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5日 星期六

【看火車】深澳線煤斗列再現!?太平洋石炭販賣輸送臨港線散策

七月的北海岸一反常態地起了大濃霧,氣溫也只有約20度左右。正當我還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的時候,忽然有一輛柴液機車頭牽引著一列煤斗車沿著海岸線開過來!?難不成是深澳線又復駛煤斗列了?

北海道僅存的炭礦鐵道

其實這條鐵路是位於釧路的太平洋石炭販賣輸送會社的臨港線鐵路,東起春採選煤場,西至知人卸煤場,全長約4公里,也是目前北海道境內唯一一條百分之百純私營的鐵道。路線從選煤場出發後就一路沿著春採湖畔前進,到了千代之浦繼續緊沿海岸,最後到知人卸煤場。依當日運轉狀況來看,從出發、卸煤到回到春採的車程僅約20分鐘,算是相當有效率。

這條鐵路的前身是由釧路臨港鐵道株式會社所有,該公司在1979年配合太平洋炭礦輸送事務一體化,合併改組為太平洋石炭販賣輸送株式會社。春採=知人間於1925年最先開通,隔年因居民請求而開始兼辦客運。1930年代末期到1940年代,路線再延長並接上國鐵東釧路車站,這條釧路臨港路線在全盛期長達約11公里,繞了釧路川南岸的市區一周。隨後在1963年停辦客運業務,1986年國鐵解體前夕,東釧路=春採間的聯絡線也廢止,又回到了當初開業時的規模。

太平洋石炭販賣輸送─車輛

目前這家公司還有四輛機關車在籍,全都是日本車輛製造。分別是D401、D701、D801等三輛柴液機車和DE601柴電機車共四輛,形式分別為D400形、D700形、D800形、DE600形,每型車輛都各只有一輛的這種編號方式實在是有點浪費。其中D801最早是由雄別鐵道所有,幾經轉手後才來到太平洋炭礦,使得他雖然編號比較後面,卻比DE601還要老呢。
當日休息的D701和D401
D701形式照(昭和52年製造,No.3292)
在一旁的除籍車,銘版已全被拔除
雖然是日本的機關車,但模樣實在是令人覺得備感親切。這些柴液機車的設計都是比照國鐵DD13形進行設計,不過回來看看還真有點像在苗栗的LDH101呢(不過兩者軌距和製造商都不同)(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洪老師的《台鐵全車輛 柴油機車‧柴油客車》)。而DE601是在昭和45年(1970年)由美國奇異公司技術移轉給日本車輛製造,雖然和台灣的S400型製造商(GM-EMD)無關,但或許因為同樣是來自美國的設計,所以外觀上也很相似。另外,這四輛車的塗裝剛好是兩輛藍色、兩輛橘色,和台鐵機關車一樣,甚至連白色線條畫的方式也十分神似。
DE601的側面 
DE601銘版(昭和45年8月製造,Serial No.2839) 
DE601正面
D801(昭和41年製造,No.2518)
D801銘版
在苗栗保存的S405 
在苗栗保存的LDH101
載運煤礦的煤斗車セキ6000形,這輛車是日本目前唯一採用關節式轉向架的貨車,也就是每兩輛車只有三組轉向架,其中一組為共用,藉此達到減少重量的目的。

其他還有除雪車和巡道車
除雪車
巡道車

臨港線攝影散策

一早大約10點多在釧路市民活動中心租腳踏車後,便前往千代之浦海岸。在半路上的平交道就先碰上了出廠列車,到點定位後不久回廠車就出現了。雖然霧很濃,但別有一點意境。

離開千代之浦之後,便沿著春採湖畔來到市立博物館的制高點,但一直等到中午都沒再出現,於是前往春採站一看,列車果然是在休息。在隔壁超市用餐的期間,煤車剛好又開出去來回一趟。
列車停在春採站休息
吃飽飯後就來好好觀察運作狀況。列車編組採用推拉式,頭尾各有一部機關車。要開車時,負責知人端的機車的司機會開著車到機關車旁,上車並發動引擎;負責春採端的機車的司機就直接上車,牽引列車進選煤場。進選煤場的過程中,列車會從中間拆開成兩列,分別進兩股道裝煤。
中間解連 
裝煤中
頭向著知人端的那一半先出來,另外頭向著春採端的則將列車推出聯掛。聯掛完成就發車!


最後回到市立博物館制高點拍攝午後第三趟列車,話說這個點很不錯,可以拍湖畔列車大景,也可以拍S彎景,雖然兩個角度的位置有點距離,但用快走的話可以一次拍到一趟車的兩個角度。


順帶一提,因為釧路海域有親潮經過,使得海面溫度較冷。在夏季南風吹拂下,暖濕空氣常常在這裡形成平流霧,使得釧路每年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都被霧所籠罩,因此有霧の街之稱。如果要安排行程可以避開夏季,否則在制高點拍攝時剛好有濃霧被吹進來可就欲哭無淚了。

最後就和釧路車站的綠球藻說byebye囉

參考資料:
1.でぇあぶつさんのスナップ貼-釧路散策 - 石炭列車のある風景
2.維基百科-太平洋石炭販売輸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