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縱貫線終點的舊打狗車站將迎接開業125周年之際,舊打狗驛故事館的經營也正好邁入第15個年頭。高雄市政府、駁二園區及舊打狗驛故事館在這幾年陸續為園區增添鐵道車輛展示與動態展演活動,逐漸成為南臺灣最具規模的鐵道歷史及育樂場域。適逢高雄鐵道通車125周年及故事館15周年的特別時刻,館方策畫了活動期間橫跨一個月的特別活動。接下來就跟著時光土場一同來看看新生後的舊打狗驛故事館。
 |
| 舊打狗驛故事館的前身是臺鐵高雄港車站,曾是縱貫線通車時的終點站,現今則是民間實踐鐵道文化保存的起點。 |
縱貫線的終點與鐵道保存的起點之地
日本根據馬關條約接手臺灣後,缺乏完善的交通系統馬上讓總督府吃足苦頭。因此,首任台灣總督隨即將縱貫鐵道的建設列為三大優先政策之一,1896年便委託臨時台灣鐵道隊進行選線調查。儘管總督府一開始打算由民間出資興建鐵道,不過最後還是由臺灣鐵道敷設部(後改組為鐵道部)統籌,並由長谷川謹介出任技師長。長谷川謹介檢討了過去臨時台灣鐵道隊以軍事觀點作的選線,將原本繞經鳳山(行政中心所在)再到打狗的迂迴路線,改為直通打狗的路線,鳳山的部分則用縱貫線結餘款另外敷設打狗經三塊厝、鳳山、後庄到九曲堂的「鳳山支線」,從此確立高雄以海港為核心發展的基本架構。
在以速成主義為原則的建設計劃之下,南部線工程很快地在1900年11月28日舉辦了打狗到台南的路線通車儀式,並於隔日開始營業。由於當時打狗灣內還是淺淺的潟湖,所以初期是利用連接哨船頭的陸軍輕便鐵道搬運機材,臨時停車場啟用後,便疏濬東側運河以加快運輸效率。1907年鐵道埋立地(海埔新生地)完成,隔年2月展開打狗停車場的南遷,並趕在縱貫鐵道全通式前的9月15日完工。車站名「打狗」則在1920年地方區劃變革時,隨之更名為「高雄」。
隨著高雄市區不斷往內陸擴張,高雄車站在1941年遷往今日現址,舊的高雄車站則成為高雄港車站。高雄港車站透過連結各碼頭及倉庫的鐵道,從日本時代縱貫線通車到戰後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持續肩負著高雄港及城市中工業產品的轉運重任。然而隨著貨物交通模式改變,高雄港車站所在的高雄臨港線西段在2008年停駛。車站隨後由高雄市政府協助臺鐵代管場地,並在2010年委託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成立打狗鐵道故事館,成為民間鐵道社團實踐鐵道文化保存理念的實驗場。
 |
| 故事館沿用臺鐵高雄港車站的站房,館內陳列著當時車站留下的行車及辦公文物,以及館方蒐集來的鐵道部品 |
雖然日本時代的車站及北號誌樓被保存下來,但偌大的場站仍不斷遭遇捷運和輕軌開發帶來的環境破壞。2017年由古庭維館長發起的春臨台灣文化事業坊及台灣交通文化資產保存學會接手故事館的營運,並改名為舊打狗驛故事館後,經營團隊便不斷向高雄市府爭取園區內重要鐵道文化資產保存及復舊、展示車輛徵集及車輛動態展演。終於在歷經長時間的整備之後,在2024年高雄市政府正式將11月29日縱貫線南部段開業的日子訂為「高雄鐵道日」,園區也迎來「哈瑪星號」列車的加入!
