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 星期三

【時光土場】阿蘇山高岳登山筆記|九州橫斷(三)

九州橫斷之旅的最後一段旅程終於來到了阿蘇山山腳下。這座位於九州島心臟地帶的火山不只讓熊本獲得了「火之國」的稱號,以中央火口丘群為中心的巨大火山盆地更是造就了豐富的自然地景與溫泉觀光景點。難得來一趟這座國際知名的大型地質景點,就前往阿蘇山的最高峰來好好體驗大地之母帶來的震撼吧!

阿蘇山是九州規模數一數二的火山,由上往下看更能感受大地帶來的震撼

前往阿蘇山的交通方式

要前往阿蘇山上的公共交通方式有九州產交巴士開行的阿蘇火口線,以及阿蘇山上線兩條公車路線,前者的始發站為JR阿蘇車站,毋須提前預約;後者的始發站為熊本車站,但座位須提前預約。這次我的登山旅程是從阿蘇車站出發,因此便搭乘阿蘇車站始發的阿蘇火口線。從阿蘇車站到山上公車總站的單程票價是730日圓,不過如果有計畫要在中途景點下車觀光的話,建議可以在阿蘇車站的公車售票窗口購買1500日圓的一日券,可以在當日內無限次搭乘這條路線。

抵達山上公車總站後,可以選擇沿著山上公園道路步行30分鐘前往中岳火口,亦可選擇搭乘火口接駁車,只要5分鐘(票價600日圓)就可以到火山口。不過,因為阿蘇山仍是一座活動頻繁的活火山,當火山活動警戒升級時就不能接近火山口,甚至有可能連山上其他景點都去不了了。

上午第一班上山公車是9:55發車,不一會兒就大排長龍
抵達山上公車總站後還要走公園道路(圖左)才能到達火山口,遠方的山峰為烏帽子岳

火山口中的火山

坐落於阿蘇盆地中央的阿蘇火山群規模龐大,其中包含最高峰高岳(1,592.3m)在內,還有中岳(1,506m)、根子岳(1,408m)、烏帽子岳(1,337m)、杵島岳(1,270m)等十座以上的山峰。但其實從JR阿蘇車站前看到的這些火山群只是從8萬年前開始活動的一小部分火山,27萬年前開始的大規模火山活動噴出大量的地下物質,地下的真空最後導致廣達380平方公里的土地陷落,包含豐肥本線經過的阿蘇谷和南阿蘇鐵道經過的南鄉谷都是這樣形成的大火山口遺跡,說阿蘇山是位於火山口中的火山一點都不為過。

搭乘接駁車沿著山上公園道路抵達終點,才剛下公車就能看見大量的水氣從第一火口冒出。繼續來到展望台,直徑超過400公尺的火山口映入眼簾,谷底被大量的煙霧遮蓋,壯闊的景觀十分令人震撼!中岳火山口至今仍相當活躍,因應噴發時會夾帶火山彈噴出,展望台周邊設置了數座水泥掩體供遊客躲避,周邊的廣播也不斷放送提醒遊客火山口噴出的有毒火山氣體危害,在欣賞絕景之餘仍須時時對自然保持敬畏。

在火山口周圍有好幾座掩體供緊急時躲避

煙霧不斷從第一火口底部冒出,至今仍然活躍

除了第一火口之外,在阿蘇山的中岳周遭共有7處火口,但多半是過去火山活動留下的舊火山口,沿著火口邊緣的步道走可以遠望火口周邊的柱狀節理,谷地堆積的大量火山碎屑,想像數萬年前大地的變動。繼續往火山口的南方來到砂千里濱,景觀轉變成寬闊的黑色沙漠,這是由過去火山灰沉降所形成的地形,幾乎寸草不生的荒漠上只有幾顆隨著火山噴發而飛出的火山彈佇立其上,光是從外圍繞過就得耗費20分鐘的時間,終於來到此行最大考驗的登山路段。

第四火口的東側山壁上可見岩漿冷卻形成的柱狀節理,遠方便是前往中岳(圖左外)的稜線
砂千里濱是由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廣大黑色沙漠

