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今晚,一切都只能從相片中追憶。位於瑞穗與三民車站之間雙線電氣化規格的新自強隧道(有人說應該要叫新掃叭或新舞鶴?)即將完工通車,這條花東線鐵路瓶頸路段雙軌化暨全線電氣化計畫工程的最後一哩路終於完成,也代表著舊自強隧道和舞鶴號誌站都將走入歷史。
完成仲夏寶島號任務的CT273專列回送通過舞鶴號誌站 |
自日本時代開闢台東線鐵路以來,舞鶴台地便是一個難以跨越的天險。考量險峻的地形因素之下,當時的鐵道部決定以開挖隧道的方式穿越。1914年6月開工的掃叭隧道以徒手方式挖掘,不過厚厚的沉泥層便讓工程人員吃盡苦頭,加上天災等等因素干擾下,花了近兩年半的時間才將隧道完工。掃叭隧道是由紅磚所砌成,和其他日本時代留下的舊隧道一樣,掃叭隧道的南北兩口均有題字,北口是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所題的「無窮」,南口則是第六任總督安東貞美所題的「宏達」。不過就算開鑿了隧道,隧道前後的坡度依然超過千分之二十,只得用迂迴的方式降低坡度,因此從南口到三民車站之間還留下第一和第二掃叭溪橋橋台遺跡。(詳見鐵道情報213期)
掃叭隧道北口,後來相關單位利用此地豐富的水資源開闢了一座小濕地(攝於2011年) |
第二掃叭溪橋的東側橋台,另一邊的西側橋台已毀於新自強隧道工程中 |
由於前後線型太差,於是在1980年代開工的東部鐵路拓寬計畫中決定新建自強一、二號隧道取代。原定於1982年通車的隧道同樣面臨艱難的地質環境使得工程延宕,當時迫不得已還先將掃叭隧道降挖、改鋪1067mm軌距的軌道因應,直到1984年底才正式切換到新隧道。
自強隧道北口 |
自強隧道南口與第二掃叭溪橋橋台相互輝映 |
而在自強隧道北口不遠處即是舞鶴號誌站,舞鶴站於1957年開業營運,1982年重修站房後卻沒恢復辦客,因此成了一座廢棄的小站。然而隨著日益增加的運輸需求,包含自強隧道在內的瑞穗三民間路段為近十公里的單線區間,無法交會列車而形成運轉瓶頸,於是在2005年將舞鶴站的舊月台拆除新增股道,好讓列車能夠交會。
舞鶴號誌站 |
號誌站內交會的畫面也不復見了 |
雖然增設了號誌站,但長度近三公里的單線自強隧道仍是運轉瓶頸,於是在「花東線鐵路瓶頸路段雙軌化暨全線電氣化計畫」中決定新建雙線電氣化規格的新自強隧道,好徹底解決這路段運輸效能不足的問題。沒想到即使到了21世紀同樣的事情再度發生,原本新自強隧道應該跟著2014年電氣化完工的同時一起通車,但又因為地質因素而延宕,只得在自強隧道內架設電車線應急,直到2015年貫通新隧道,2017年才完成這東部鐵路電氣化工程的最後一哩路。今晚新自強隧道將先切換西正線,待舊線拆除後將路基墊高才能進行東正線的舖設,預計明年中就能完成。同一時間,舞鶴號誌站與自強隧道都將卸下任務,走入歷史。
短短十公里的區間,三代不同的隧道見證了不同時代的工程技術和營運的演進,可說是土木技術上經典的活教材。未來這些隧道和橋台遺跡都是值得保留的文化資產,然而即使掃叭隧道被列為古蹟,但因地處偏遠和缺乏指標,使得這些精彩的故事卻鮮為人知,著實可惜!希望未來新自強隧道全部的工程告一段落後,相關單位能好好規劃才是。
以下就回顧一下,自強隧道近年來的歷史照片(在此先說聲抱歉,因為入坑晚,所以老圖不多)
北端的橋已拆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