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3日 星期五

【拾光博物】鐵博開館最後一哩!組立工場修復開工前最後巡禮

舊台北機廠在文化部接手之後,陸續展開澡堂、總辦公室、柴電工場、鍛冶工場等建築之古蹟修復作業,在柴電工場修復即將竣工之際,園區內最為經典的組立工場也終於要展開古蹟修復工程。依照館方的規劃,組立工場完工時也正是從籌備處轉型為行政法人的時候,因此這項工程可說是正式開館前的最後一項大型修復工程。為了紀念這個特別的時刻,館方特別於4月16日舉辦「期待再相逢!組立工場修復前巡禮」活動,因反應熱烈在5月7日又再加開場次,讓大家好好記錄下組立工場重生前的最後樣貌。

組立工場是日本時代因應臺北鐵道工場修車能量飽和而新建的大型工場,主要作為蒸汽機車的保養維修空間,縱貫線鐵路電氣化後到2012年臺鐵遷廠至桃園之前則轉作為電力機車的保修場域。工場建築長168公尺、寬24公尺、屋頂版高13.8公尺,內部為了提供天車移動、吊掛車輛的空間,採用鋼骨及鋼桁架作為建築主要支撐結構,藉此增加梁柱之間的跨距。我在2012年藉由臺鐵自辦導覽的機會到訪時,就對上方密密麻麻的鋼桁架印象深刻,不過這些鋼結構不只是在視覺上十分宏偉,實用上還十分堅固。1945年台北大空襲時組立工場就曾經遭受盟軍轟炸,不過建築結構幾乎毫無損傷,戰後經過修補之後就恢復正常運作,至今還可以看到當時轟炸的痕跡。

組立工場採用鋼骨以及比一個人還高的基樁支撐,十分堅固。照片左側缺失的桁架就是二戰時遭受轟炸的位置。
為了防禦地震與颱風並增加作業空間,組立工場採用鋼骨與桁架構成,北側則有大面積窗戶提供作業所需光源。

文化部接手舊臺北機廠園區之後,團隊陸續進行園區內部文物整飭與列冊管理,據悉目前已盤點出超過四十萬件文物。組立工場作為現役時最主要的作業空間,自然也留下了許多從業人員生活的痕跡。比方說參觀動線一旁看似一般工具櫃的綠色櫃子,其實有些是員工自行打造的休息室,令人難以相信裡面居然能塞進一個人。雖然日本時代建廠時就已考量了排水而擇定地勢較高處,但近百年來周邊道路、大樓為了不想淹水不斷墊高自家高度,反而讓園區成了地勢低漥地區,不少櫃子來不及清點保護就遭積水泡壞,不過館方表示還是將其列冊等待後續修復與展示規劃。

絕大多數的文物都已綁上標籤列冊
工場地板鋪設木磚用來吸震吸油,但因為近年淹水讓部分木磚隨積水差點漂出園區外,成為未來修復時需要補救的課題

這場活動最讓人期待的就是開放參加民眾登上組立工場內最受歡迎的兩款特快車──583系與EMU100型電車,一睹平時難以親近的內部設施。1960年代日本經歷高度經濟發展,到各地洽公行商的活動大幅增加,為了節省旅宿與移動時間因此有了在夜間移動的需求。不過設有臥鋪的列車在白天無法載客,將會白白占用調車場的空間,日本國鐵於是開發出了583系這款全世界第一款設有臥鋪的電聯車(日語稱為寢台電車)。583系的車輛寬度與高度都十分貼近路線限界,內部因此爭取到三層臥鋪的空間,但到這邊都還只是一般的臥鋪列車,583系厲害的地方是白天進入車庫後,工作人員會快速的將床鋪摺疊收起,內部馬上轉變成一般的客車,讓583系成為日、夜間都能靈活使用的客車。

隨著新幹線、國內航空逐漸發達,日本的夜行寢台需求大幅降低,包含583系電車在內的臥鋪列車也慢慢隨著車輛年齡增加汰除,最後一列動態運轉的583系電車也在2017年走入歷史。由於早年臺灣鐵道文化資產保存意識不普及,許多臺鐵臥鋪列車都被拆解,至今僅存舊臺東線時代的762mm軌距臥鋪車輛留存。為了彌補臺鐵幹線臥鋪車廂消失的遺憾,在JR東日本打算報廢這款最後的583系電車時文化部便積極向日方接洽,JR東日本最後也將兩輛一組的583系動力編組贈予臺灣保存,不僅是政府用收藏世界鐵道史上重要車輛展示建置鐵道博物館的決心,也能透過實物展示讓臺灣的民眾親眼看到在火車上睡覺是什麼樣的體驗。

組立工場內陳列的583系電車動力編組

白天的583系內看起來和一般客車沒什麼不同
面對面的相親座
在館方人員實際操作之下,剛剛的座椅立刻變出三層床鋪

開放登車的另一輛車是在隔壁股道的EMU100型電車的先頭車─ED104號車。EMU100型是縱貫線電氣化時引進的初代自強號列車,於1978年由英國通用電氣公司(GEC)製造,總數有65輛車,並以五輛車為一編組。優雅的圓弧形外觀讓他獲得「英國貴婦」的美名(晚年就變成英國阿婆XD),成為臺鐵在1980年代的招牌列車。不過隨著機件老化與新型車輛引進,EMU100型在2010年底退出定期運用,後續只有年節加班車或特別活動才能看到他的身影,臺鐵七堵機務段目前還留有15輛作為動態保存之用。由於舊臺北機廠是臺鐵電聯車保修單位,因此除了動態保存之外大批等待報廢的EMU100型遂在2012年斷軌前夕集中於此,當時廠內存有40輛之多。

考量到EMU100型的歷史地位與現地場域的緣分,鐵博籌備處已從中挑選EP102、EPD112、EM108、ET118、ET124、ED104、ED106等七輛車做為未來的館藏。廠內剩下的EMU100型中EP111、EM107已在三月下旬由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購入保存、ET115被臺鐵改造為富岡基地的土地公廟,其餘30輛在保存資源有限之下已由臺鐵對外標售並自3月22日開始在園區南側圍牆邊進行解體作業。

2017年配合音樂會舉辦移至工場內陳列的ED104,可說是工場內最早的展品之一
ED104號內經過整理後恢復往日風華
館方拿出台鐵本業模型讓大家聞香
EMU100內播放實際錄製的車輛運轉走行音

在特別導覽活動結束之後,館方已在本週陸續將組立工場內陳列的車輛移出至客車工場等區域收存。依照目前的建館計畫,鐵道博物館將在2027年轉型為行政法人,屆時組立工場也會修復完成,做為未來博物館的主要展示廳。從2012年聯外軌道中斷後民間發起保存運動至今,十年來舊臺北機廠歷經臺北市文化局、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園區籌備小組、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等團隊經營,雖然前進時偶爾會遇上路塞,或是被調度員抓下來連續待避好幾班車,但近年終於看到鐵道博物館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目標或許就在不遠處了。祝福組立工場的修復工程一切順利,下次見面時能成為一個讓所有臺灣人驕傲的鐵道博物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