出發!邁向阿蘇五岳最高峰

話先說在前頭,我原本的計畫只有參觀火山口而已,但抱持著難得來一趟的心情,所以才臨時有了登頂的計畫。不過,一趟行程下來才發現準備真的不足,一來是路上散落著非常多火山灰與碎石,一般的運動鞋抓地力不是很行;二來是沒有先把不必要的行李藏在火口附近的避難小屋,導致登頂過程浪費太多體力。除了這些反省之外,建議讀者如果有興趣前往登山,由於登山路徑就在火山口周遭,為了防範火山噴發帶來的危害,可以的話至少多帶個濕毛巾來防範火山氣體,如果有安全帽會更有保障。

回到登山筆記的部分,我在11:45繞過廣大的砂千里濱之後,緊接著是眼前一路陡上的碎石坡。一開始我跟著前面的人在亂石中找路,但不知道為什麼坡度越來越陡,最後整個人都要趴在山坡上才終於在12:19爬上稜線。循著稜線走著走著卻看到後來的登山客從別條路上來,這才發現剛剛完全走錯路,不免懷疑自己是不是跟到類似「玉山黃色小飛俠」一樣的存在。在此要提醒登頂路上的岩石都有黃色油漆塗成的箭頭做路標,如果跟丟了箭頭要勇敢後退重新找路。

沒注意要跟緊石頭上的箭頭,結果越走越遠

幸好到了稜線之後路線相當清楚,12:40來到了標高1496公尺的南岳(沒有三角點標),但耗費的時間已經比登山地圖預估的時間落後不少。從這裡便能清楚地俯瞰中岳第一到第四火口,火口周圍貧瘠的灰白色與遠方覆蓋著綠色草原的烏帽子岳形成極大反差。休息了半小時之後,我繼續往中岳前進,在13:32抵達了標高1506公尺的中岳。

由高處看火山口就像是大地破了洞
稜線上的路線相當清楚,越走越感倒吃甘蔗
終於抵達中岳!

從中岳到高岳最後約15分鐘的一小段路上也幾乎是在滿地砂子的稜線上移動,接近山峰的最後五分鐘又是一片亂石坡,好在路線比一開始清楚得多,終於在13:54抵達海拔1592公尺的高岳三角點。從砂千里濱起算,加上中間休息和拍照,最後花了兩個半小時登頂。坦白說,雖然阿蘇山只比台北的七星山高了300多公尺,但這條登山路徑的狀態非常貼近自然,沒有人造的石階、扶手或圍欄,和那種把遊客照顧地很好的大眾化路線截然不同,沒有足夠的體力和方向感真的頗為吃力。一路上不斷在想如果找朋友來爬這種路線,回去應該就沒朋友了,趁著這次把最困難的路線完成,也算是完成一個自己的人生成就吧!

高岳山頂前又是一片碎石坡
阿蘇山最高峰到達!
下山後可以到車站前的溫泉來洗淨一身的疲憊

旅遊參考資訊:
阿蘇火口線公車(JR阿蘇車站=山上公車總站)
阿蘇山火口接駁公車
阿蘇山上遊客中心:阿蘇山登山地圖與指南
日本氣象廳:阿蘇山火山活動資訊

探訪時間:2023.10.
完稿時間:2024.1.

2024年1月26日 星期五

【時光土場】別府地獄巡禮:一次飽覽七大溫泉奇觀|九州橫斷(二)

以九州的東部大城大分為起點有兩條鐵路橫斷了九州內陸的山地地形,分別是連結西部的久留米與熊本的久大本線與豐肥本線,不但往返可以經由不同的路線,沿線也有豐富的溫泉與觀光景點。在大分北側的別府便是一座以溫泉觀光聞名的小鎮,不過在這裡除了享受溫泉之外,還有以「地獄」聞名的巡禮路線。地獄是長什麼樣子?接下來就跟著時光土場前去一探究竟吧!

