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2日 星期六

觀霧瀑布小旅行:雲端上的觀霧道路古今談

炎熱的夏日,即便是辦公室的冷氣也無法消除心中的煩悶,於是場主趁著家庭旅遊的機會前往位在新竹與苗栗交界的觀霧森林遊樂區避暑,做個森林浴充電。前往觀霧唯一的聯外道路是新竹側的大鹿林道,不過有趣的是遊客中心等機關門牌卻是屬於苗栗縣泰安鄉。在地形上,觀霧位處鹿場大山稜線上海拔約2100公尺的一處鞍部,北邊與南邊恰好分屬頭前溪流域和大安溪流域。在這處群山環繞的森林除了有珍貴的觀霧山椒魚等生物之外,更是早在1920年代就被歷史所記載。

佐久間總督主導的五年理蕃計畫結束之後,為了加強山地原住民控制與資源開發,官方陸續闢建多條蕃地道路。其中經由觀霧的北坑溪道路沿途設有14座警官駐在所,自1922年開始分三階段興建,第一階段二本松到モギリ(今日的觀霧)的雪見道路,第二階段由モギリ到結城的馬達拉道路,以及第三階段到終點田村台、1926年完工的檜山道路,接上今日頗負盛名的霞喀羅道路,全長約67.6公里。

1924年的日治五萬分之一地形圖(陸地測量部)
紅線為北坑溪道路

モギリ駐在所舊址現為觀霧山莊
天氣好的話應該可以看到聖稜線...

戰後台灣省農林廳林務局也同樣相中了觀霧豐富的森林資源,在配合中央政府輔導退役榮民就業政策下,1963年組成了420人的工程隊進行艱困的大鹿林道開闢工程。大鹿林道捨棄了沿霞喀羅山山腰的北坑溪道路,而自土場開始盤山展線,海拔爬升超過1300公尺,主線全長約28公里,東線全長35公里,西線6.8公里,耗費兩年完成其中50多公里的路程。但在隨著1980年代官方宣布森林禁伐後,這些林道或荒廢、或成為一般大眾親近山林的路徑。

大鹿林道沿著土場溪河谷而上

大鹿林道殉難榮民紀念碑
大鹿林道東線是往大霸尖山的必經之路

這次行程恰好碰上颱風外圍環流攪局,因此選擇了難度最低的觀霧瀑布步道作為此趟的健行目標。這條步道同時也是今年林務局和健行筆記合作舉辦的「山林美境尋寶石」活動50條國家森林遊樂區步道之一,透過手機APP紀錄軌跡收集路線上的寶石,收集完成還可以參加抽獎呢。

此次的行程如下:步道口(12:10)→香杉巨木(12:37)→觀霧瀑布(13:06)。來回路程約4公里,約耗時2.5小時,去程幾乎都是下坡,垂直落差約240公尺。一路上幾乎都在柳杉林中穿梭,林相稍嫌單調,但當濃霧來時就形成台灣中海拔相當經典的迷霧森林畫面。

觀霧瀑布步道入口
迷霧森林

步行約半小時抵達香杉巨木。香杉又名巒大杉,因最早是在南投巒大山區發現而得名,和扁柏、紅檜、台灣肖楠、台灣杉並稱為「台灣針葉五木」。香杉與許多中高海拔生物一樣,也是在冰河時期來到台灣的物種,後來隨著冰河期結束、台灣海峽將台灣隔絕之後,獨立演化成台灣特有種。


過了香杉巨木不久就可以看到馬達拉溪河谷了,之後路線一路隨階梯陡降至觀霧瀑布前涼亭。觀霧瀑布是座落差高達30多公尺的斷層瀑布,在午後下起的大雨下,瀑布的水量也跟著豐沛起來,甚至連蛙類也出來呱呱叫了!
馬達拉溪河谷
觀霧瀑布

雖然這次旅程無緣見到觀霧山椒魚,不過在享受完森林浴之後,非常推薦到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認識這些高山上的可愛生物喔!

參考資料:
林一宏,〈日本時代臺灣蕃地駐在所建築之體制與實務〉,《中原大學設計學博士學位學程博士學位論文》(2017,桃園)
葉高華,〈分而治之:1931-1945年布農族與泛泰雅族群的社會網絡與集團移住〉,《臺灣史研究》23(4) (2016):123-172
維基百科─竹專2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