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762的世界】Shay Shay阿里山—SL31與SL25同框共演

《鐵道情報》發源於交通大學鐵道研究會,最初是鐵道迷之間交換資訊的平台,經過幾十年逐漸發展成國內首屈一指的鐵道趣味雜誌。適逢《鐵道情報》雜誌發刊30週年,特別選在2019年結束前的週末與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共同主辦「Shay Shay 阿里山」攝影活動,做為《鐵道情報》邁向下一個30年的標誌。

迷人的Shay式蒸汽機關車


阿里山林業鐵道是日本為了開發阿里山的林業資源所開闢的鐵道,歷時六年工事終於在1912年12月25日通車至二萬平。當時為了克服山地複雜的地形,工程單位廣泛參考了美國的林業鐵道,其中也包含了向美國LIMA購入的18噸級與28噸級Shay式蒸汽機關車。

Shay式蒸汽機關車是由Ephraim Shay所發明,其最大的特色便是不同於臺鐵蒸機的直立式汽缸與傘形齒輪設計。由於阿里山林鐵途中經過多處曲率半徑很小的彎道,為了縮短蒸汽機關車的軸距並兼顧牽引力,Shay便將蒸汽機關車的車軸改為轉向架,同時汽缸配合改為直立式,並利用連桿與傘形齒輪傳動;傘形齒輪的設計也有增加黏著力的功能。LIMA廠已在1945年停產Shay式蒸汽機關車,除了美國還有多輛動態保存的Shay式蒸汽機關車之外,全世界僅剩阿里山還有數輛維持在可動狀態。
直立式汽缸與連桿

能拍能搭的鐵道攝影活動


這次的「Shay Shay 阿里山」攝影活動由《鐵道情報》和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共同主辦,台灣交通文化資產保存學會協助辦理,報名費特別以玉山的海拔高度-3952元收費,雖然報名費不便宜,但還是在開放報名日當天下午即宣告額滿,甚至有十幾位日本鐵道前輩也受邀前來共襄盛舉。活動則選用配屬於阿里山車庫的SL31與北門車庫的SL25進行動態運轉,由於目前阿里山本線屏遮那路段仍是中斷狀態,因此為了這場活動林鐵處特別將SL25以公路拖板車運上山。

專列行駛區間為日出列車後即無列車行駛的祝山線,編組為DL+祝山線客車2輛+SL25(以下簡稱A編組)以及DL39+祝山線客車3輛+SL31(以下簡稱B編組)兩列車,兩列車的蒸機皆朝向阿里山方向。A編組先行出發前往十字分道停靠,B編組在中午的神木線列車出發後進站,活動參與者上車後隨即出發前往十字分道。A編組停在祝山線上,B編組讓大家下車後即駛入眠月線,進行一小時的靜態擺拍,讓大家拍攝兩輛蒸機同框的歷史性畫面。雖然天氣十分不穩定,雨勢間歇性的落下,但也因為水氣充足而讓煙況十分可觀。
SL31在後頭後推載客列車上山
祝山線與眠月線的分歧點-十字分道
主辦單位分組讓大家輪流拍攝
空前絕後的兩輛蒸機同框
結束十字分道的拍攝行程後,A編組先開往祝山站停放,B編組載著大家到祝山線上一處彎道大橋進行第二站拍攝行程。參與者下車後列車續往前開,以蒸機在前的方式從彎道另一頭開回來,如此來回三次進行蒸機動態拍攝。

這處大橋橋頭恰好是一個S彎
第三站可說是此行的重頭戲,兩輛蒸機在祝山站的站場股道上競走!蒸機競走在國外是行之有年的表演項目,但在國內可說是頭一遭。加上祝山站的站場是弧形,因此較直線形的站場多了更多構圖選擇。高亢的汽笛聲、直立式汽缸涮涮地運轉著,更是除了煙之外值得觀賞的機械美。


由於連結器設計因素,兩輛車前後並排偽重連

白天行程的最後一站來到平時沒有列車停靠的對高岳車站。B編組載著大家先到車站等著A編組下山,兩輛蒸機又再度並排同框,為白天的行程劃下完美的逗點。

兩列車先後回到阿里山車站
為什麼說是逗點呢?晚餐結束後,林鐵處帶著大家來到平時不對外開放的阿里山車庫進行夜間拍攝。燈光照射在兩輛蒸機上頭,蒸騰的水蒸氣在靜謐的夜色下被襯托出來,形成一幅祥和畫面。除了兩輛蒸機吸引大家目光,後頭也安排三輛柴油機關車並排讓大家拍攝,不過依現場的拍攝人群分布來看,蒸機顯然還是大勝。雖然蒸汽機關車有他獨特的魅力,但對版主來說紅色的柴油機關車才是我對阿里山的印象。拍攝完柴油機關車之後,一天下來鏡頭累積的水氣卻在這時從鏡片內側凝結起霧,反而讓蒸機的畫面都籠上了一層紗。


