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8日 星期四

【老屋町】拜訪山中的百年古戰場:李崠山與尖石TAPUNG古堡

過年前去了一趟樟腦寮看火車怎麼步步高升之後,春節假期最後一天場長在家人的慫恿下,我們來到新竹尖石的李崠山健行。李崠山海拔為1914公尺,名列台灣小百岳之一,位於頭前溪與大漢溪的分水嶺上。雖然「小百岳」的名號聽起來有點嚇人,但步道全長僅約1.5公里,腳程快的話1小時就能登頂,倒也還蠻平易近人。步道沿途不僅能眺望遠方的山巒,山頂還有一座古碉堡呢。

沿著前往宇老的竹60鄉道,再經由馬美道路,我們在接近中午的時候抵達李崠山登山口之一的李崠山莊。李崠山的登山路徑有兩條,一條是從李棟山莊出發的舊步道,另一條是與舊路交錯、從馬美部落岔路口啟登的新步道。前者為森林中的小徑,坡度較為陡峭;後者為蜿蜒的土石路,雖然路程比舊路多200多尺,但較為平緩好走,也較有機會出現展望點。

馬美道路大致沿著等高線而建
沿途不時出現的櫻花增添了幾分春色
李崠山莊是登山口的主要休憩點,步道設施也幾乎都是莊主在維護
記得要給莊主20元的清潔費喔

我們從李崠山莊出發,大約20分鐘抵達與土石路的交會處,在「山胡椒」的解說板後面還有竹編的板凳可以稍作休息。接下來土石構成的新步道一路呈之字形而上,舊步道則像串燒一般切過。為了挑戰自己,所以我和家人分道揚鑣,走舊步道先一步到了山頂。走了半小時,忽然一面牆出現在眼前,終於到了尖石TAPUNG古堡。

新(右)、舊(左)步道的交會
舊步道一路上都在林中,不時需要繩索輔助
終於出現的龐然大物!

古堡內部已完全看不出當時營舍的狀況,僅留地上的一等三角點與台灣省政府設置的頭前溪水源標石。原本以為這個從台北開車要將近兩個小時的山會沒有人氣,但意外地有不少攜家帶眷來此健行的登山客,甚至鋪上塑膠墊愜意地享用午餐,讓我想起動畫《搖曳露營》裡的畫面,令人羨慕!

省政府的標石
李崠山的一等三角點
意外地有許多登山客

雖說到訪的遊客如此愜意,但這座古堡的過去卻不如童話故事般浪漫,反而是原住民與殖民者之間的血淚見證。明治末年在佐久間佐馬太總督的五年理蕃計畫之下,日方設置通電的隘勇線將平地與原住民隔絕,並且不斷向山區推進。1911年8月,由時任新竹廳長的家永泰吉郎帶領2157人的隘勇線前進隊,展開對今日油羅溪上游的隘勇線前進計畫。經過近三個月的戰爭後前進隊佔領了李崠山據點,並建立長五里二十六町的新隘勇線。在後來的追加行動中,日方也在李崠山設立討伐隊司令部,統御新竹與桃園的兵力,最終使得今日玉峰溪流域的原住民部落投降。

登山口的壁畫述說著原住民的英勇故事

據文化資產局的資料,李崠山頂上現存的方形碉堡附有二個陵堡的砲台設施,四壁及陵堡共設射口(銃眼)31個,壁體下層為厚度達60公分的鐵絲混凝土夾土壁,內側設有加強結構的扶壁柱,壁體上層則為砌磚。古堡僅設有一個出入口,並在前方設有一堵牆,不讓敵人得以直通內部,但略帶拱形與柱頭裝飾的門口,意外地沒有軍事設施那般一板一眼的氛圍。

牆上設有防禦反擊用的射口
唯一的出入口意外地有點設計,或許是司令部時期興建?

等到家人終於登頂,一同在三角點合影、吃午餐的同時,原本和煦的陽光早已躲到雲後,甚至成為霧籠罩著碉堡,更增添許多神秘色彩。不知道在這片山林中,還有多少故事等著被發現呢?

尖石TAPUNG古堡(李崠隘勇監督所)
公告日期:2006/07/24
公告文號:府授文文字第0950095754號
登錄理由:
西元1910年日本欲以武力征服原住民歸順以利其統一,指派日軍少佐率軍警千餘人攻佔李崠山,與原住民交戰,雙方傷亡慘重,此役為泰雅族原住民寫下一頁可歌可泣的抗日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