線還是西正線,所對應的最佳拍攝位置也不一樣,但幸好近期月台上已經裝有列車接近警示燈,可以判斷列車會走哪邊再決定站哪裡。一開始是中正線亮燈所以我就退到可以拍彎道的位置,沒想到站定位後連西正線也亮燈,我心想「不可能啊?這時間沒有其他北上列車啊?」。回頭一看才發現7501次貨物列車居然走中正線南下,只好趕快再回來拍S彎的角度,真沒想到最後列車居然會和貨列交會啊!

再見了!復興號

2022年3月20日 星期日

【看火車】俯瞰猴硐車站的制高點:瑞芳電視轉播站

隨著臺鐵新購車輛陸續上路營運,老車們退出定期運用的時間也很快地就要到來,今年3月29日的時刻表微幅調整過後,首先要迎來的是EMU1200型自強號電聯車的消失與復興號車種的廢除。為了拍攝水藍色的復興號客車,3月初的某天一早起床,我看了一下衛星雲圖確認天氣狀況後,便決定出發前往能夠俯瞰猴硐車站的制高點──瑞芳電視轉播站(座標:25.096544441644895, 121.84222338976475)。

瑞芳電視轉播站位於聯絡瑞芳與雙溪的102縣道附近,最為接近的Google地標為「小金瓜露頭」,據說過去曾是開採金屬礦的露天礦場。若要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往小金瓜露頭,大致可以分為從猴硐車站經大粗坑古道的登山路線,以及從九份的欽賢國中前往等兩條路線;前者的步行距離相當長且地形爬升高度大,考量到本次的目標是上午8點半過後不久就會經過猴硐車站的605次復興號,因此場長選擇後者的路線前往以爭取睡眠節省步行時間。

小金瓜露頭外觀猶如一隻河馬

雖然說從九份出發路程縮短了不少,但要趕在605次抵達前到達拍攝點,只能選擇平日上午7:40從瑞芳區民廣場出發的827路公車,並搭乘至終點站福山宮,出發時間上仍是相當早。經過約20分鐘的路程之後,我在8:01抵達欽賢國中旁的步道入口,步道是由石板敷設且剛除過草,相當好走。一路沿著石板步道走到盡頭會遇到一條柏油路,此時右轉走到底於8:23抵達這次的拍攝點──瑞芳電視轉播站。

步道入口位於欽賢國中校門口旁
步道上可以展望九份與基隆山,下方就是欽賢國中
遠處的深澳灣與基隆嶼也是經典風景
回頭望向欽賢國中方向拍,這個岔路不要走上去
石板路走到底沿著柏油路走就可以到瑞芳電視轉播站

我依稀記得以前是站在轉播站左前方的岩石上,但此次造訪周圍的植被十分猖獗,好不容易才在面向轉播站左邊的圍牆邊有一條路可以到崖邊。上午的雲來來去去,光線在山谷中產生一塊塊的明暗色塊移動,最後終於在復興號抵達時大放光!

在崖邊找到基隆河谷大展望
莒光2次追越貨物列車
主角605次復興號來了
最後以207次太魯閣號收尾

下山可循原路到欽賢國中後,再循指標前往九份市區,或是可以從大粗坑古道到猴硐搭火車,而這也是場長在2016年初次拜訪瑞芳電視轉播站時所走的路徑。瑞芳的地形起伏大、山多平原少,不少小型聚落散居在只有步道可達的半山腰上,大粗坑古道便是聯絡大粗坑聚落的主要道路,古道兩端也串連了九份與猴硐。根據中研院臺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收錄的古地圖,這條古道早在明治年間就出現在臺灣堡圖上,長期以來一直都維持只有人行才能前往的交通環境,直到近十幾年前開始的古道登山熱潮,臺北縣(今新北市)政府開始鋪上石階進行養護,大粗坑聚落也有一條硬鋪面的產業道路可以聯絡102縣道。