別府地獄位於別府市的鐵輪與龜川一帶,由於地熱造成的熱氣、泥漿與溫泉噴出,不利於農業生產,因此在17世紀的日本藥學家貝原益軒所寫的《豐國紀行》中被冠上「地獄」的名號。不過地熱卻也產生泥火山、間歇泉,以及含有不同礦物質而有不同顏色的溫泉,吸引眾多遊客慕名前來朝聖。日俄戰爭後的日本經濟來到巔峰,在旅遊景氣大好的狀況下就有商人看準商機將特殊的地獄風景圈地收費,同時也陸續開發出超過20處新的地獄園區,並導入觀光巴士與導遊小姐提供導覽服務。其中由龜之井巴士所經營的地獄巡禮是最為有名的遊覽方式,這條路線不僅串連了包含4個日本國指定名勝在內的7處地獄,同時也有發售套票,讓遊客可以在一日內見識不同的地獄景象。以下就帶著各位讀者一起來看看這些地獄吧!

海地獄(日本國指定名勝)

此行從別府車站搭公車抵達的第一個地獄是海地獄,同時也是獲指定為名勝的4個必看地獄之一。海地獄園區的腹地相當廣大,園區中央的溫泉池不斷冒出奔騰的水氣,池子則因為內含的硫酸鐵而呈現鈷藍色,如同海的顏色一般。除了藍色的溫泉引人注目,園區也以栽種原產於亞馬遜地區的大鬼蓮聞名。大鬼蓮是睡蓮的一種,但它的葉子非常大,直徑甚至可達3公尺,浮力據說還可以支撐一個小孩的重量。但在我眼中,大鬼蓮的葉子和寶可夢中的蓮葉童子十分相似,看起來頗為有趣。

海地獄的泉水呈現海一般的藍色
大鬼蓮是睡蓮的一種,在溫室栽培下即便是涼爽的10月還不見花期將結束的樣子
奇特的大鬼蓮和蓮葉童子頗為相似

鬼石坊主地獄

位於海地獄隔壁的鬼石坊主地獄是結合原有的鬼石地獄和新坊主地獄,在2002年重新開幕的園區,園區內以泥火山為主要特色。泥火山是因氣體與水在地下蓄積一段時間後沿著岩層裂隙噴出,導致地表的黏土層遇水發生泥化,裂隙中央則像煮滾的開水一樣不斷的冒泡泡的現象。由於泥水本身的黏性在泡泡冒出時像是僧侶的光頭,因此有了坊主地獄的名稱。除了地質景觀之外,園區內也另設有免費的足湯和付費的湯屋可讓遊客享受溫泉的療癒。

地下的熱氣不斷從泥漿中冒出,看起來頗為療癒

かまど地獄(灶地獄)

灶地獄過去是位在内竈地區,但因溫泉枯竭才移設至現址。名稱由來是在舊址時有利用溫泉來煮飯,為附近的八幡竈門神社大祭獻上祭品的傳統。八幡竈門神社內還有一段99階的石階梯,據說是很久以前晚上會有鬼出來吃人,於是神明和鬼打賭,如果鬼能在一個晚上造好100階石階的話每年就會為鬼獻上祭品,否則就不能再出來危害村民。結果鬼在日出前無法完成任務,於是村民也就從此過著相安無事的日子。這座神社恰好與知名漫畫《鬼滅之刃》的主角同名,再加上傳說故事和劇情頗有相似設定,因此曾吸引不少粉絲前來朝聖。現今的灶地獄則是一處綜合性的地獄園區,不論是蒸氣騰騰各種顏色的溫泉,抑或是泥火山都可以在這看到。最有趣的是園內還可以讓遊客試喝溫泉水,有興趣的話不妨來試試看!

