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林業鐵道被稱作是台灣的國寶級鐵道,除了從平地到高山72公里的盤山展線之外,還有美國以外仍可動態運轉的Shay蒸汽機車。不過在阿里山的木材運輸歷史中,即便大正時代索道運輸已逐漸發展成熟,林場內依然以鐵道作為運輸主力,甚至分岔出多條支線,可說是相當有趣的地方。今天趁著追火車的空檔,版主就跑去踏查了一段當年的林內鐵道。
隨著阿里山本線在1912年通車至二萬平,並再1914年通車至終點阿里山沼平車站,總督府繼續進行林內線的開發,舊稱塔山線的眠月線就是其中之一。塔山線起於沼平車站,1917年開通至烏松坑,全長約14公里。全盛時期還分歧出大瀧溪線、塔山東側的塔山裏線以及經由索道聯絡的塔山下線,可說是阿里山林場前期的重點伐採區域。
|
取自《阿里山事業ノ概况》 臺灣總督府營林所 1930年 |
1970年代末期阿里山林場轉型森林遊樂區,塔山線前段也跟著轉型為觀光鐵道眠月線,里程改從第四分道新設的阿里山車站起算。眠月線轉型觀光後沿線設有沼平、塔山、眠月與石猴等站,原塔山線後段便逐漸荒廢,至今已無人聞問。而眠月線在九二一集集大地震之後中斷,原本一度在2009年傳出將要復駛的消息,卻在當年的八八風災中重創,導致一號明隧道與二號隧道內部崩塌、再度中斷。雖然林務單位張貼許多告示警告路況危險,但實際上早已成為許多登山客健行的秘境路線。不過畢竟版主這天是來追火車的,因此踏查範圍就到因崩塌中斷的明隧道為止。
這次的踏查就從沼平出發!眠月線的沼平至十字分道是祝山線與眠月線列車共用區間,雖然眠月線列車在九二一地震之後停駛至今,但每天早晨仍有祝山線列車行駛,因此理論上行人不能侵入路線淨空內。不過畢竟祝山線列車只有早晨行駛,踏查時注意有沒有工程列車行駛就好,不然也可以利用與鐵道平行的塔山步道。
|
塔山步道的人行天橋(往沼平方向拍) |
|
自第四分道起算的二公里里程標(往眠月方向拍) |
|
鐵道還有遊樂區舊的指示標
看來以前鐵道是被當成步道的一部份? |
|
接近十字分道前出現塔山線1.5公里里程標
注意里程起算點與新里程標不同,這是自沼平起算(往眠月方向拍) |
|
里程標特寫 |
十字分道原本是塔山裏線與塔山線的分歧站,後來隨著祝山線開通而遷移至現址,目前是祝山線的起點。這座分道有一座站房,站內只有一股道故無法交會列車,並設有一套轉轍器控制列車進入祝山線或眠月線。
|
進站號誌機(往眠月方向拍) |
|
十字分道轉轍器,左邊往眠月,右邊往祝山 |
|
站房與祝山線起點標(往眠月方向拍) |
林鐵及文資處在前幾年與Google合作推出林鐵街景,包含了阿里山林鐵本線通車路段、沼平至十字分道路段以及祝山線,有興趣的可以用Google地圖進行線上踏查。而過了十字分道之後就正式進入眠月線休止區間。
|
左邊草叢中的廢棄轉轍器 |
|
眠月線三公里里程標(往眠月方向拍) |
|
除了道釘之外,還用楔型木塊加固 |
步行約幾百公尺後抵達塔山步道2K處,鐵道右手邊的木造平台是塔山的登山口,而這裡也是塔山裏線與塔山線的分歧處(也就是十字分道舊址)。塔山裏線長度一說是3.4公里,另一說是0.86公里,根據網路上的踏查記錄其入口在塔山登山口右方小徑中,似乎還保有鐵軌與枕木。由於里程長度說法不一,甚至有傳說路線縮短的原因是因為日本人在途中的一個隧道內埋藏有黃金,才會使得路線縮短。嗯。似乎台灣各地神祕的地方都會有這樣的傳說呢。不過照現有資料來看,塔山裏線的的建設時間很晚,因此極有可能是因二次大戰而未完成的未成線。
|
塔山步道登山口處木造平台(往眠月方向拍) |
過了木造平台後就要進入「封閉」區間了,不過如同照片所示,門戶大開成這樣對於登山客有沒有拘束力似乎只能自由心證了。
|
拍攝時間(以下略)10:20(往眠月方向拍) |
不久後出現塔山線二公里里程標。
|
10:20(往眠月方向拍) |
|
10:21在林間前行(往眠月方向拍) |
|
10:24告示處處可見 |
|
10:25眠月線3.5公里標(往眠月方向拍) |
|
10:26部分較開闊的地方,草就長得比較茂盛(往眠月方向拍) |
|
10:27(往眠月方向拍) |
|
10:28塔山線2.5公里標(往眠月方向拍) |
|
10:28左邊草叢躲了一隻700公尺標(往眠月方向拍) |
部分路段邊坡土石滑落,甚至已經掩蓋軌道面。
|
10:31(往眠月方向拍) |
|
10:32眠月線4公里標 |
|
10:33巨石與鐵道的距離頗近(往眠月方向拍) |
過十字分道後遇到的第一座橋梁。
|
10:33(往眠月方向拍) |
許久沒有維護,鐵軌已經被擠壓變形。
|
10:34(往眠月方向拍) |
|
10:35告示告示告示(往眠月方向拍) |
轉過一個彎之後總算看到崩塌的明隧道。
|
10:35(往眠月方向拍) |
終於抵達一號明隧道!從阿里山商店區遠遠眺望大概曉得這裡是大片的崩塌地,近看才知道這裡地勢險惡,剛剛的森林秘境感全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左手邊的崩塌谷地。眼前的景象似乎有種文明崩壞的感覺。許多走兩天一夜行程的登山客會選擇在此紮營,一方面視野良好,另一方面因為開闊所以手機還收得到訊號。
|
10:36(往眠月方向拍) |
|
(往眠月方向拍) |
|
明隧道中斷處,告示說的鐵門也是門戶大開,一旁還有位登山客設置的鐵鍊(往眠月方向拍) |
這趟舊線踏查就在這結束了。據說眠月的地名由來是勘查阿里山林木資源的河合鈰太郎來此考察時,為了紀念他當年「眠於月下」,與自然合一的體驗而命名。但從我開始從事鐵道旅行以來,眠月線就一直處在中斷狀態,自九二一地震至今也已超過20年之久,包含我在內的許多後進都沒有火車行駛這條鐵路的記憶,實在有些惆悵。希望未來有一天,眠月線能再次復駛,能讓我們體會那與自然合一、「眠於月下」的感覺。
~如果想看更多有趣的鐵道故事,記得按下旁邊的追蹤還有到Facebook粉絲專頁按個讚~
參考資料
被遺忘的百年遺跡-塔山裏線(1916- )
阿里山鐵路塔山裏線遺跡
《阿里山鐵道》 臺灣總督府阿里山作業所 1913
《阿里山事業ノ概况》 臺灣總督府營林所 1930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