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舊路尋跡】碓冰線舊線踏查(峠之湯(新舊線分歧)=熊ノ平信號場)

(續前篇碓冰線舊線踏查(橫川=峠之湯))

離開新舊線分歧點之後,步道就要進入碓冰線舊齒軌鐵路的路段了。說到齒軌鐵路,台灣對這種技術或許稍嫌陌生。簡單來說就是在兩條軌條之間再放一排牙齒,同時在車輪動軸的對應位置上加裝齒輪,除了靠軌面本身的摩擦力,再加上齒輪輔助,以此彌補機關車爬坡能力的不足。在橫川車站的月台上剛好也有簡單的模型可供參考。

走了一小段路穿越舊國道18號公路下方之後就抵達了一號隧道。一號隧道是座由紅磚砌成的隧道,裡頭似乎還有蒸汽火車煙燻過後的痕跡。而在隧道口旁還留有一塊刻有大正時期詩人北原白秋所作〈碓氷の春〉的石碑,根據解說牌上所寫,此碑原是昭和42年設置在橫川站附近的舊國道18號公路上,後來鐵道文化村設立才移到此處。
碓氷の春之碑
一號隧道東口
一號隧道頂
一號隧道西口
穿越一號隧道後不久就來到碓冰二號橋。同樣是由紅磚所砌成的碓冰二號橋是座拱橋,橋身側面還留有鐵製支撐架,同樣的東西在後面的四號、五號橋也都有發現。
出一號隧道後鐵路向左彎(向輕井澤方向拍攝)
碓冰二號橋
(向橫川方向拍攝)
鐵道向左轉個彎後爬上二號隧道,過了二號隧道後左手邊便可看見碓冰湖。碓冰湖是一座水庫,供應著附近地區的用水,但因著湖光山色也成為一個觀光景點。
二號隧道東口
二號隧道似乎有補強過的樣子
二號隧道西口
碓冰湖
之後開始明顯的上坡,在進三號隧道前還會經過一家雜貨店、小涼亭和舊國道18號公路立體交叉。三號和四號隧道長度都不長,在三號隧道東口即可看見四號隧道和五號隧道,頗有來到舊山線連續隧道的錯覺。
開始上坡,一旁有一家雜貨店(向輕井澤方向拍攝)
一座小涼亭,遠方是舊國道18號立體交叉(向輕井澤方向拍攝)
三號隧道東口
真的超像舊山線連續隧道的
三號隧道內部滲水形成的冰柱
三號隧道西口
四號隧道東口
四號隧道西口
五號隧道東口
五號隧道東口外的支撐柱(?)
五號隧道西口
過了五號隧道之後便是頗富盛名的碓冰三號橋。碓冰三號橋又稱為めがね橋,意思是眼鏡橋,和舊山線的第一代魚藤坪橋同為紅磚拱橋。碓冰三號橋長91公尺、高31公尺,是碓冰線上,也是日本國內最大的紅磚拱橋。因其展現了極高的明治時期工藝水準,也見證了日本邁向工業化的進程,因而被指定為國指定重要文化財。這座橋在宮崎駿的動畫電影《風起》裡頭也出現過,主角搭火車前往輕井澤時經過的拱橋就是這一座。
然而在1963年鐵路切換到新線後,國鐵內部一直有將舊橋解體的聲音,幸賴當時的橫川站長向國鐵進言以及地方人士組織保存運動,才讓國鐵打消念頭。看來日本的文化資產保存觀念也不是從一開始就這麼好的啊,只不過他們的文化恐怖份子比台灣多了一點,才能有這樣的成果,否則今天我也不會大老遠跑來看這座橋了。
碓冰三號橋上(向輕井澤方向拍攝)
碓冰三號橋
碓冰三號橋墩
站在橋上往北看可見到已廢棄的新線舊橋,為兩座單線鐵橋的設計
過了碓冰三號橋後就是碓冰線上最長的六號隧道,全長546公尺。當時為了縮短工程時程,除了在隧道兩端同步進行挖掘外,還在中間打了橫坑從中間進行修築工程,形成類似明隧道的景觀。為避免長隧道排煙不易,隧道頂也設了排煙口。
六號隧道東口
六號隧道內的橫坑及排煙口
六號隧道西口
出了六號隧道後依序是四號橋、五號橋、七號隧道、八號隧道、六號橋、九號隧道、十號隧道的連續隧道路段,之後就抵達熊ノ平信號場。七~十號隧道的隧道口明顯較之前的隧道素樸許多,同時除了九號外,其餘在隧道口上方都有疑似電線用的鐵製支撐架,筆者猜測可能是電報線的支架,然而實際用途為何還有賴前輩們指教。
碓冰四號橋
碓冰五號橋
七號隧道東口 
七號隧道西口
七號隧道西口上的支架
八號隧道東口