灶地獄內綜合了不同的地質景觀,可以當作地獄入門的起點

鬼山地獄

為了增加吸引觀光客的噱頭,1923年鬼山地獄的地主利用溫泉引進了鱷魚來高緯度的日本飼養,如今園內共飼有100隻左右的鱷魚,十分壯觀。園內的展示館還有一隻號稱全世界最大的鱷魚剝製標本,名字則以漫畫家富永一朗命名為Ichiro呢。

鬼山地獄內飼養著許多鱷魚,又被稱為鱷魚地獄

白池地獄(日本國指定名勝)

沿著巡禮步道繼續走,來到第二個指定為名勝的必看地獄:白池地獄。白池地獄的園區面積不大,裏頭是一座以白濁的池子為中心的庭園。這裡的溫泉內富含的硼酸鹽類,剛流出地表的時候是透明無色,但隨著溫度下降就變成現在混濁的白色。園內另設有用溫泉養殖的熱帶魚館,繞完一圈不妨觀賞一下五顏六色的魚吧。

原本透明的泉水在降溫後變成混濁的白色

血池地獄(日本國指定名勝)

逛完五個地獄之後的下一個地獄在距離2.3公里的龜川一帶,除了步行約半小時之外,亦可在鐵輪公車總站搭乘16路公車繼續前往血池地獄。血池地獄早在日本奈良時代的古籍中就有「赤湯泉」的記載,由於溫泉中含有氧化鐵等成分的熱泥跟著溫泉湧出,使得池子被染成鮮紅色的外觀,可說是7個地獄中最像地獄的奇景。池中的熱泥被認為具有治療皮膚病的療效,因此在賣店還有販售用溫泉泥製成的藥膏等周邊商品。

鮮紅色的血池宛如地獄的風景

龍卷地獄(日本國指定名勝)

位在血池地獄隔壁的龍卷地獄是此行的最後一處地獄奇觀。這處地獄的賣點是在溫泉在地下沸騰之後,因水分氣化而不定時從裂隙噴出的間歇泉。一入場就看到許多人坐在觀眾席上等著泉水噴出,根據園方的介紹這裡的間歇泉噴出一次可以維持約6-10分鐘,但間隔卻長達半小時以上。由於還要趕火車,原本我以為看不到了,幸好在離開前一刻間歇泉終於噴出,為這趟地獄巡禮畫下完美的句點。

不定時出現的間歇泉,要看到還需要點運氣和耐心

探訪時間:2023.10.
完稿時間:2024.1.

2024年1月22日 星期一

【時光土場】九州僅存的扇形車庫:搭乘由布院之森拜訪舊豐後森機關庫|九州橫斷(一)

九州在地形分布上與臺灣相似,主要鐵道幹線也大都圍繞著這座島嶼,但不同的是從東部大城大分出發有兩條鐵路橫斷了九州內陸的山地地形,連結西部的久留米與熊本。這次的九州旅行就從鳥栖出發分別經由久大本線與豐肥本線,跟著時光土場的腳步拜訪沿線溫泉與鐵道觀光景點吧!第一天就搭上久大本線上的特色列車:由布院之森,前往豐後森探訪一座人氣極高的扇形車庫──舊豐後森機關庫。

舊豐後森機關庫不僅以九州僅存的扇形車庫廣為人知,近年還搭上新海誠電影風潮成為劇中取景聖地

與自然融合的高質感特急:由布院之森

不同於JR本州三社坐擁日本三大都會區,有穩定且大量的鐵道通勤人口,JR九州的鐵道除了城際間的交通幹線之外,大多是過去產業開發留下的鐵道,在產業沒落之後便面臨嚴重虧損。為此,JR九州相當積極推動鐵道觀光等周邊事業的發展與轉型,針對地方特色打造的D&S(DESIGN & STORY)觀光列車便是人人稱道的案例。

結合歐式風格與自然色調的由布院之森是D&S列車中相當經典的列車

從博多開往別府的久大本線特急由布院之森就是在JR九州民營化初期登場的經典D&S列車,車隊由4輛編成的キハ71系一世車,以及5輛編成的キハ72系三世車組成,車體外型仿效1930年代的圓頭流線設計,塗裝與車內座椅採用與沿線自然風景融合的綠色。客室裝潢也大量採用木質材料,最大的特色是客室地板比車床高出60公分,讓乘客可以從高角度享受無遮蔽的車窗風景。沿途服務員還會不時透過廣播介紹窗外的特殊地景,列車也會在此慢行讓乘客仔細欣賞。

車內大量使用木質材料與綠色調,給乘客一種度假放鬆的感覺
車內設有販賣部,吧檯也有鐵道員制服與手板可供乘客留影紀念

除了一般座席與桌型座位之外,由布院之森的中間車輛設有販賣部販售專屬紀念商品與茶點,還有大面積落地窗的沙龍區域,讓乘客可以拿著拍照手板與車外的風景留影紀念。隨著車窗外出現像桌子一樣外形的伐株山,此行的目的地豐後森也快到了!