虛線就是日本時代初期的古道路徑
(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來源:中研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紅圖釘為今日大粗坑聚落位置,橘圖釘為今瑞芳電視轉播站,下圖同)
大約40年前大粗坑的聯外交通仍是無鋪面道路
(二萬五千分之一經建版地形圖(第一版),來源:中研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從瑞芳電視轉播站走回102縣道往雙溪方向走一小段就可以找到往大粗坑的產業道路,除了沿著產業道路往下走之外,山谷間還架了一條高聳的人行天橋直達聚落。大粗坑聚落是知名導演吳念真的故鄉,根據登山部落格「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引述水金九地區調研計畫人員的說法,鼎盛時期曾有200戶家庭住在這個環山村落內。大粗坑在過去也是一個採金聚落,據說附近也有不少舊礦坑,但就和人去樓空的房子一樣,幾乎只剩斷垣殘壁、還給了大自然。目前步道上保存狀況較為良好的房屋除了天橋一下來的兩層樓洋房外,只剩猴硐國小大粗坑分班舊教室與名為大德宮的一座小廟,但在人口凋零的狀況下只剩小廟還有當地居民會來維護。

今日的大粗坑聚落,實際上還有許多老房子藏身樹林中
已經廢校的大粗坑分班

大粗坑到猴硐之間的步道沿著大粗坑溪而建,步行約1公里就能抵達步道口。步道口旁還留有一處名為「昇福坑」的礦坑,在經建版地圖上標示為錦岳礦業公司所有,據說過去也出產金礦。目前坑口附近還留有台車軌道與辦公室,辦公室牆上的安全標語還頗新,或許直到近十年都還有人在附近活動?最後走到侯硐國小舊校舍之後,就回到了基隆河畔的道路上,可在附近的弓橋里活動中心搭乘公車回到車站,結束這趟爬山追火車的行程。

昇福坑口
侯硐國小舊校舍,因天災影響結構的關係已搬遷到山下現址

註:目前復興號客車主要運用於東部幹線復興號642次(樹林=臺東,每日行駛)、611次(臺東=花蓮,每日行駛)、605次(花蓮=樹林,逢週日停駛)、691次(花蓮=樹林,逢週日行駛),以及南迴線枋寮=臺東間區間車3501、3513、3514次(每日行駛)、3522次(六、日及例假日行駛)與3526次(六、日及例假日停駛)。

延伸閱讀: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050)大粗坑古道.昇福坑金礦.溯溪行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736)[台北瑞芳].大粗坑古道.大粗坑山腰古道.小粗坑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1184)[新北市瑞芳].大粗坑聚落遺址.郭家古厝
健行筆記:大粗坑古道

2022年3月17日 星期四

【762的世界】火車碰壁與櫻花季:阿里山林鐵攝影旅行

每逢3到4月是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櫻花季節,林鐵處照往例再度於3月8日至29日每周二開行SL31蒸汽火車行駛的主題列車,吸引不少攝影者上山追車。不過在櫻花蒸汽火車開行前日,另一個《經典再現.火車碰壁》主題列車遊程則將行駛範圍拉到遊樂區外的二萬平車站,讓神木至二萬平的路線又難得有火車行駛。這次場長的攝影之旅便是配合兩日的主題列車開行,來一趟兩天一夜的小旅行。

雖然說是兩天一夜的小旅行,但適逢櫻花季期間,阿里山上的住宿不僅很難預訂,價錢對於單人旅遊來說也非常不友善。這時恰巧發現透過旅行社發售的台灣好行阿里山線公車套票,可在三日內不限起訖站點上下車四次,且票價只收取嘉義至阿里山來回現金票價480元,如果連續兩天都要上山,等於是買一趟來回車票再送一趟來回車票。因此場長決定用時間換金錢,選擇於嘉義市區住宿,第一天到二萬平拍攝三角線展演,第二天再到阿里山拍攝櫻花火車。

不斷碰壁折返的火車

場長事前查詢林鐵處安排的《經典再現.火車碰壁》主題列車遊程,主題列車將會在上午09.35從阿里山出發,中途停靠神木站並有專人帶領漫遊巨木群步道,接著10.35再從神木駛往二萬平,並進行機關車利用三角線轉向的實際展演。在青年活動中心(俗稱二萬平餐廳)午餐過後,列車會再帶遊客前往沼平車站賞花,最後回到阿里山結束一天的行程。雖然公車路線上有青年活動中心站,但站牌的位置距離青年活動中心與二萬平車站卻還得步行3公里。我計算了一下步行時間,搭乘嘉義07.10發車的公車應該妥當,還可以先去林鐵本線66號橋拍攝。不過沒想到就連周一公車站都排滿了等著上山賞花的遊客,害我坐不上預定時間的公車,錯過了提前到林鐵本線66號橋拍攝的機會。

