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0日 星期三

【時光土場】空前(絕後?)的紅斑馬南迴線之旅

今年3月底甫退出定期運用、被暱稱為「紅斑馬」的EMU1200型自強號電車,憑藉著紅白配色的特殊設計與搭乘記憶,至今仍然人氣不減。在紅斑馬明年才屆臨檢修大限的前提下,經常包火車出去玩的南方公園鐵道社團再次與臺鐵洽詢舉辦紅斑馬的包車活動,規劃讓這款長期行駛西部幹線的電車駛入從未踏足的南迴線。雖然活動受疫情影響而延期兩次,但仍是在8月6日順利完成南迴線的首次商轉。不過,當日臺鐵內部卻傳出不少雜音,為未來民間是否能舉辦類似活動埋下隱憂。

紅斑馬首次進入南迴線商轉,但究竟這趟會不會是他的畢業旅行?

這次的南迴線首次商轉原定於5月14日舉行,從新左營始發之後經南迴線於下午抵達臺東,規劃採單程運行模式,回程列車並不載客。雖然活動受到本土COVID-19疫情流行影響而延期,但這段時間高雄機務段也沒閒著,在6月9日及8月2日各進行了一次潮州到臺東的往返試運轉,兩次都以飛快的速度殺得追車同好措手不及,讓人不禁期待紅斑馬在活動當日的表現。

紅斑馬在6月9日進行了第一次的南迴線試運轉

這次的6605次專車當天一早就從潮州基地回送新左營待命,上午08.43新左營開車後沿途停靠高雄、屏東、潮州、佳冬、枋寮、加祿、枋山、大武、瀧溪、金崙、太麻里、知本、康樂,最後於下午14.45抵達終點臺東站。由於停靠站較多、時間較長,讓開車追車的餘裕增加不少,場長和同行友人一路從佳冬追到臺東、從臺灣海峽追到太平洋岸,總共拍攝了10個不同的攝影點,再加上艷陽高照的好天氣與湛藍的海水,張張都令人感到心滿意足。而紅斑馬行駛過程中雖然一度傳出鬆軔不良,所幸隨車師傅們很快地排除故障,一路上並沒有造成嚴重延誤,真的十分感謝高雄機務段的後援支持與主辦單位的排點安排!

不過在活動順利完成的背後,當天臺鐵內部卻傳出不少雜音。先是臺鐵內部友人轉述局內高層對紅斑馬出門載客後知後覺之後頗有微詞,接著又有媒體報導基層對業務單位放行老車上路表示不滿,不禁令人擔心這次空前的旅行會不會是紅斑馬最後一次載客。

6605A次回送列車經由屏東高架鐵路前往新左營載客
經典的屏東魚塭風情
6605次 林邊=佳冬
紅斑馬首次載客進入南迴線
6605次 枋寮=加祿
臺灣海峽與嘉和遮體構成南迴西段的經典風景
6605次 加祿=內獅
專列在中午前後經過金崙
6605次 瀧溪=金崙
金崙站內難得同時有三班車停靠
專列在太麻里短暫停留10分鐘後經過北太麻里溪橋
6605次 太麻里=知本
南迴線少數的平交道風景
6605次 知本=康樂

一樁大家都開心出去玩的活動,對臺鐵來說卻好像是鐵道迷在找臺鐵麻煩。究其背景原因,是困擾已久的臺鐵車輛老舊與零件消失性商源問題,再加上兩次重大死傷事故後外界對臺鐵組織改革的急迫壓力,使得近年投注資源進行車輛汰舊換新不僅是改善營運體質的必要手段,也讓官方可以向外界表現力圖革新的企圖。在大規模車輛更替的氛圍與資源有限等考量下,不少基層員工也樂見故障頻發、零件停產、維修又麻煩的老車早日報廢,形成臺鐵決策者對待退役車輛的動態保存興趣缺缺,基層也對維持老車狀態態度消極的現象。整體氛圍和十年前臺鐵願意留下少數EMU100型和DR2700型車輛動態保存,明顯已不可同日而語。

其實《鐵路法》第56-1條早已明定鐵路營運單位具有維護鐵路文化資產的義務,相關文化資產保存計畫早該在單位的營運計畫內。然而法條修正通過多年以來,臺鐵對於自身文化車輛資源投注消極,不但車輛文化價值與靜/動態保存評估機制與標準不透明,甚至連文化保存願景論述也付之闕如。以《鐵道情報》255期所報導文化價值相對無疑義的蒸汽機車為例,臺鐵至今仍缺乏機車本體與配合的文化車隊保存策略、長期營運與後勤計畫,在在讓外界對於臺鐵的文化車隊營運充滿問號,也讓基層員工對於是否要繼續維持、投注多少資源在老車的可營運狀態無所適從。

雖然臺鐵在資源有限的同時也必須肩負運輸任務的困境值得同理,但在鐵路營運單位負有文化資產保存義務的前提下,近期卻看見臺鐵基於營運需求將大量退出定期運用的潛力文化車輛冷凍,維持在既不停用又不讓車輛上路的妾身未明狀態等待報廢解體。場長從鐵道社團的一員的立場必須提醒臺鐵,「改革」不應該是消極和模糊應對保存義務的藉口。在官方興高采烈迎新車同時,期待臺鐵能儘速擬定文化車輛的保存策略,必要時尋求外部文化部門的資源投注,建立制度化且透明的價值評估與後勤維護計畫,才能為未來的文化車隊留下可能性並讓文化記憶能永續經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