哈瑪星號乘車體驗
「哈瑪星」一名源自於從高雄港車站延伸到碼頭的「濱線(はません)」,後來則逐漸演變為車站周邊地區的代稱。自2024年11月起營運的哈瑪星號列車是將過去用於貨運的敞車35G20060號車、載運鐵道車輪的15EG8634A號車改造,與3AK2020、3AK2504號守車機動編組為載客用列車,再由民間同好購入的DL-1043及DL-1101號調車機牽引。每個月第一個週六上午,則是將蒸汽機車放在列車前頭,利用空氣壓縮機搭配煙霧製造蒸汽機車牽引的效果,成為臺灣在蒸汽機車保存作為的新嘗試。
 |
| 哈瑪星號前方掛著以高雄港口水道為印象設計的頭牌,牽引改造貨車載客遊覽 |
從故事館前、1908年縱貫線所使用的月台上車,向北經過跨越站區的紅橋、北號誌樓,最後抵達今日輕軌壽山公園站附近、舊高雄港檢車分段檢修車棚所在的1900年打狗車站舊址。來回一趟每人票價99元(蒸汽機車在前的話則是150元),往返乘車所需時間約為15分鐘。
 |
| 行駛終點位在1900年打狗車站的舊址 |
 |
| 在哈瑪星號上乘客可以一邊享受海風,一邊欣賞風景 |
為了慶祝舊打狗驛故事館開館15周年,彰化社頭的知名鐵道便當餐廳──福井食堂也出借了老闆收藏的台糖135號巡道車,自10月24日起來到高雄展出一個禮拜的時間。台糖135號巡道車展出期間就放在超過110歲的工程平車15EF19號上頭,與搭乘哈瑪星號的乘客一同遊覽沿途的景色。
 |
| 福井食堂的135號巡道車一週限定展出 |
全臺唯一動態保存號誌樓
哈瑪星號向北穿越紅色鋼樑橋下方後,左手邊立刻就能看到一棟藍綠色的木屋,那就是舊高雄港站的北號誌樓。縱貫線通車帶來臺灣交通改善及經濟蓬勃發展,很快地導致高雄港吞吐量供不應求,臺灣總督府便在1912年到1922年間展開了包括今日蓬萊路所在的第二岸壁擴建等等工程的高雄港第二期築港計畫。隨著港口擴建而來的問題便是當時打狗站內聯絡各碼頭的路線越來越複雜,一列車往往得像螃蟹一樣經過好幾個道岔、橫跨好幾條路線才能到欲前往的軌道。不只是調車時容易阻礙其他路線運作,連在場站中穿梭的調車工人疲於奔命之餘都有可能被火車撞上。為了提升調車效率及安全性,1923年鐵道部便在今日北號誌樓的所在位置新建了高雄站信號所來管理場站內的調車作業。
 |
| 高雄港車站北號誌樓在2022年修復完成,成為全臺灣唯一保存機械聯桿的活號誌樓 |
信號所,或是戰後台鐵所稱的號誌樓,其實就是將偌大場站內數十個控制道岔的閘柄集中於一處控制的設施。除了免去工人來回奔波的辛勞之外,轉動轉轍器的連桿之間甚至還透過複雜的機械槓桿、連桿形成聯鎖,確保開通某一方向的路線時,與其交會的路線是禁行狀態,避免列車發生衝撞事故。北號誌樓誕生之後亦不斷跟著貨運量及路線擴增而增建。為了應付二戰後人稱「黃小玉」的黃豆、小麥、玉米等穀物進口,以及工業所需的化學槽罐車等等車輛頻繁進出,北號誌樓末期共設置了27支閘柄。因為高雄港站不在旅客鐵道路線上,相較之下沒有急迫的號誌升級需求,反而讓這些古老的機械控制設備得以保存下來。
 |
| 號誌樓內27支閘柄分別控制著不同的道岔,並設有機械聯鎖避免操作人員扳錯 |
 |
| 北號誌樓透過鐵軌下方密密麻麻的鐵管控制著高雄港站內的轉轍器 |
儘管號誌樓很早就被指定為有形文化資產,但囿於文資法對於這類機械文明相關文化資產定義曖昧不明,往往只有建築受到特別關注,與其相連的機械連桿、轉轍器便被忽視。當高雄捷運環狀輕軌工程開進舊高雄港站時,當年擘劃的新舊軌道共存願景在缺乏文史保存觀念的工程人操作之下,讓輕軌成了對舊鐵道開腸剖肚的開膛手。在古庭維館長為首的文化工作者們與高雄市政府來回協商之後,終於讓輕軌路線向東移動,免去號誌樓的機械連桿從根被截斷的危機。
雖然工程單位在文化保存上稍稍讓步,但施工廠商產生的廢土及車輛輾壓仍是造成軌道及機械連桿極大的破壞。2020年號誌樓文物清空,準備進行建築修復之際,又碰上工人不慎引發火警的意外。儘管這些年遇上種種挑戰,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及舊打狗驛故事館團隊仍努力投入建物及軌道修復,來自各地的學生志工也在課餘時間來協助「挖土」讓連桿能重見天日。在許許多多人的努力下,這才讓哈瑪星號能夠順利地從1908年縱貫線通車時的打狗車站開到1900年南部線通車時的打狗車站舊址。搭乘哈瑪星號下車後,不妨來到北號誌樓看看這座全臺灣唯一「活」保存的鐵路號誌樓,見證百年前留下的機械智慧!