活動就在天上忽現的滿天星斗下結束了!過去國內鐵道單位開行蒸汽機關車專列往往只有少數班次,使得活動參與者往往難以兼顧拍攝與搭乘樂趣,更遑論要求火車配合攝影者進行演示。這次林鐵處開國內之先河,首次嘗試這樣的攝影活動可說是相當大的突破。除了要感謝古庭維總編輯構思超過十年的發想,也要感謝林鐵處黃妙修處長的大力支持,以及辛勤地在背後協助活動的林鐵處職員,這樣的活動才能在臺灣實現!

《鐵道情報》從一開始的數張影印紙發展成今日超過百頁的全彩印刷刊物,仔細記錄下三十年來臺灣鐵道發展的歷程。如今隨著社群媒體發展,也許資訊交換已不再需要紙本刊物,但《鐵道情報》仍將繼續深化鐵道文化內涵,為臺灣鐵道留下歷史見證。在年末年始的這個時刻,敬祝《鐵道情報》繼續邁向下一個30年!

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輕軌行不行?命運未卜的高雄輕軌第二階段

高雄輕軌第一階段經歷四年工期,C1~C14站總算完工通車。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隨即進行第二階段的工程,其中C14~C17站原本可望於2019年年中通車營運,然而新任高雄市長韓國瑜上台後便暫緩興建爭議過大的高雄輕軌第二階段,引起高雄正、反方極大的討論。時至今日高雄輕軌爭議路段已停工一年,那麼這一年來高雄輕軌進度如何?我們或許可以從頭開始說起。
高雄輕軌至今仍不知將開向何方

爭議不斷的北半環


在最初的高雄市捷運路網規劃中,僅規畫利用臺鐵高雄臨港線與縱貫線地下化後的路廊興建輕軌路線,北高雄市區則是規劃興建地下化捷運藍線,但在2005年經市府捷運工程局評估後認為沒有興建必要而改規劃為輕軌藍線。2006年時任代理市長葉菊蘭為了爭取議員支持,因此將高雄南、北兩條輕軌計畫合併,形成環狀線擴大服務範圍。

不過,即便第一階段的南半環於2017年完工通車,並在2018年創下日平均運量9223人次的成績,自北高雄市區輕軌計畫被提出以來,第二階段的北半環路線爭議始終沒停過。其中最大的爭議便是美術館路及大順路段並非如第一階段使用臺鐵原有路廊,而將佔據一般道路面積,引發沿線居民反彈。

在輕軌工程進入第二階段後,2018年4月由美術館附近的居民率先發難,認為車道縮減再加上未來美術館擴建將使交通惡化,同時輕軌造成的噪音也會降低生活品質。市府捷運工程局於7月提出了路線由道路中央北移至路側的方案,卻反遭護樹團體抨擊侵入美術館綠地及妨礙高雄市立聯合醫院的進出動線,該方案也因變更後造成環境影響幅度增加,於9月被環保署要求重提環境差異分析審查。

正反意見交鋒


高雄輕軌第二階段的爭議一路從2018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前延燒到選後,高雄市政府新團隊上台後決定C20台鐵美術館至C32凱旋公園暫緩施工,並在2019年2月28日至3月24日召開五場「高雄環狀輕軌捷運建設第二階段美術館路段及大順路段優化策略公聽說明會」。會中捷運局官員就原計畫、前市府提出的美術館路線北移,以及高架、地下與C型路權方案做說明,提供民眾討論與發表意見。

五次的公聽會下來,正、反方發言都相當踴躍。正方意見聚焦於高雄市人口老化、學生通勤安全以及和公車的運量比較上,認為不需要上下階梯的輕軌是對長者較為友善的大眾運輸工具,同時提出輕軌的運能是公車的五倍,效益比開行電動公車還大。再加上高雄市政府新團隊在選前不斷強調市府財政困難,轉作高架或地下化反而會使預算大幅增加、工期增長,且前者將面臨大規模移除行道樹、後者也要面對開挖深度大於兩旁民宅地基所造成的工程安全問題。

反方則聚焦於現已通車的第一階段輕軌所產生的問題,如行經路口時的警示音過大,將嚴重干擾沿線住家與醫院安寧;無柵欄平交道自通車以來與汽機車的事故不斷。同時在工程規劃中,美術館路單向將縮減1.85公尺,取消停車格及一線車道,大順路則從單向三線車道縮減為兩線車道,認為公路交通狀況將更加惡化,甚至阻礙救災車輛通行。正方則反駁認為交通與噪音都是可解決的技術性問題,而車禍的發生往往是用路人觀念不佳所致,不應以第一階段路線所衍生的問題而捨棄原有規劃。
輕軌通車後,道路寬度將會縮減。
取自/(1011011A)高雄環狀輕軌捷運建設修正路線環境影響說明書

輕軌停工了,然後呢?