八號隧道頂
八號隧道西口
六號橋與九號隧道東口
九號隧道東口
九號隧道西口
十號隧道東口
離開隧道後就到了熊ノ平信號場。在舊線時代熊ノ平便是橫川=輕井澤間唯一可供列車交會的信號站,也是蒸汽火車中途補水、煤的地方,甚至在1906年一度開辦客運業務,直到新線雙線皆開通後又降回信號站。由於熊ノ平站的腹地小,當列車過長時交會線可能無法容下列車而擋住要交會列車的進路,所以便分別在上下行交會線兩端設有四條安全側線,以增加容納列車的腹地,於是除了本線隧道外還多了安全側線的隧道。在日文介紹中還會將安全側線分為突っ込み線和押し下げ線,簡單來說突っ込み線是從列車前端望去岔出主線供列車駛進的側線,押し下げ線則是供列車後退離開突っ込み線、卻又不希望列車折返時在具有坡度的主線上停車所設的側線。
熊ノ平信号所
圖片取自太郎の部屋
像是橫川端一共有四個隧道,由左至右分別是新線上行(往橫川)線隧道、舊線上行突っ込み線隧道、舊本線隧道、舊線下行(往輕井澤)的押し下げ線隧道,而舊線上行突っ込み線隧道在1966年的雙線化中經過改建,打通後成為新線下行用隧道。下圖中有三點值得注意,一、1963年最先通車的上行線隧道洞口特別大,應是為了增加熊ノ平站的腹地,而將主線與交會線的道岔往隧道裡移動所致,隧道本身還是單線。二、舊本線隧道(十號隧道)、舊線下行押し下げ線隧道還是維持原本的紅磚造的樣貌,新造的上行線隧道和改建過的舊線上行突っ込み線隧道則是混凝土造,反映了不同年代的土木技術。三、舊線下行押し下げ線隧道的地面較舊主線隧道高,原因是這些安全側線除了增加站場腹地外,還有避免列車在斜坡上停車或通過時因剎車失靈或連結器脫鉤而發生車輛滑下坡的事故,所以這些側線的地面都會設計成水平或略微向站場中心傾斜,好讓列車能停穩。
熊ノ平站橫川端的隧道
輕井澤端則有三個隧道,下圖由左至右分別是舊線下行突っ込み線隧道、舊本線隧道、舊線上行押し下げ線隧道,同樣的舊本線隧道和舊線上行押し下げ線隧道也在新線修築工程中被改建過。
熊之平站輕井澤端的隧道
目前熊ノ平信號場內還留有變電站、碓日嶺鐵道碑、熊ノ平殉難碑和熊ノ平神社等遺跡。碓日嶺鐵道碑寫於明治26年,由從四位勳四等文學博士重野安澤所記述關於碓冰線開通的歷程,特別的是全文皆用漢字書寫,不熟日文但有興趣的朋友下次可以去看看。熊ノ平殉難碑則是悼念1950年熊ノ平站因豪大雨發生山崩,導致國鐵員工和家眷遇難的事件,除了安撫亡靈也讓後人記住這裡曾發生過的事。
熊ノ平站場(向輕井澤方向拍攝)
熊ノ平站場,右邊是變電站遺跡(向橫川方向拍攝)
左邊似乎還留有舊月台(向橫川方向拍攝)
放在北側月台上的碓日嶺鐵道碑
碓日嶺鐵道碑
熊ノ平殉難碑
熊ノ平神社
アプトの道目前只開放到這裡,全長6公里,繼續下去往輕井澤的路線因年久失修,隧道內可能會有石塊掉落,畢竟是國外,若無人結伴帶隊不建議繼續走。若是在夏季等特定期間來到這裡,可以下切到公路停車場,搭乘JR東日本的關東巴士路線回到橫川或輕井澤車站,其他季節的話就要像我一樣用走的回去囉。如果時間不趕的話,是條非常推薦來健行或尋幽訪勝的路線。

アプトの道算是條簡單好走的廢線跡,沿途明治時期的鐵路遺跡之壯麗,著實令人讚嘆日本的工業水準。回頭看看台灣,其實這些鐵路風景多少都和我們的舊山線類似,不同的是舊山線還能讓火車在上面走,是我們的一大優勢。可惜苗栗縣政府財政困窘又不重視鐵道文化,寧可搬來奇怪的Rail bike也不復駛真正的火車實在可惜!希望苗栗縣政府懸崖勒馬,把興建Rail bike的錢拿來維護及復駛舊山線吧!

參考資料:
     太郎の部屋
          「信越本線」廃線跡を歩く その4 「熊ノ平信号場」
     碓氷総合研究所-熊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