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

【時光土場】藏身鐵路機廠的北海道鐵道技術館

作為文化保存與公關行銷的一環,在日本各地的JR公司旗下都擁有自己的鐵道博物館。不過不同於規模龐大的大宮和京都鐵道博物館,位在日本最北的JR北海道則是將博物館設在鐵道機廠內,有著和本州不同的風格。2024年夏天,趁著陪家人來參加北海道馬拉松的機會,睽違七年我再次來到這座北海道鐵道技術館,看看熟悉的老車們。

北海道鐵道技術館位在JR北海道旗下的苗穗工場內,距離札幌車站僅一站之遙,從苗穗車站北口走路不到十分鐘就能抵達。還記得第一次來的時候,苗穗車站還擁有札幌市內最古老的木造站房,如今已經改建成現代簡約的跨站式站房。當年走過的站外天橋,也已轉變為窗明几淨的長廊,場站內等待保養的火車面孔也都煥然一新,但不變的是遠遠就能看見古樸的鐵路機廠廠房。

2025年1月14日 星期二

【時光土場】帝國夾縫下命運相連的島嶼:《島鏈有事》書摘

2021年,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在一場論壇上說出了「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這句名言,為總是受到中國武力威脅的臺灣社會注入強心針。似乎是呼應安倍的理念,日本政府在2022年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中國對臺進行圍島軍演後,積極佈局二戰以來最大的軍事戰略轉向,種種動作都被臺灣社會視為日本挺臺訊號。然而,如果臺灣有事的那一天真的到來,日本民間真的會不顧一切保護臺灣嗎?而身在戰火最前線的沖繩,又是怎麼想的呢?

2023年,為了理解臺灣、沖繩、日本三方的想法,日本與沖繩知識界舉辦了數場三方對話的論壇,國內網路媒體《報導者》亦針對這項議題推出了專題報導《中國虎視下的島鏈:沖繩如何成為台海危機的熱點?》。2024年編輯團隊將專題內容重新編輯,並加入臺灣總統大選後的局勢更新,寫成《島鏈有事:如果明日就是臺海戰爭,國際第一線怎麼危機應變?沖繩、日本、臺灣為何命運相連?》(以下簡稱《島鏈有事》)一書,為臺沖日三方提供了互相理解的機會。

《島鏈有事》共分為四大章節,分別描述與整理了臺灣、沖繩、先島群島各自經歷的歷史脈絡,目前所面對的國際現況,以及生活中所面對的問題與想法。最後一章節則集結沖繩反戰人士、臺灣及日本的政治歷史學者的訪談,尋求三方對話的機會。

2025年1月7日 星期二

【時光土場】支撐日本近代化的銀礦山:生野銀山|北近畿紅葉鐵道之旅(五)

金銀自古以來就是珍稀的貴重金屬,也是古人用來衡量財富與交易時的貨幣。不過,你是否曾經好奇金和銀到底是從何而來?這次的播但線鐵道之旅,除了拜訪竹田城的雲海,鐵道迷津津樂道的103系電車之外,我同時來到了深山中的銀礦產地:生野銀山。接著就跟著時光土場的腳步,深入銀的開採現場一探究竟。

生野銀山猶如深山中的秘境,但這裡卻在過去日本近代化的歷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

支撐日本近代化的銀礦山

位於今日兵庫縣北部的生野銀山是形成於中生代的熱液礦床,除了銀之外,礦床中亦富含銅、鉛等金屬礦物。據說在西元9世紀人們就在此地發現了銀礦,但由於冶煉技術不發達,徒手開採的礦石還得運送到中國、朝鮮才有辦法變成閃閃發亮的銀。直到16世紀日本獲得冶煉的技術之後,生野銀山在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政權的主導下開始大規模開採,生野銀山就此成為豐臣與後來的德川幕府財政的重要支柱。

2025年1月2日 星期四

【時光土場】國鐵播但線攝影紀行|北近畿紅葉鐵道之旅(四)

播但線,一條每次打字都會自動選字成「剝蛋線」的鐵道,當然這裡並不是以雞蛋聞名。對於喜歡日本國鐵車輛的鐵道愛好者來說,播但線是經典的103系通勤電車最後的舞台之一。在長達超過百年的歷史中,這是一條兼顧地方發展與銀礦開發的產業鐵道。這次北近畿紅葉鐵道之旅的腳步從但馬來到了播但線,這篇文章就帶大家認識播但線的歷史與鐵道攝影景點。

播但線至今絕大多數班次仍是以日本國鐵車輛服務,猶如一條時光凍結的產業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