除了民眾的正反方意見交鋒,民意代表與高雄市政府的動作也不斷。在首場公聽會召開前夕,高雄市議會許崑源議長便率六位國民黨議員到愛河沿岸勘查替代路線,並向媒體透露了輕軌改道民族路、同盟路與河西路的想法。而在五場公聽會結束後,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范揚材局長更不顧局裡提出的方案,附和議長等人提出的改道愛河方案。捷運工程局長的想法與民意代表不謀而合,再加上五場公聽會中官方從沒說明過改線方案,引發在地社團抨擊公聽會只是煙霧彈。

5月1日,長期關注高雄市政的臉書粉絲專頁「高雄點」刊出一張輕軌第二階段沿著民族路、同盟路與河西路的改線規劃圖,並指出該路線幾乎成定局。由於該方案實施後不但輕軌將走在商業活動較不熱絡的同盟路,無法和現有捷運路線轉乘,且路線竟然還經過交通更為壅塞的民族路(省道台一線),消息一出隨即在社群網站上引發熱烈討論。捷運工程局隨即表示沒有預設立場,並表示將交由專家學者評估,於2019年下半年提出報告。然而,從一開始高雄市政府決策反反覆覆到暫緩施工,再加上市議會的動作不斷,不免讓外界質疑政治凌駕於專業評估之上。
改線計畫披露後引發網路上一片譁然。 繪製/高雄點

捷運局的評估報告拖了超過半年遲遲不公布結果,在高雄市議會民進黨團與時代力量黨團要求下,終於在12月2日由副市長葉匡時進行初步專案報告。報告中提及專家做出的三項建議,包括改善通車路段之營運、邀集大順路居民參與造街計畫凝聚共識、研擬輕軌延伸高鐵左營站,引發高雄市議員質疑停工一年後計畫不但回到原點,甚至在還未定案的狀況下又計畫延伸高鐵站,根本就是在拖延高雄輕軌第二階段的進度。對此,葉副市長僅表示全案尚待韓國瑜市長決定,希望力拼兩年內完工通車。

高雄輕軌在今年12月1日歡喜慶祝達成通車以來1000萬人次乘坐的里程碑,諷刺的是至今市府團隊不僅拖延C14~17段試車進度,更因市長離開高雄選總統而讓大順、美術館路段處於懸而未決的狀態,反反覆覆的政策立場更加深正反雙方對立,讓輕軌「成圓」遙遙無期。筆者奉勸韓市長,無能比貪腐更可怕,與其沒有證據而到處指控別人貪汙,不如好好地讓高雄輕軌建設方案早日塵埃落定,才是不愧對89萬投票給你的高雄市民最好的方式!

高雄輕軌下一步怎麼走,在2020年1月11日總統選舉之前,筆者也希望大家仔細睜大眼睛看看高雄、想想臺灣!


(本文原刊於《鐵道情報》239期,並根據現況新增改寫)

5/26新增:
6月6日罷免投票在即,韓市長針對議員質詢至今市府除了和部分里長聊過之外,去年提過的居民參與造街計畫也是毫無進度。然而面對議員不斷追問輕軌究竟要不要繼續興建,韓國瑜市長仍回答要待10場公聽會開完之後再做決定。

2019年12月22日 星期日

【產業遺產】山中的小精靈-新平溪煤礦的獨眼小僧

兩年前和社團計畫去新平溪煤礦坐小火車,然而不巧碰上園區車輛與路線整修,所以沒火車坐。這次趁著周末大家再次相約一同出遊,總算見識到了紅遍台日鐵道圈的「獨眼小僧」!

新平溪礦開坑於1965年,原本是由台陽礦業經營,但在1985年時將經營權轉手予龔詠滄先生。隨著開採成本漸高,新平溪礦於1997年結束開採,成為臺灣最後一個結束開採的煤礦,不過至今館方仍擁有採礦權,預估尚有800萬噸的燃煤尚未開採。

礦坑的聯外鐵路是採用軌距495 mm的電氣化鐵道,為目前台灣動態保存的產業鐵道中最窄的。結束開採前新平溪保有的機關車共有六輛,分別是日立製1輛、日輸製2輛及台灣製3輛,因為駕駛室前方只開一個圓圓的小窗,因此被鐵道迷暱稱為「獨眼小僧」。

