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時光土場】苗栗火車頭園區:全新翻新的臺鐵火車展示場

歷經六年的時間籌備與整建場館,位於苗栗火車站旁的鐵道文物展示館,終於以苗栗火車頭園區的新風貌在2025年4月25日正式開館。園區以新建的火車展示館為核心,結合一旁的員工宿舍鐵路一村,將佔地5700坪的區域打造成商業與鐵道博物館結合的新示範。這次時光土場跟著大學社團一同出遊,趁機會來看看這座翻新過後的鐵道博物館。

以Miaoli Railway Museum為縮寫的MRM,再加上神似大宮鐵博的LOGO,
頗能感受到主政者打造國家級鐵道博物館的企圖心

2025年7月2日 星期三

【時光土場】去日本迎接臺鐵新車:E500型電力機車甲種回送

臺鐵的發展歷史與日本息息相關,在來線軌距、行駛的地理環境等規格條件也大多相同。近二十年來因應車輛汰換和營運成長需求,臺鐵向日本購買新車的機會也大幅增加,不禁讓人好奇有沒有機會在新車出廠期間,在日本看到臺灣的火車在路上跑。這次的東京旅行就讓我意外得到機會,可以追著臺鐵E500型電力機車在日本鐵道上的短暫出廠旅程。以下就來為各位介紹一下追車的攻略吧!

新製出廠的E500型機車經由神奈川臨海鐵道前往港邊,準備出口到臺灣,形成臺灣火車在異國鐵道上行駛的畫面

2025年6月22日 星期日

【時光土場】到多良感受月球的引力:長崎本線的藍皮鐵道旅行|九州九日環島旅行(七)

倚靠在鮮紅色的欄杆,眺望著一望無際的太平洋。這是在臺鐵南迴線上的多良車站的風景。儘管多良車站早已在近二十年前廢站,但至今依舊吸引著人們驅車造訪,欣賞懷舊的藍皮火車沿著壯麗海岸線行駛的模樣。巧合的是在日本也有一座多良車站,同樣可以搭著藍皮火車欣賞美麗的海景。這次年初的日本九州旅行,我趁著前往長崎的機會,來到了這座位於有明海岸的小鎮追火車,順道尋找能夠感受月亮引力的景點。

日本的多良車站除了與臺東南迴線的車站同名外,也是一處適合觀海的景點

2025年6月17日 星期二

【時光土場】津輕海峽的海上鐵路:青函連絡船八甲田丸|2025東北鐵道攝影之旅(四)

結束山形縣的旅程之後,我搭乘隔天一早的新幹線北上,前往本州最北端的青森。本來的計畫要去放在旅行清單上已久的弘前城,但偏偏因為鋒面接近,一路上的天空都是單調的魚肚白。想著去弘前城拍照也不好看,於是決定改為陰雨備案來到青森,拜訪曾經的青函連絡船八甲田丸。

停泊在青森港邊的八甲田丸是現今唯二留存的青函連絡船之一。
現今以博物館的身分向遊客介紹跨越津輕海峽的交通故事。

2025年6月16日 星期一

【時光土場】守護宜蘭第一座大橋!

臺鐵宜蘭線一路上跨越了許多大山大河的阻礙,克服種種天險限制終於在1924年全線通車,並在去年風光慶祝通車滿百週年。然而,見證這條鐵路歷史的舊蘭陽溪橋即使已經被指定為法定文化資產,身為管理單位的公路局卻虎視眈眈,一再以防洪為藉口提計劃要拆除九十年屹立不搖的舊橋。

更加令人吃驚的是,公路局向宜蘭縣文化局申請解除文資身份,居然在2025年5月21日通過了廢除文化資產身分登錄的決議!宜蘭縣政府及公路局完全無視這座橋樑對於宜蘭鐵公路發展、二二八歷史,以及行人通行權利,時光土場除了呼籲宜蘭縣文化局懸崖勒馬,更要求文化部應積極介入地方政府失能的文資審議,同時中央政府的交通與水利部門也要以舊橋原址保存為前提檢討防洪計畫,勿當文化劊子手!

儘管這座橋登錄文化資產已超過二十年,但一直以來不受公部門重視,最後得到的對待卻是羅織藉口判處死刑。以下再重複一次我整理這座橋的保存價值論述,目前宜蘭縣文化協會也發起連署,請大家一起加入守護宜蘭第一座大橋的行列!

