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日 星期一

【產業遺產】奧萬大楓葉與萬大發電廠

時序進入近年受氣候變遷影響而越來越短暫的秋天,以楓葉景觀聞名的奧萬大森林遊樂區也開始換上秋裝。場長在年初的林務局振興優惠期間買了許多遊樂區的門票,正好趁著這段時節帶著家人前往賞楓,同時也順便前往探索濁水溪水系最上游的萬大發電廠。

奧萬大楓葉與引水路

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濁水溪上游的萬大溪流域,地理上處於比萬大社更深山的位置,所以前面冠上日文「奥(おく)」命名為奧萬大。從埔里出發經台14線距離約40公里,開車還得要花費1小時的時間才能抵達。奧萬大的步道大致可以分為賞楓平台、瀑布與奧萬大吊橋等三個方向,前兩者的距離比較短,也是今年楓況比較好的地方。不過可惜的是自從10月稍微變涼之後,中部地區又恢復炎熱的天氣,眼看第一批的楓葉都已經要落下了,下一批仍遲遲不變色,最後的景色和想像中滿山遍谷的楓葉還是有段差距。

11月下旬的楓葉還是沒有全部轉紅,只有賞楓平台變色較明顯

雖然楓葉差強人意,但奧萬大值得注意的地方還有可以追溯到日本時代的水力發電設施!1934年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完成了日月潭水力發電工事之後,在臺灣工業快速發展下,很快地日月潭第一發電所的電力消費就在1936年達到飽和。此外,幾次讓日月潭水位下降的大旱也讓臺電有了危機感,臺電因此繼續提出了日月潭第二發電所、北部火力發電所等擴充計畫,其中也包含了武界堰堤(今武界壩)上游的霧社水力發電計畫。這項計畫是在供應日月潭水源的武界壩上游興建一座高97公尺的大壩,除了擴充日月潭以上濁水溪水系的儲水容量,同時也利用大壩的高低落差來進行發電。此外,這座發電廠也在萬大溪的上游築水壩,經隧道引水進入發電廠的三號機組(裝置容量約1.53萬千瓦),當時這座奧萬大壩的位置就在今日的奧萬大森林遊樂區內。

從努敢停車場沿著萬大溪河畔的楓林步道走約一小時便可抵達園區地標之一的奧萬大吊橋,從吊橋上可以俯瞰萬大北溪與萬大南溪的匯流口,這裡就是奧萬大壩以前的位置。不過萬大溪本身就是條砂石量非常高的河川,根據台電的資料水壩在完工三年後即被砂石填滿,因此在1946年進行改建。然而,這座水壩仍逃不過2008年的辛樂克風災再次被灰黑色的砂石堆滿,就連原本位於匯流口附近的楓樹林也因為砂石遭到掩埋,只剩下樹幹孤零零地站在原地。奧萬大壩最後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當中,我在吊橋上伸長了鏡頭想找引水隧道的隧道口也是遍尋不著。

農林航空測量所的奧萬大壩航照,現今河道地形也不是長這樣了
(1996年12月15日拍攝,卷號:85p091,片號:247)

萬大北溪與萬大南溪匯流口就是以前水壩的位置,但現在已經完全不見蹤影

雖然儲水用的奧萬大壩已經消失了,但為了讓下游發電廠三號機能繼續有水源進行發電,台電後來將一處引水道改建為進水口,用引導河水進入引水道的方式取代擋住整條河川的大壩。這處進水口的位置大概在楓林步道的清水溪橋附近,一靠近便能看到混濁的河水在引水道中滾滾流動著,不遠處還有一座水橋跨越清水溪繼續將水送往發電廠。

萬大電廠三號機的進水口
進水口的閘門
兩道水閘門之間有一小塊沉砂池
跨越清水溪的水橋
從高處看引水路

回到停車場還不要急著走!往遊客中心的半途上還有一座台電在二戰後蓋的調整池,離峰時可以用電力將腦寮溪引到池中儲存,尖峰時間或是萬大溪水量不足時就可以將池水送入引水路補充,可以說是臺灣最早的抽蓄發電系統。在晴空下,池水映照著遠方的中央山脈以及點綴其中的紅葉,可說是楓葉與電力文資的完美結合。

台電調整池與周圍靜謐的森林

濁水溪上游的大壩:霧社第一發電所

離開奧萬大往霧社方向沿著投83線走,中途就可以抵達這些河水的終點──萬大發電廠。萬大發電廠的前身是日本時代的霧社第一發電所,如前面所述這是一座在1930年代末期因應臺灣工業快速發展而提出的發電擴充計畫。臺電在1937年開始資材輸送交通設施的先期工程,不同於先前的日月潭水力發電工事以電氣鐵道與台車軌道為主要的交通工具,霧社計畫改以索道與公路作為主要輸送設備,索道起於外車埕,經由埔里到工事現場總長約60公里;公路則從埔里上山經由霧社到工事現場,全長約10里,其中埔里到霧社的8里由臺電與臺中州共同出資,推測應該就是今日的台14線。

霧社計畫中的大壩依據當時的報導其容積可達武界壩的三倍,其規模號稱是東洋第一。雖然當時信誓旦旦地說發電廠可在1942年底進行發電,但實際上受到太平洋戰爭造成資材短缺的影響,霧社壩直到戰爭結束前僅完成6%,導致霧社第一發電所只有三號機組可以利用奧萬大引水路的水源自1943年開始發電。二戰後在美援貸款協助下,台電公司在1951年變更霧社壩的設計為114公尺高的曲線重力式混凝土壩,並重新復工;萬大發電廠(霧社第一發電所改稱)內新增兩部豎軸法蘭西斯式水輪發電機,裝置容量可達約2.07萬千瓦,整體工程終於在1960年完成。

中間偏左方的隘口就是霧社壩頂

今日的萬大發電廠仍舊持續運轉著,但為了推廣電力教育,台電也開放民眾參觀萬大電廠。園區內留有木造宿舍,並廣泛栽植梅花、櫻花,成為前往奧萬大觀光中途的順遊景點。不過由於電廠身負國家發電重任,近期為了防範COVID-19疫情因而中止參觀措施,直到12月才恢復假日時段開放,此行剛好錯過了進入電廠參觀的機會。不過,在投83線上的上口仍可以展望寬廣的霧社水庫和俯瞰下方的發電廠,遙想當年在深山峻谷中進行這樣的大規模工程,實在是相當不簡單的事情。

萬大發電廠位於幾乎與世隔絕的山谷中,可以想見當年工程運輸之困難
向晚的霧社水庫一景

延伸閱讀:
【時光土場】日月潭第一發電所初探
【時光土場】日月潭溯源:武界壩
【時光土場】奧萬大楓葉與萬大發電廠

參考資料:
【走在台灣的脊樑上】奧萬大─彩色森林
農林航空測量所AFASI 圖台
田里維章,《戰時下臺灣の生產增強》(1943),頁10-13。
松木幹一郎傳記編纂會,《松木幹一郎傳記》(1941),頁209-210。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濁水溪:引水成電 川流不息》(2018),頁89-95。
《台灣日日新報》
  (昭和12)1937-02-20日刊3版 霧社貯水池は 理想的な計畫 地質、水力共に眞に好適 斯界の權威者が太鼓判
  (昭和12)1937-04-02日刊3版 延長十里の 大索道計畫 外車埕から霧社貯水池迄
  (昭和13)1938-04-11日刊2版 霧社貯水池のダムは東洋一 明年二月迄準備工事
  (昭和13)1938-11-23日刊2版 霧社發電の索道起工式 廿一日擧行

探訪時間:2022.11.
完稿時間:2023.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