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動工至今的高雄鐵路地下化工程總算進入尾聲,即將在今年10月14日通車,連接縱貫線、屏東線和南迴線的高雄車站也將進入地下。除了火車將不在地面奔馳外,車站周邊也將重新規劃設計,使整個區域煥然一新。這次藉著團體參訪的機會,帶大家一同來看看這座嶄新的地下化車站。
新高雄車站主體為地下四層的建築,U1層為台鐵大廳層、U2層為台鐵月台層、U3層為台鐵與高雄捷運的乘換口、U4層則是捷運月台層,另外地下停車場則設在U1和U2之間的Um層。地面層為上頭有天篷的半開放空間,根據設計師的說法是取自台灣廟宇的靈感(雖然筆者是看不太出來和廟的哪一點很像...)。天篷以樹枝狀的柱子支撐,部分照明燈設計成可遙控下降的形式,保養時就不用大費周章出動升降機。
在下沉式廣場周邊則設有五具消防灑水系統,不過卻是不會啟用的雞肋。由於當初消防主管機關對於下沉式廣場是否為室內空間有疑義,為了不影響施工進度,因此工程單位還是先裝上消防設備供查驗,結果最後還是認定廣場不是室內空間所以免設,因而使得這些設備恐怕沒有啟用的一天。
U1層設計有三個下沉式廣場,空間挑高使人感到寬敞舒適。不過因為地面高雄車站還在營運,所以廣場只完成一半,還待地上物拆除之後才能繼續施工,同時上頭的天篷也只完成一半,可以預期未來下大雨時U1層暫時還是會有雨噴進來。
|
在第一期工程中南側的下沉式廣場只完成原設計的一半 |
|
非造型柱的部分都是臨時柱,待另一半天篷完工後拆除 |
|
右邊是台鐵西出口和高雄捷運出口,左邊則是台鐵東出口 |
離開下沉式廣場之後就是神秘的高雄捷運2號出口和台鐵的售票大廳和剪票口。由於台鐵8輛編組的對號列車為了對齊月台上的車號牌都會停在月台南下側(高雄站的東側),或許是因此考量到長途旅客多會利用東出口進出,所以售票窗口比西出口為多。新的旅客資訊顯示板已裝上,特別的是時鐘是用實體而不若其他新站是用液晶螢幕顯示;剪票口的驗票機都還沒裝上,估計應該會像台中一樣在前一天從舊站搬過來吧。
|
神秘的高捷2號出口 |
|
新版的PIDS |
|
一旁的柱子上以螢幕輪播車站資訊 |
|
西出口的售票窗口只有三個 |
|
付費區內設有哺集乳室和穆斯林祈禱室 |
|
往月台樓梯 |
|
廁所目前還在趕工 |
|
未來預計用螢幕顯示廁所使用狀態
(此為模擬示意圖) |
|
東出口的售票窗口就比較多了(圖中為一部份) |
|
東口的改札口 |
月台層設有兩座島式月台,較現在高雄車站的規模小一點。由於列車到發多已轉移到新左營和潮州,所以才沒有預留供列車到發的股道吧。月台長度大約是15節剛剛好停滿,寬度倒是比台北寬多了。軌道部分和松山南港地下段一樣,皆已改用版式軌道,可說是未來軌道鋪設的趨勢吧。
|
剛好遇到工程車作業中 |
高雄車站的地下化工程即使在10月完工通車仍然只有完成一半,原因當然是穿著衣服改衣服的結果,許多工程都得等火車進入地下之後才能將地上物淨空繼續施作。另一方面,與台鐵交叉的高雄捷運也將切換到永久站體,使用10年的臨時隧道由於和車站結構衝突,也預計以灌漿的方式將其拆除,高雄捷運的1號出口和通風井等臨時站體也將一同走入歷史。
至於許多人關心的日本時代興建的高雄車站舊站房也將移回原址,作為新車站的門面,繼續肩負著高雄玄關的角色。不過因為有之前板南大圳的教訓,高雄車站的高程有稍微墊高,使得老車站移回原址不是平移這麼簡單而已,還得將重達三千噸的站房抬升到預定地高程才行,到時勢必又是一項艱困工程。
|
離家十多年的老車站終於要回家(?) |
在老車站回家的同時也意味著,連接前後站的中博高架橋也將一同走入歷史。為了轉移高架橋上的車流量,高雄市政府計畫利用原高雄機務段用地的重劃開發,使站區東側既有道路連接到後站。不過東側有許多道路的路幅都不大,尤其又有屏東公勇路案在前,未來如何疏導這些車流將是一大挑戰!
※感謝中興工程提供取材協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