在本線中斷期間難得有列車來到二萬平

從公車站步行半小時後,主題列車剛好通過青年活動中心前的平交道,駛入二萬平車站準備開始進行三角線展演。二萬平是阿里山林鐵本線於1912年開通時的終點站,廣闊的山間腹地成為當時的一大集材據點,甚至還設有工廠將木材進行初步切割。因應火車駛至終點站的調頭需求,站場設有三角線供機關車轉向,是阿里山林鐵現存唯二的三角線設施。

這天的本務機車DL-39號在解連之後,便駛向下山方向的站場端點,調車工扳轉轉轍器仔細確認岔間密合,機關車駛入三角線的端點就像碰壁反彈一樣,再扳轉轉轍器後經由另一邊往二萬平車站站房移動,最後回到列車的下山端完成轉向。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可以發現三角線和神木、阿里山車站所在的分道,可說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透過折返式路線改變車輛行駛方向的設計。參加遊程的遊客們可以選擇在月台上,或是三角線旁的步道觀賞調車作業,為了回復機關車原本的方向,工作人員會再引導車輛逆著剛才的走位轉向,最後以車輛連結操作完美收尾。

機關車準備進入三角線
機關車在三角線底端轉換到另一條股道轉向
機關車駛出三角線完成轉向

二萬平車站除了觀賞三角線的運作之外,一旁的二萬平步道中還有紀念進藤熊之助與二宮英雄這兩位在阿里山林業開發過程殉職的技師的紀念碑,記錄過往的林業開發歷史。進藤熊之助原為總督府鐵道部技手,後轉任阿里山作業所從事鐵道測量相關工作,包括現在的獨立山螺旋線也是經過他的測量檢討後定案;1914年進藤在進行阿里山至屏遮那機關車測試時不慎受重傷而過世,享年41歲,友人遂集資為他建碑紀念,碑文則由時任鐵道部技師新元鹿之助撰寫。二宮英雄為阿里山作業所林業課技師,1912年在二萬平進行測量作業時,不慎被砍伐下來的巨木砸中而過世,當時他在阿里山任職不過十個月。

從森林步道入口看火車
進藤熊之助殉職紀念碑
二宮英雄紀念碑

在午餐過後天氣逐漸轉壞,原本已經烏雲罩頂的塔山,這下完全被雲霧籠罩而不見山容。不過都來了,我還是照原定計畫前往林鐵本線66號橋進行拍攝,為第一天的行程收尾。位於神木與二萬平車站之間的阿里山林鐵本線66號橋是去年臺大火車社專列停靠的攝影點之一,除了有舊橋遺跡與現有路線相互對照,天氣好時甚至還可以在橋上看見壯闊的塔山,不過可惜的是天氣難以預料,只能下次有機會再補考。

林鐵本線66號橋旁還留有舊橋遺跡
65號橋附近的二萬平巨木也是登山徑上的地標

櫻花與火車的年度盛會

有了之前鐵道情報30周年專列的成功經驗之後,林鐵處在2020年的櫻花季首次推出結合有得拍有得搭的蒸汽火車主題列車遊程,除了拜訪祝山車站的弧形場站之外,列車還會在沼平公園旁有「超級星光大道」之稱的攝影熱區停留三個不同的角度,讓大家都能拍得過癮。雖然祝山車站在2020年10月封閉改建,使得列車只能行駛到對高岳,不過對高岳車站旁的緋寒櫻花況與位置卻是恰到好處,呈現阿里山不同的季節風情。

一進入遊樂區就迎來盛開的櫻花

有了前一天的教訓,我隔天選擇06.05嘉義發車的頭班車上山。抵達森林遊樂區先買一點簡單的早餐,接著步行前往沼平車站的俯瞰點。以前在日本南軽出版局出版的《阿里山森林鉄道》上看到作者拍下了沼平車站內運材列車行駛與遠方集材柱同框的畫面,舊照片總是有一股讓人按圖索驥的吸引力,我後來在2020年冬天找到了接近的位置,但地形與植被顯然與當時不同,甚至還不小心掉到爬藤植物掩蓋的洞裡去。因為時序已經來到三月,這次再訪拍攝點時的光線條件比上次12月來的時候好太多,終於成功完成這幅阿里山經典的林業風景。