傳說過去玖珠盆地被大量楠木覆蓋無法耕作,村民於是找來大男前來伐木,伐株山便被認為是當時留下的樹頭

新海誠時刻下的豐後森機關庫

橫斷九州的久大本線沿線複雜的山地地形讓蒸汽機車的水分消耗量比起平地增加不少,為了滿足蒸汽機車補水與整備需求,當時的鐵道技師便選在今日的豐後森車站設置機關車庫。豐後森機關庫採用的是以長18.5公尺轉車台為中心配置的扇形車庫,起初設有10股道、後來再增建為12股道的規模。鼎盛時期這座車庫曾配置了25輛蒸汽機車和217名職員,是久大本線上相當重要鐵道車輛基地,在太平洋戰爭中也曾被當作美軍攻擊的目標。

12股道的規模恰與臺鐵的彰化扇形車庫規模相仿,十分壯觀

但在1970年日本國鐵以柴油動力車輛取代了久大本線的蒸汽機車,而柴油車輛不再需要藉由轉車台轉向的進步,卻使得豐後森機關庫與轉車台失去功能,在隔年便宣告廢止、聯外鐵道遭到拆除,這座車庫就此荒廢。但幸運的是豐後森機關庫在2001年由地方人士發起保存運動,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終於讓車庫獲得了有形文化資產的法定身分,玖珠町也向JR九州購入了車庫及土地所有權,重新整理為豐後森機關庫公園,在九州其他扇形車庫遭到拆除的現在成為九州唯一留存的扇形車庫。

因應蒸汽機車的轉向需求而設置的轉車台,車庫也配合在其周圍設置
獨特的廢墟感展現車庫不一樣的魅力

車庫前靜態展示著日本國鐵9600形蒸汽機車的29612號車,1919年製造出廠後曾配置在長崎本線與唐津線,在二次大戰時期也參與長崎原爆的救助運輸任務。這輛車在1974年退役之後保存在福岡縣志免町,然而由於地方財政無法負擔保養費用在2013年時面臨拆除,幸賴民間社團汽車俱樂部出資整修、玖珠町收留,這輛車才能在與其相襯的扇形車庫前保存。順帶一提,保存於高雄舊打狗驛故事館的DT609號蒸汽機車也是日本國鐵9600形蒸汽機車的同型車。

29612號蒸汽機車與豐後森機關庫搭配地相當合適

至於車庫與轉車台仍維持在廢止時的狀態,顧及建物安全而在周邊都圍上了鋼索防止遊客入內,但卻展現出不同於現役扇形車庫的末日氛圍。車庫圓弧形的外觀加上獨特的廢墟感,讓不少日本網友紛紛將它當作新海誠執導的電影《鈴芽之旅》中男、女主角首次合作關門的場景原型,為此當地學生社團還特別根據劇中設計製作了一扇白色的門,供前來朝聖的影迷可以和門一起留影。我到訪的時間恰好接近日落時分,而黃昏的夕陽正是新海誠電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光線,在這個認不清楚對面的人是誰的時段(彼は誰時)或許是最能在此體會新海誠電影魅力的時刻吧。

《鈴芽之旅》的門被一比一還原在車庫前

探訪時間:2023.10.
完稿時間:2024.1.