🛤️保存價值1:宜蘭首座現代化橋梁

蘭陽溪從南湖北山發源之後,除了在下游沖積出廣闊的蘭陽平原,也成為宜蘭和羅東兩地之間的天然屏障。日本時代初期曾在此興建公路橋梁,不過時常遭到洪水沖毀。至於鐵路在鐵道部的速成延長主義方針下以木構橋樑形式興建,當然也是難抵洪水侵襲,使得宜蘭的溪北與溪南地區之間交通中斷的風險居高不下。

臺灣總督府於是自1929年開始進行治水計畫,同時在1932年開工重建鐵路濁水溪橋,由太田組承包,並在1934年完工。公路橋則與鐵路橋共用橋墩,於1934年由高石組承包開工,並在隔年完工。全長785公尺的新橋下部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橋墩33座,上部結構則為鋼鈑梁,並設有洗石子水泥護欄,從此往來蘭陽溪終於有了可靠的交通,促進溪北與溪南地區的工商業發展。

🛤️保存價值2:二二八歷史現場

二二八事件發生之後,臺灣各地仕紳紛紛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協助維持地方秩序,其中羅東地區是由羅東義警隊隊長陳成岳牙醫師領導,接收警局武器。陳成岳是羅東名醫的獨子,在日本完成中學及大學專門部齒科、法科學業後回鄉開設醫院,戰後亦曾任臺北縣參議員。

國府軍隊在3月開到臺灣之後,隨即展開清鄉行動。陳成岳醫師被捕之後,被軍隊載到蘭陽大橋上槍決,並棄屍橋下。為了紀念這段歷史,宜蘭縣政府曾於2016年在蘭陽大橋等五處二二八遺址設碑紀念。

隨著宜蘭的交通量日增,公路在1991年啟用新建橋梁,臺鐵則繼續使用至2006年才讓這座橋完全卸下運輸任務。宜蘭縣政府在2002年以「本歷史建築為日治時期蘭陽平原溪北地區貫通溪南地區重要交通命脈,並帶來溪南地區經濟、教育及商業發展重要建設指標,就其創建年期、歷史意義、建築特色,稀少不易再現,實有保存意義。」為由,公告舊蘭陽大橋為歷史建築,成為受文資法保護的文化資產。

🛤️舊橋阻礙防洪?

不過文化資產的身分並未使管理單位重視橋梁的維護管理。卸下公路運輸任務的舊橋起初曾做為自行車道使用,但公路局卻又以安全為由封閉。近期因1991年建成的蘭陽大橋不符合現今防洪標準,公路局計畫進行蘭陽大橋改建的同時,卻不斷堅持改建工程要一併拆除日本時代興建的舊橋,甚至希望解除舊橋的文化資產身分。

舊橋之所以被列為文化資產,就代表著其歷史價值是我們社會必須保護對象,不論蘭陽大橋改建與否,都應該將保護文化資產納入設計考量,而非解除文化資產身分。2023年10月在二結召開的歷史建築修復及再利用說明會,大多數與會民眾也都表達了保留舊橋的呼聲。況且,目前蘭陽大橋相當缺乏自行車與行人友善道路,留下舊橋做為非機動車輛通道絕對是兼顧歷史保存與尊重行人路權的最佳方案

2024年適逢宜蘭線鐵道全線通車100週年,同樣是當時工程難關的舊蘭陽大橋應該得到如草嶺隧道、三貂嶺隧道般的重視。時光土場在此呼籲文化部應積極介入地方失能的文化治理;公路局不要再執迷不悟,應與水利單位從流域治理角度,重新思考如何降低舊橋河段的洪水風險,藉此達成交通安全與文化保存的雙贏。

新舊共存才能走向未來

2025年6月15日 星期日

【看火車】蜿蜒雙溪河谷的火車:雙溪蝙蝠山

西元1923-1924年間完工的宜蘭線雙溪河流域路段,不僅有瓶頸路線中數一數二的牡丹坡,鐵道更是隨著蜿蜒的河流在縱谷中造就多個大彎道。說到能夠展望雙溪縱谷的絕佳位置,那一定非蝙蝠山莫屬!

蝙蝠山的正式名稱為「枕溪山」,海拔為252公尺,由於上頭設有中山瞭望台與孫文銅像,因此又稱為「逸仙山」。登山口位在雙溪車站南方高架橋旁的明天宮,從廟的左後方菜園開始,大約20到30分鐘即可登頂。由於蝙蝠山的位置幾乎就在雙溪車站的正南方,在瞭望台上不但可以俯瞰雙溪車站內的動態,更可以向東眺望雙溪縱谷與遠方的東海,構圖選擇相當豐富。

蝙蝠山上俯瞰雙溪車站
通過雙溪站南側的雙溪隧道的太魯閣號

2025年6月6日 星期五

【時光土場】蘋果園鐵道:弘南鐵道大鱷線鐵道之旅|2025東北鐵道攝影之旅(三)

結束山形縣的旅程之後,我搭乘隔天一早的新幹線北上,前往本州最北端的青森。在這座與北海道一海之隔的邊境之地,意外地除了舊國鐵路線之外,還有多間具有特色的私營鐵道。在新幹線上我先透過線上購入可以搭乘當地JR與私鐵的津輕周遊券,下了車出示手機畫面便搭上火車前往青森與弘前,而這次主要拜訪的鐵道是有「蘋果園鐵道」之稱的弘南鐵道大鱷線。

古樸的木造月台與無空調電車,開啟懷舊悠閒的弘南鐵道大鱷線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