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多次颱風攪局之後,場長我規畫已久的大雪山自然之旅終於在年末成行。大雪山森林遊樂區距離東勢市區有34公里,開車需要1小時以上的時間,算是距離臺中市很近的一處踏青聖地,園區範圍海拔高度都在2000公尺以上,因此也有不少高山鳥類出沒。不過這座以自然環境為賣點的園區,過去也曾有一段伐木歲月。
|
大雪山是台中的踏青聖地,但這裡過去卻曾是台灣林業美國化的示範場域 |
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的前身是美援時期開發的大雪山林場,南北以大甲溪與大安溪、東西以中央山脈與稍來山為界,面積達57,766公頃。海拔範圍涵蓋低海拔(900公尺)至高海拔(3800餘公尺)地區,樹種從闊葉樹到檜木、冷杉等針葉樹都有,且幾乎是尚未開採的原始林地。臺灣省政府內部經過多次研商後決定成立「大雪山示範林區籌建委員會」,統籌工業委員會、美援會與農復會等機關資源,並引進美國最新伐木技術進行開發,後續則交由1959年成立的台灣大雪山林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林業生產與銷售業務。
林場開發計畫不但捨棄了日本時代使用掘田式索道和鐵道運材下山的方式,改以公路與卡車做為運送主力,相關資材與製程也採用美國規格,引入森林工業概念將集材手段與後端製造加工大幅度機械化與自動化。位於東勢的製材工廠除了設有切割木材的鋸木廠,為了有效利用切割剩餘材料也設置了木材乾燥廠、防腐廠、紙漿廠等等設備,依據國史館藏《大雪山森林開發計畫》開發工程在初期約需投入新臺幣約4億元經費,以當時的物價水準來說是相當龐大的經濟建設計劃。不過大雪山林業公司才成立不久便傳出經營問題,根據1966年的省政府首長會議資料,當時便注意到大雪山的木材產量不如預期,甚至還得向外進口原木才能滿足製材工廠的產能。在歷經多年改革仍舊無力回天,大雪山林業公司在1974年正式結束營業,林業產銷業務回歸公務機關。
森林遊樂區對外唯一的聯絡道路─中專1線便是當時為了提供運材卡車行駛所開闢的「大雪山運材卡車道路」,這條道路由公路局大雪山工程處統籌,以製材工廠旁的東坑路(海拔366.5公尺)為起點,沿途經中坑坪、磺流溪、造林寮、橫嶺山、稍來山、船型山,終點為鞍馬山谷(海拔2266公尺),路線全長43.072公里。除了前7.3公里是既有道路改善之外,其餘35多公里皆為新建道路,其中還包含林業專用道路很少見的兩座總長390公尺隧道。今日的遊樂區收費亭大約位在35公里處,原林道終點43公里處則為大雪山遊客中心所在地。
|
大雪山運材卡車道路路線圖(取自公路局大雪山工程處呈送臺灣省政府主席嚴家淦大雪山運材卡車路工程概況(1957)(典藏號 006-010302-00005-017)) |
|
中專1線上的橫嶺山隧道規格頗高,不太像是產業道路該有的設施 |
|
大雪山森林遊樂區收費亭 |
接近中午時分,我和家人終於抵達了大雪山遊客中心。這裡以前是大雪山林業公司的鞍馬山分場,設有辦公廳舍、倉庫、招待所與職工宿舍等,做為當時林業現場的行政中樞,現今則有不少建築轉型為住宿區供遊客住宿。2009年啟用的遊客中心內部展示有林業器材、歷史與自然物種介紹,可說是認識大雪山地區的玄關入口,在遊客中心的觀景台上還可以眺望稍來山和鳶嘴山兩座山頭。除了開車拜訪大雪山遊客中心之外,還可以利用豐原客運一天兩班的252路市公車,不過要搭乘還得先上網預約才行。
|
大雪山遊客中心是認識大雪山的入口 |
|
假日開行的252路公車是園區唯一的大眾運輸工具 |
|
館內有一處小小的展示空間解說過去的林業歷史 |
|
陽台上可以眺望稍來山與賞紅葉 |
休息過後我們從遊客中心往山上走約6公里前往海拔約2600公尺的小雪山地區,這段路也是大雪山林場營業初期最早的開發區域。小雪山地區有天池與雪山神木等兩處適合闔家踏青的景點。所謂的天池,其實可以說是降雨才有池水的看天池,面積也不大、只有約0.4公頃而已,繞一圈不用十分鐘。不過高山水源稀缺,天池就像是綠洲般吸引了不少動物前來,這天甚至在湖畔草叢中隱約看到山羌的屁股呢!
|
就算是看天池也是高山上動物棲息的重要地方 |
|
湖邊一座小山丘上的瑞雪亭是可以俯瞰天池的休憩處,匾額題字來自臺中知名仕紳、大雪山林業公司第二任董事長楊肇嘉 |
走完天池我還意猶未竟,於是我從天池走下階梯後繼續前往雪山神木。前往雪山神木的路也是過往的林道,路面寬敞又有鋪裝,十分令人享受在森林漫步的感覺。不過短短1.5公里的路程,海拔落差卻高達113公尺,去程走得快不用20分鐘就可以抵達神木,但回程的上坡可就得花兩倍的時間才能走完。雪山神木是一顆有1400多年歷史的紅檜,樹高49公尺,近觀就能感受到他高聳巨大的身形。在步道末端的雲海亭則設有一座殉難員工紀念碑,接手林場的大雪山示範林區管理處有感於從林業公司開發以來有數十位員工在山中因公殉職,因此於1976年設碑紀念,成了目前大雪山遊樂區中少數殘存與林業直接相關的史蹟。
|
前往神木的林道寬敞好走,但卻是一路下坡 |
|
高聳的神木 |
|
紀念殉難員工的紀念碑 |
大雪山是臺灣戰後林業史上第一個大規模引入美式一貫化作業的林區,從山腳下的大型製材工廠、高規格興建的林道,在在都可以感受到當時主事者的企圖心。不過完全複製的結果就是在各方面遇上許多與本土森林特性水土不服的狀況,開業不過十多年就以失敗收場,回看史料中當時擘劃的美好圖像,真的是很大的歷史玩笑。
|
沒有看到帝雉,卻有虎鶇 |
參考資料:
張賜福、張偉祐(2002),〈大雪山林業公司及其製材廠歷史回顧〉,《台灣林業》28卷4期
大雪山森林開發計畫(1957)(國史館檔案典藏號006-010302-00005-016)
公路局大雪山工程處呈送臺灣省政府主席嚴家淦大雪山運材卡車路工程概況(1957)(國史館典藏號 006-010302-00005-017)
【時光土場】大雪山林業公司與東勢車站遺跡初探
探訪時間:2022.12.
完稿時間:2023.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