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老屋町】悼念!天外天劇場

2015.9.11新消息
根據公視新聞報導,因為沒有拆除執照,所以市政府已介入緩拆,文化局也計畫重啟文資審議,希望會有好結果!

2015.9.9原文
今天聽說了台中的天外天劇場的文資審議因地主不同意而未過,最近已經開始拆除。想到今年二月才剛跟著台中文史團體台中文史復興組合的旅行案內到處逛,逛這個來很多次卻還是很陌生的城市。一開始還找不到這個劇場在哪裡,只是在小巷間憑藉著古蹟眼隨手拍了一些照片,沒想到回來查資料比對就中了。卻也沒想到,這些照片竟成了他的遺照。

火車站附近自古以來就是人聲鼎沸的地方,而隨著都市人民開始有可用來休閒的金錢和時間,一些諸如戲院之類的設施也開始出現。比方說當時的台北後火車站也有辜家從日人手中買下並改建成立的台灣新舞台,但可惜這棟建築已毀於1945年5月31日的台北大空襲中。

然而已不再有空襲的現今,天外天劇場躲過了空襲,卻躲不過都市開發的怪手。謹以此文悼念!







台灣大百科詳細介紹:
位於臺中市櫻町 (日治時期臺中火車站附近,今臺中市東區復興路四段),為吳子瑜 (1885~1951) 出資15萬興建而成設備新穎的歐化劇場,開放給一般民眾入場觀戲。天外天劇場於1936年3月落成,當時還邀請正在台灣巡迴表演的上海天蟾大京班擔任開檯演出。這是一座混合戲院,輪流演出戲劇與電影,以歌仔戲和新劇為主。1936年7月23日,歌仔戲班明月園男女歌劇團到天外天劇場表演,劇碼有:白天《男人脫躬鞋,美人獻西施》,夜間《李太白出世,楊貴妃醉酒》;著名台灣電影及戲劇研究學者呂訴上,於抗戰初期所組的銀華新劇團,也曾經於昭和14年(西元1939年) 來到天外天劇場演出。天外天劇場不僅僅提供民眾入場看戲,劇場內還設置了食堂、咖啡廳、跳舞場、茶店、賣店等等娛樂消費空間,熱鬧非凡、轟動一時。
劇場主人吳子瑜為人豪爽闊綽,人稱「東璧舍」(「舍」為少爺二字的全音),為台灣有史以來的第一闊少,平素尚風雅、好吟詠,生平相當喜歡戲劇,尤其熱愛京劇。天外天劇場的開放,有個有趣的說法,林良哲先生著作《臺中電影傳奇:臺中市百年來的電影風華》當中記載了以下的故事:
當時臺中「樂舞台」戲院時常邀請中國上海、福州一帶的戲班前來台灣演出,吳子瑜經常前往觀賞。由於「樂舞台」的表演場地不大,觀眾座位使用傳統的長條板凳,所以人人必須擠在一塊看戲。有一回子瑜看戲看到一半正好尿急,起身如廁,未料回到座位時,原先的位子被一名陌生男子佔去,子瑜請這位男子讓位,沒想到這位男子非但不願意把位子環給他,還對他說:「椅子又沒寫你的名字!」吳子瑜受到此番刺激,乾脆把自家的戲院擴建開放,取名「天外天劇場」,還購置了鐵製的椅子作為觀眾座椅,並在每一張椅子的椅背上刻鑄「吳子瑜」三字。
天外天劇場開放後,當時與吳子瑜交好的文人才子們經常前往觀賞戲劇,吳子瑜所加入的「櫟社」(臺中霧峰林仲衡與從叔朝崧、從弟幼春瑜1902年所成立的詩社)多次在此舉辦「東山吟會」,另外「樗社」、「東墩吟社」亦時常雅集於此。民國初年,吳子瑜曾在上海、北京一代經商,因嚮往祖國革命運動,與 國父孫中山先生常有來往,多次捐款襄助革命。中日戰爭期間,天外天劇院受到戰火波及而停業,臺灣光復過後,吳子瑜將劇場賣掉,所得款項拿來修建臺北市中山北路上的「梅屋敷」,即目前的國父史蹟紀念館。賣掉的天外天劇場在戰後更名為「國際戲院」,專門播放電影。
台灣大百科全書:臺中天外天劇場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6767
相關資料:http://taichustory.blogspot.tw/2014/03/tengaiten.html?m=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