根據館方提供的資料,日立製的機關車為1937年製造、日輸製為1939年製造,先後服務於其他煤礦坑,後來在1967年來到新平溪礦。機關車都配有集電弓以收集供電線上220V直流電,集電弓上頭綁有麻繩,駕駛透過拉動繩子控制集電弓放下與升起,同時兼具控制速度的功能。不過目前電車線已撤除,機關車改用10顆24V電池進行供電。
日輸製的機關車
日立製的機關車
集電弓上有麻繩可以控制升降
電車線撤除之後只剩下電車線門架

走過十分老街之後左手邊會出現一大塊空地與降煤場設施。以前這裡還有聯絡線連接十分車站與降煤場,兩年前來的時候甚至還留有舊線跡,但這次那塊沒被道路覆蓋的鐵軌卻也被蓋上水泥。
兩年前還留有明顯的舊線跡(馬路右邊就是平溪線)
現今分歧點附近
分歧點附近
降煤場,上方是洗選煤場

從降煤場旁邊的步道出發,沿著運煤輸送帶走就可以到達礦坑鐵道的終點。從礦坑運出來的煤礦會運到翻車台上,透過像洗衣機滾筒一樣的設施將台車上下倒轉,煤礦便落至下方的輸送帶運往洗選煤場篩選,篩選完的煤再經降煤場送到煤斗車上。在採礦末期,新平溪的煤主要是供應林口火力發電廠使用,形成一條平溪經桃園、林口線的運送廊帶。
洗選煤場
步道旁邊是以前的煤礦輸送帶
小小的調車場,右邊鐵皮就是翻車台
將台車推到翻車台內之後,就能輕鬆地上下倒轉

這次我們與館方聯繫好,請他們開火車出來載我們。這趟鐵道之旅長約755公尺,客車是以運煤台車進行改造,十分特別。路線與新開闢的基福公路平行,大約在中段時還有一條舊線跡向右後方岔出,那是將廢石塊丟棄用的捨石線,而當初丟出的石塊現今也已經變成一座綠意盎然的小山了。

開車的阿姨半個身子坐在外面,十分熟練地駕駛火車
捨石線舊線跡
芒草後面的就是以前的石塊堆出來的山頭

火車來到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後大伙下車先到視聽室看1996年公視所拍攝的軌道傳奇紀錄片,之後由解說員帶我們參觀文物。目前博物園區除了礦坑口之外,還留有辦公室、檢身處、澡堂、將礦車拉出坑外的捲揚機等等設施。

整個園區概觀


坑口檢身處
爆炸物看守房
捲揚機
礦坑辦公室
澡堂也是公視新戲《苦力》的拍攝場景之一

新平溪礦的產業設施保存地相當完整,可說是一個很好的產業遺產保存據點,而且沒想到在書上看過的小火車還能動,也是令人感動!如果好好經營,應該不會輸給版主之前去過的三川炭坑。中午時間我們請館方幫我們準備了礦工便當,就用便當為今天的行程做一個結尾吧!

2019年12月8日 星期日

【看火車】年末的台鐵蒸汽機車專列出草行

今年最後一場由台鐵主辦的蒸汽火車專列於12月8日登場,本務是由好久不見的CK124牽引郵輪式列車行駛海線。由於這次的編組很多人都沒拍過,因此版主與好友便開車前往拍攝!

過去一段時間,台鐵的蒸汽機車專列幾乎都由已配屬於花蓮機務段的CT273擔綱,反而彰化配屬的三輛蒸汽機車較少有機會出來活動,能夠有機會出來當然吸引了許多攝影愛好者齊聚鐵道邊。這次的5816次專列編組為CK124+E412+7輛莒光+R155,彰化於12:01開車後,經海線開往竹南,而專列在竹南摘除CK124和R155號機車後續由E412牽引北上。不過撇除CK124和R155之後,列車編組與一般莒光號無異,因此也被消遣為莒光號故障改由CK124救援。
專列編組為CK124+E412+7輛莒光+R155 AT追分南

加上適逢冬季期間,太陽方位偏向南方,相當不利於拍攝北上列車,使得這次的拍攝成果幾乎都是逆光,真的是可惜了今天極高的空氣透明度。另一方面,明明只是做為莒光號冷氣供電用的E412,許多人都反應拍攝時常常聽到其馬達運轉的聲音,也讓人懷疑CK124是否仍過度依賴後頭的機車輔助出力。所以煙況嘛...就自己看看囉。
大肚南 溪州路平交道
芭樂點清水坡
苑裡=通霄
也有人戲稱今天是來拍海線柴電莒光
今天少數的全順光攝影點 AT後龍溪橋

這次也順便捕捉了一些海線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