集材柱是經典的林業風景

完成第一個攝影點之後,我隨即從祝山觀日步道往對高岳前進,這條步道相較於繞一大圈緩緩上山的祝山線可說是「切西瓜」的捷徑,因此甚至能比火車還早到對高岳車站。對高岳車站的月台除了和祝山一樣是弧形的,這次我才發現原來木棧道旁還有緋紅色的緋寒櫻盛開著,想不到秋天拍攝楓紅的同一角度居然在春天又有不同的景致。

乘客下車後火車繼續往祝山方向開到道岔附近停下來,恰好與櫻花同框
拍完照之後火車再度駛回弧形月台

結束對高岳的拍攝之後,我回到沼平車站等待下山的火車回來。在晴朗的春空之下,火車冒著白煙緩緩駛入沼平站的月台下客,並在黃源明老師的帶領下聆聽阿里山的櫻花介紹。主題列車則隨即調車停至第二股道,避讓隨後從阿里山來的沼平線列車,許多人紛紛倚靠圍欄拍攝主題列車的調車過程。司機員在車輛停妥後把握時間為蒸機加油,這時上午最後一班沼平線列車也進入沼平站,巧合的是沼平線列車本務DL-38號恰好與站內的SL-31與SL-24號蒸機號碼呈等差,意外增添數字上的趣味。

三輛車的號碼恰成等差

這趟櫻花火車攝影的重頭戲就是沼平公園旁有「超級星光大道」之稱的林鐵路段了。在正班沼平線列車駛離沼平站後,主題列車司機員將依序停靠阿里山派出所前階梯、沼平線1公里處、沼平車站前與水山線分歧處等三個位置,並待主題列車的遊客就攝影定位後鳴笛,釋放大量水氣到空中。由於這段鐵道本身就是攝影熱點,因此也吸引不少攝影社團前來卡位取景。不過場長穿梭其中,卻聽到不少人抱怨蒸汽火車不像以往一樣以正班車方式在沼平線往返載客,害他們減少拍攝機會,更有人對蒸汽火車停的位置感到不滿意。

染井吉野櫻與火車共演
眾人相迎的超級星光大道

以我的角度來說,真正專業的攝影者在拍攝前打聽好列車的走位應該是基本的功課,但顯然這些社團並不仔細鑽研這些事情;再說,這些人除了遊樂區門票與上山交通之外沒花費半毛錢投注在鐵道營運上,實在不懂有什麼好抱怨的。老火車的運行相當仰賴後勤資源的投入,除了要感謝林鐵處十分積極維護這些文化資產,希望大家也能用實際買票支持主題列車的開行,才能讓這些火車的汽笛聲在森林中繼續迴盪。

經典的櫻花隧道

阿里山林鐵主題列車資訊:

1.《經典再現.火車碰壁》主題列車(2022年3月7、14、21、28日行駛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搭乘柴油機關車附掛檜木車廂,透過專業導覽員的沿途解說,體驗之字形折返與火車碰壁的樂趣,並在二萬平欣賞火車調頭轉向,午後專車前往沼平車站,遊客可選擇參加舞櫻鐵道或森林鐵道行程,感受林鐵與阿里山豐富生態交織出的景致。
開行日期/名額:2022年3月7、14、21、28日,計4梯次,每梯限額80人。
套裝售價:每人費用1,800元整。
詳細資訊:https://afrch.forest.gov.tw/0000411

2.《SL-31蒸汽火車》主題列車(2022年3月8、15、22、29日,行駛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由《漫步在雲端的阿里山》生態攝影達人黃源明帶領遊客,搭乘百年國寶蒸汽火車SL-31附掛仿日本皇室貴賓車打造的臺灣檜木車廂,體驗全臺獨家的高山櫻花鐵道之旅。
開行日期/名額:2022年3月8、15、22、29日(上、下午各一梯次),計8梯次,每梯限額80人。
套裝售價:每人費用2,200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