2024年1月14日 星期日

從白營選民思想價值的根本看2024臺灣大選

有人說側翼檢討選民,但不分析選民思想價值的根本,做再好都還是會被說話,所以該當側翼的時候還是要當。

集誌社刊出的〈台灣大選|一屋兩代投三黨 藍白綠家庭評總統候選人、論政治 分歧在哪兒?〉(https://ppt.cc/fS3Jxx)採訪了藍營家庭出身的姊弟,姊姊是民進黨支持者,弟弟則是柯文哲支持者,而且兩人其實都同意兩岸互不隸屬。但文章一段提到:「在姊姊眼中,民進黨有一個足以擔綱國政的團隊,而蔡英文更是溫和堅定的領導人;但在弟弟眼中,民進黨卻是激進盲動的集團,甚至仍會訴諸暴力。對姊姊而言,主權和人權都是再真實、再核心也不過的議題;但對弟弟而言,繼續辯論九二共識也不會有結果,柯文哲在性別方面的種種「失言」雖不妥當,但「對我也沒有攻擊性」。或許最關鍵的是,姊姊相信政治是關於理念的選擇,是關於價值的辯論;但弟弟卻認為那些基於意識形態的吵吵鬧鬧,跟政治人物互相指控論文抄襲一樣無聊,都無非是浪費時間的內耗、是對「好好做事」的干擾而已。」

文中弟弟對政治的看法令我感覺有些虛無主義,還對民進黨等政治運作有很深的刻板印象;因為自己不是被「失言」傷害的對象而淡化議題,表現得相當冷感。但這樣冷感的人卻又推崇「好好做事」在我看來很矛盾,許多政治決策正是需要先決定價值方向,才能時時檢核自己有沒有走偏,有沒有朝著目標前進,光是埋頭做事很容易落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困境,無法根本改變核心問題。

延續著事不關己的面向,影響最深的莫過於距離常民社會最遠的國際與兩岸議題。佔中三子之一的陳健民老師接受報導者的採訪(https://ppt.cc/fnidYx)則有這一段:「但我來台灣一段時間了,感覺到台灣有一種過於安逸的氣氛,台灣也非常「內向」,對全球問題的敏感度很低,好比中國因素劇烈地影響台灣,但台灣關注中國程度也不夠。」或許這些人如同陳健民老師的觀察「生活很安定、沒有危機感」,因此缺乏國際視野和區域政治局勢的理解。

評論者多以日本年輕人投票率低迷來描述日本社會的政治冷感現象,以台灣年輕人的踴躍投票來說明台灣的民主活力。不過,不想進行政策價值辯論、事不關己的特質其實是以另一種形式呈現的政治冷漠,但因為這些人還是會出來投票才看起來好像對政治沒這麼冷漠,造成外界看起來「台灣很不穩定,隨時會擺動到另一端」的現象。這就像是平時的腰痠一樣,一開始可能沒有什麼大礙,但等累積一段時間腰痛發作的時候卻讓人不良於行,長期來看對台灣的民主發展並不健康。

接著說到小黨的發展。若不想進行政策價值辯論、事不關己的特質是藍白陣營多數人對政治的態度,而且還從兩岸與性別擴展到對其他議題也不想站立場,理念型小黨光靠論述價值恐怕難以打動這些選民。再加上民進黨政黨運作成熟、對核心支持者來說信賴感較高,也很難從民進黨分到選票,從這次三黨以外的不分區得票率只有7.19%來看市場的確嚴重不足,未來小黨在國會大概沒有生存的空間。

這次民進黨成功延續了執政、國民黨成了國會最大黨、民眾黨佔到關鍵少數位置,不得不說是各方都能勉強接受的絕妙平衡。但這是不是恐怖的平衡?對於未來的民主發展是不是好事?我認為沒有樂觀的空間。部分論者說要和這些選民好好溝通,但如果對他們來說所謂的核心價值辯論都是「內耗」或是事不關己,卻一味要求執政者做到他們的要求,我真的還想不到要怎麼溝通。或許就如同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蘇子喬受訪內容(https://ppt.cc/fSipIx)所說,得要拿實際看得到的閣員交換,才有所謂的溝通吧。(但這就是白營支持者想像的溝通嗎?)

