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長長的階梯來到烏來台車站。現在的台車已較以往舒適很多,也不再用人力了,看起來是變得頗為新穎。據說以前不是像現在一樣的雙線鐵路,遇到會車時還要請客人先下車,將台車搬離軌道,等來車過了之後在搬回去。但因遊客多的時候效率變差,所以在1960年代觀光化後就改為雙線。而為了方便列車掉頭,在終端站都設有迴轉線,可讓列車繞一圈後轉換方向。
烏來站的調頭線 |
烏來站 |
仔細觀察也可以發現,烏來台車可是比林鐵或糖鐵還要來的迷你呢。這類輕便鐵道通常有鋪設快、成本低的優點,但相對的載重或路線標準也較差,而且通常軌距也短,以烏來台車來說只有545mm,比一般五分仔車的762mm還短,這也是台車比一般五分仔車還迷你的原因。
回程車,鐵道旁緊鄰著民宅 |
駕駛台看起來也頗為簡單 |
火車進山洞(?) |
另類軌道!? 雲仙樂園的纜車 |
台車博物館 |
連貓都很愜意 |
南勢吊橋的橋柱 |
烏來電廠 |
接著沿鐵道邊民宅去找車庫,在拍車的時候剛好遇到一位阿伯。他叫做朱鴻基,是現在唯一還在的人力台車工人,已經八十幾歲了,大概看我在拍車所以就跟我聊了一下。聊了以後才知道,林務局之前出的那本《烏來台車時光旅行》裡頭的照片大都出自他,而台車博物館開幕的時候,朱阿伯也依照原本人力台車的設計自己做一個給博物館。最後他很熱心的帶我去看他的車寮仔,還一邊說這棟房子也是他自己造的。裡頭還有許多他要留給林務局給後代看的寶貝,牆上還掛著一把日治時代留下來的伐木工具,現在都已經找不到了。真覺得這位阿伯是一部活歷史,因為他留下的許許多多的資料,我今天才能知道這麼多烏來的歷史。幸好有遇到他,不然我可能拍拍車、泡泡腳就走了。
阿伯的車仔寮(也就是工寮) |
日治時期留下來的骨董 |
阿伯的台車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