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5日 星期四

【產業遺產】新營糖廠探索─2017新營糖廠地景藝術節開放活動

新營糖廠的前身是鹽水港製糖新營製糖所,於1908年完工並開始壓榨甘蔗。隨著糖廠完工,鹽水港製糖的本社也從岸內搬到新營,成為鹽水港製糖會社旗下的製糖重鎮。二戰結束之後,新營製糖所由台糖接收,也成為第四分公司總部所在。2001年糖廠停閉後,新營糖廠對於其資產的活化再利用相當消極,一直以來只有開行中興到八老爺的觀光火車,身為製糖核心的工廠則是在2002年被拆除殆盡,其他建築也是處於不予開放的狀態。最近新營糖廠在9/16~10/15期間舉辦了地景藝術節活動,對於文化恐怖份子而言最吸引人的當然就是舊廠區開放定時導覽參觀了。這次趁著去台東的路上,順道來新營一探究竟。

新營糖廠正射影像(圖片來源:中研院GIS系統)
這次的導覽從中興車站出發,沿著中興路走可以看到由中山堂、製冰工廠、宿舍、餐廳和南光中學所構成的糖廠生活區。昔日糖廠為了吸引技術勞工來台灣,往往建立完善的生活福利設施,好讓這些從日本來到台灣的技術人員無後顧之憂;戰後這些福利設施也跟著沿用下來,形成許多台糖子女記憶中的糖廠生活文化。如今新營糖廠還保留了日式和戰後等不同年代的宿舍,其中的職員宿舍(戰後為廠長宿舍)、第一和第二公差宿舍被列為歷史建築保存,而第二公差宿舍還曾招待過李登輝和陳水扁兩任總統呢,可惜的是這次導覽並未開放參觀。
中山堂
舊製冰工廠 
餐廳
職員宿舍
第一公差宿舍側面 
不曉得有沒有人知道這個奇怪的標尺是什麼?
新營糖廠的前身是鹽水港製糖新營製糖所,於1908年完工並開始壓榨甘蔗。隨著糖廠完工,鹽水港製糖的本社也從岸內搬到新營,成為鹽水港製糖會社旗下的製糖重鎮。二戰結束之後,新營製糖所由台糖接收後,劃歸第四分公司管轄,新營糖廠也成為第四分公司的總部所在。由於糖廠所生產的酒精可作為軍用燃料,使得糖廠在戰爭期間受損嚴重,戰後僅勉強恢復第二工場運作,最後在美籍專家建議下於1948年將兩工場合併,為了紀念這項工程,廠內還留有一座紀念碑。
兩工場合併紀念碑
一踏入管制大門便可在左手邊看到戰後興建的油品事業部辦公大樓,再往前走還有建於1908年的鹽水港製糖會社總社辦公室。總社辦公室和許多日本時代的建築一樣將地面抬高,底下留有通風口讓屋內通風,避免潮濕;西側與南側則設有迴廊,以避免陽光直射入屋內,而充滿歐風的迴廊也成為眾多攝影愛好者的取景處。
油品事業部大樓
鹽水港製糖總社辦公室東面

鹽水港製糖總社辦公室南面
迴廊在光影照射下格外美麗
下面這棟紅磚倉庫位於本社辦公室旁邊,筆者懷疑是作為文書倉庫之用。


隨著台灣糖業產值逐漸走下坡,新營糖廠於2001年吹起熄燈號,停止了製糖業務,而隔年製糖工廠也遭台糖官方拆除,成為地方歷史文化上最大的遺憾。新營糖廠雖然失去製糖工廠,但其附屬事業可是非常多樣,諸如糖包所需要的塑膠袋、鐵路養護用的洋灰軌枕等等都是出自新營,因此還留有許多工廠廠房、倉庫等空間。

塑膠工廠辦公室位在鹽水港製糖會社總社辦公室的對面,是棟和洋混合的建築,正門兩側的空間是採用切妻造屋頂,採取較為對稱的設計形式。經查詢《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事業概況》內附的構內圖上也有這棟建物,但當時是做何使用並無說明,還有待考證。辦公室後頭便是塑膠工廠,如今只剩下空蕩的廠房和堆放在倉庫一角的糖包袋可以讓人想像當年盛況。
塑膠工廠辦公室
塑膠工廠倉庫

塑膠工廠


離開廠區前,還會依序經過地磅站、物料倉庫、檢糖所大樓、修護所、洋灰軌枕工廠等建築,但左手邊的空地卻也說明了有許多建築早已被拆除了。



檢糖所辦公大樓
一旁的紅磚造房舍
修護所
洋灰軌枕工廠
戰後還蠻常見的棚架形式
一旁推放的大量軌枕
防空洞也是廠內常見的建築
最後的草坪區是以前新營糖廠內放置甘蔗車的鐵道區,但因為重新植草的關係,反而看不出以前一字排開十幾股道的盛況,十分可惜!而從這次的廠區導覽也發現到廠方幾乎是任廠內建築荒廢,即使是已被列為古蹟的鹽水港製糖總社辦公室也是處處天花板塌陷,讓人心疼。希望台糖公司能在新營糖廠所剩不多的遺構上加強維護,並積極規劃再利用,別讓這些歷史被埋沒在時間的洪流之中了!

最後放上這次地景藝術節的藝術品,不過和糖廠文化有沒有相合、好不好看可就見仁見智囉。



參考資料:
1.台灣製糖工廠百年文史地圖-新營糖廠 
2.中研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