2024年1月6日 星期六

【老屋町】與水共生的智慧:跟著辰巳用水漫遊金澤兼六園、尾山神社

金澤市是位於日本北陸的大城市,日本三大名園之一的兼六園,以及金箔冰淇淋等各式各樣的金箔料理,都是大家所認識的金澤的表面。然而金澤之所以能有今日的繁華,靠的是自古以來培育的優秀工匠與工學技術。這次的北陸旅行要跟著地圖上看不見的「辰巳用水」,從水路認識金澤不為大眾所知的另一面。

兼六園是許多人來到金澤的必訪景點,但許多人不知道最值得讚嘆的是滋養這座庭園的水源

金澤所在的日本海岸在冬季是著名的豪雪地帶,除了氣候比太平洋側城市寒冷,山多平原少、河川短小的地理環境也讓農民耕作更加不易。在1631年金澤大火事件之後,第三代加賀藩藩主前田利常遂命令技師板屋兵四郎主導水利設施的開發,一方面確保金澤城的防火用水,另一方面也為新農地開發導入水源。板屋兵四郎於是從犀川的上游開鑿長約4公里的導水隧道,水路在小立野台地出土後進入金澤市區,全長超過10公里。這條水路在當年不僅是個大工程,途中完全沒有抽水機等設備,而是透過精密的計算沿線坡度和水壓,利用重力將水導引至需要的地方,展現匠師高超的工藝水準。由於取水地點位於金澤城的東南方,因此以古代表示東南方位的「辰、巳」命名為「辰巳用水」。這趟旅程的起點我特地從兼六園上游的生活博物館前的辰巳用水石碑出發,跟著水路往下走,還能同時徜徉在明治時代的建築群中。

遠從10公里外引來的水源至今仍在渠道中流動著
生活博物館建物的前身是建於1899年石川県第二中学校木造校舍,1978年以市民生活用品展示為中心轉型為博物館。館前則有辰巳用水的解說牌與石碑。
位於辰巳用水分流點附近的國立工藝館建物是建於明治時代的舊陸軍第九師團司令部,建物搬遷至現址後改為工藝博物館。

辰巳用水一路並行在人行道旁,我在步行約500公尺後來到兼六園的小立野口,水路則鑽入路面下進入了這座大名庭園中。17世紀中葉,第五代加賀藩藩主在面向金澤城的區域修建自己的別墅,並建造「蓮池庭」來招待達官顯要。後代藩主與家臣都很喜歡蓮池庭的環境,第11代藩主在宣布退隱之後擴大了庭園來作為自己的隱居住所「竹澤御殿」,奧州白河藩主松平定信在藩主的邀請下將庭園命名為「兼六園」;後代藩主前田齊泰再將庭園規模進一步擴大,在1860年達到接近現今的範圍。

兼六園內不但有日式庭園造景常見的假山與隨季節變化色彩的植栽,亭台與茶室的位置也是經過特別設計,讓訪客必須在園中穿梭才能瀏覽全貌。流淌其中的小橋流水則是來自辰巳用水,水流從山崎山出發,蜿蜒流過賞櫻名點的花見橋、前田齊泰手植的根上松,流入園中面積廣達5800平方公尺的霞之池中。在霞之池的中央有一座名為蓬萊島的小島,池畔的小橋旁則有外形如琴柱般優美的徽軫石燈籠,構築出兼六園最經典的名景。

徽軫石燈籠的外型有如支撐琴弦的琴柱,不少觀光客都會在這裡打卡留念
映照著倒影的霞之池背後其實另有用途!

不過在徽軫石燈籠附近正好也是這座水池的出入口,這才發現流出霞之池的辰巳用水又繼續往金澤城流去。雖然水往低處流是常識,但在兼六園和金澤城之間原本設有護城河,金澤城內地勢也是階梯狀爬升,直觀上往城內流的水不但會被護城河截走,甚至無法再往城內高處流動。不過,辰巳用水的精妙之處便是在護城河下方埋設了管路,在兼六園與金澤城之間建立了倒虹吸管,利用地形高度差和連通管原理,讓水得以流到金澤城內地勢較高的二之丸區域,而美麗的霞之池同時扮演了大型蓄水池的功能。說起倒虹吸管就讓人想到台中的白冷圳有同樣的設計,而設計者磯田謙雄技師也正是出身金澤,意外的巧合不禁令人好奇磯田技師是不是從家鄉祖先留下的智慧中得到的靈感?

利用連通管原理,往下流動的水還能爬上金澤城的二之丸(圖片來源)
在霞之池畔的眺望台可以俯瞰金澤市區的景色,同時也可以看出這座庭園明顯高於周邊市區。
徽軫石燈籠附近的取水口遺跡
利用池水高低差建立的連通管,在庭園中還可以做出不用抽水馬達的噴泉
明治時代因都市計畫將護城河改建為道路,一旁土坡上的石管遺跡也因此露出來

穿越金澤城之後,我跟著過往的水路來到了尾山神社。尾山神社過去曾是加賀藩的別墅金谷御殿,明治廢藩置縣後為了彰顯加賀藩的始祖前田利家的功績,後人便將金谷御殿改建為神社。神社境內的庭園是金谷御殿時代留下,池中的中島融入了雅樂樂器元素,利用辰巳用水的響音瀑也為庭園增添自然寧靜氛圍。神社拜殿以日式古典的唐破風立面搭配上入母屋造的屋頂,殿內天井、橫樑上的裝飾物也都還遺留著金谷御殿的韻味。但有趣的是神社的神門不同於傳統的木造建築,而是融合了西式的紅磚石拱與東方的高塔攢尖頂,呈現明治時代東西文化融合的趣味。

尾山神社的神門融合了東西方建築元素,看來十分有趣
尾山神社是為了祭祀加賀前田家的始祖而建立,建築上四處可見梅花外型的家紋
辰巳用水滋養了兼六園,到了下游繼續給尾山神社庭園使用,一水多用!

隨著中午時間接近,我從尾山神社一路往車站方向走去,準備往下一個行程移動。來往的行人在都市的步調中朝著目的地前行,寬敞平整的人行道已是許多人稱羨的都市標配,令我意外的是人行道旁居然又再度出現水路。雖然因為市區段採用開放的設計,不免有環境汙水流入影響水質,在1950年代當地政府甚至為此在部分路段旁埋設暗渠導水。但難能可貴的是還保留開放式水路融入金澤的街道中,在小小的渠道中潺潺地流動著,滋養了兼六園的四季風景,提供市民的生活需求,在金澤的裏面默默支撐著表面的都市繁華。

金澤站前用噴泉打造時鐘水景,告訴往來的遊客辰巳用水對這座城市的重要性
在車站前不只有路給行人走,也給水一條路走

看著金澤將古老水路融入城市風景的規劃,讓我想起過去台北也曾有過打開瑠公圳的計畫,當時市府投入不少經費改造台大周邊舊圳路的景觀,但實際上這計畫打開的不是瑠公圳而是霧裡薛圳;大量種植水生植物的景觀設計也和圳路要求暢通的功能性相去甚遠,完全是一個缺乏歷史認識只憑幻想做出來的災難。計畫至今也只改造了台大周邊的景觀,大多數的圳道仍躲在都市的陰暗角落,漸漸被市民所遺忘。金澤利用水這個養育生命、承載土地的歷史的元素,讓後人得以透過感官去記憶這條水路,展現了這座城市的歷史深度。反觀台北不重視水環境、不重視歷史而張冠李戴,無怪乎市民離土地記憶也越來越遠了。希望台北人能夠從水開始,重新面對土地的歷史與記憶。

後記:本文寫作當下,金澤北邊的能登半島在元旦發生了規模7.6的強烈地震。不只是能登半島北端的輪島、珠洲市遭受嚴重災情,金澤市內名勝古蹟也有不少損壞。為了協助日本友人度過難關,臺灣衛生福利部也自1月5日起為期兩週開設賑災專戶向國民募款。場長除了希望大家能踴躍響應捐款之外,在此也為石川縣祈禱災區能平安度過這次震災,順利往復興之路邁進。

更多日本北陸旅行系列:
【時光土場】距離車站最近的星空:福井自然史博物館分館Seiren Planet
【時光土場】北陸特急最後的冬天:特急雷鳥與白鷺號攝影點推薦
【時光土場】與水共生的智慧:跟著辰巳用水漫遊金澤兼六園、尾山神社

景點參觀資訊:
兼六園
尾山神社
國立工藝館
金澤生活博物館

探訪時間:2023.12.
完稿時間:2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