 |
| 軌道與號誌樓修復完成,才造就蒸汽火車能再次與古老建築同框的畫面 |
重現高雄貨物運輸榮景的鐵道車輛
近五年來隨著舊打狗驛故事館園區內的軌道修復進行,園區內展示的鐵道車輛也開始系統性的關注高雄港貨運歷史的場域精神,重新調整展示車輛。除了承襲部分高雄市所有的車輛外,新納入的車輛包括高雄市政府透過認養等等方式向臺鐵徵集、與國家鐵道博物館借展,抑或是鐵道愛好者及團體自行購入車輛,目前收藏展示的車輛已超過三十輛,不但成為國內收藏車輛僅次於國家鐵道博物館的鐵道展示設施,更豐富了高雄港臨港鐵道的歷史。
 |
| 寬闊的場站中陳列著許多與高雄港貨運有淵源的火車,重現當年的營業榮景 |
收藏車輛當中最多的當屬貨物車輛。其中屬於有蓋貨車的8輛車有15EC8074號機務搶修車、25C10008號代用行李車、3CK2109號篷守車、3AK2020、3AK2504號專用守車,以及來自台糖台東糖廠的110003、110015、110018號木造篷車。15EC8074號機務搶修車過去是配屬於高雄港車站的搶修用車,上頭放置各式各樣緊急搶修用的工具。25C10008號代用行李車雖然車型英文代碼被歸為篷車,但上頭開窗代表的是戰爭時期曾作為載送傷兵等載人需求的歷史。台糖篷車是台東糖廠軌道配合臺鐵臺東線軌距拓寬,而向臺鐵購入的二手車輛;三輛篷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大正時代,不但見證了臺灣鐵道貨運黎明期,也呼應高雄港曾是臺灣砂糖主要出口港的歷史。
.jpg) |
| 15EC8074號高雄港機務搶修車 |
.jpg) |
| 台糖110018號木造篷車由日本時代的台北鐵道工場製造,保留了臺鐵早期二軸木造篷守車的特徵 |
.jpg) |
| 25C10008號代用行李車不只是載貨也能載人,現在則放上香蕉氣球呈現過往香蕉出口的歷史 |
無蓋貨車包括了作為哈瑪星號列車使用的35G20060號敞車、過去用來載運鐵道車輪的15EG8634A號工程敞車、台糖000023號載貨守車,以及15EF19號工程平車、35F20106、50F201號平車等6輛。台糖000023號載貨守車的外觀和一般敞車相近,差異點在於車輛中段設置了供車長搭乘空間,其過去曾是在嘉南大圳工事鐵道上使用的貨車。三輛平車則橫跨了超過110年的光陰,最古老的15EF19號工程平車還保有鐵道黎明期常見的輻射狀車輪,35F20106號平車是臺鐵運送貨櫃等貨物的主力平車,50F201號平車則是為了運送裝甲車等「闊大物」而引進的三軸轉向架平車。
.jpg) |
| 台糖000023號載貨守車過去曾在嘉南大圳工事中使用 |
.jpg) |
| 50F201號平車為了分散軸重而使用三軸轉向架 |
最後剩下的貨車還有主要運送散裝顆粒的料斗貨車和運送液態貨物的罐車等4輛。料斗車有過去經常出現在高雄港運送「黃小玉」的35N21121號穀斗車、載運軌道保養用石碴的35B1020號石碴車,以及P35H22019號台電煤斗車。料斗車的特徵就是從上方將貨物倒入車內的漏斗狀料斗後,抵達目的地後再從下方卸料口卸貨。為了讓大家可以清楚看到料斗車內的漏斗狀構造,園區也準備了梯子可讓遊客在專人導覽下到上方仔細觀察。罐車則是過去用於運送臺鐵柴油機車用油的30L20006號油罐車。
.jpg) |
| 載運「黃小玉」等穀類的穀斗車是過去高雄港常見的貨車 |
.jpg) |
| 台電自備的煤斗車曾用於林口火力發電廠的煤炭輸送 |
.jpg) |
| 35B1020號石碴車 |
.jpg) |
| 油罐車除了載火車用油,也常用在液態化學品運送 |
除了見證高雄港貨物盛況的貨物車輛外,呈現機械力量美學的機關車及調車機在園區中也展示了11輛之多。蒸汽機車包含了煤水櫃車型的CK58號,以及分別是幹線貨運及客運主力的DT609號和CT259號,三輛車以後兩輛的保存狀況最佳,不但可以調車機移動,館方也修復了汽笛,參觀途中不時可以聽到消失的汽笛聲響徹整個園區。
 |
| 在園區邊陲的CK58號蒸汽機車 |
.jpg) |
| DT609號蒸汽機車在夕陽下十分迷人 |
柴油機關車包括了台糖新營糖廠日立牌13號柴油機車、首次牽引團體客運列車進入高雄港車站的R134號柴電機車,以及長期行駛在高雄地區鐵道的S210號柴電機車。雖然機關車牽引貨物列車南來北往,但如果沒有在貨場中穿梭的調車機整理貨物列車,也無法有效率地讓貨物去到該去的地方。園區內收藏的調車機涵蓋了臺鐵及其他事業單位,包括了臺鐵自有、後由鐵道同好收購的DL-1043、DL-1101號,台肥KA19-C型,以及台電捐贈的L02、L03號調車機,透過形形色色的調車機帶遊客看見鐵道在不同產業的不同樣貌。
.jpg) |
| R134號是首次牽引團體列車進入高雄港車站的本務機車,塗裝也比照當時的照片復原 |
.jpg) |
| S210號柴電機車也是過去高雄常見的名物 |
 |
| 雖然是台糖車輛,但軌距都和臺鐵一樣 |
.jpg) |
| 曾用於台肥高雄廠的調車機 |
.jpg) |
| 台電L03號調車機是國內唯一現存的關節式機關車,引擎和駕駛室之間以連結器連結 |
如果看火車已經看得頭昏眼花的話,最後可以搭上利用DR2900型柴聯自強號改造而來的雪諾號和厚里麵包店享受美食。這三輛DR2900型柴聯自強號除了是東部幹線非電氣化時代的主力外,特別的是這三輛車曾在2003-2006年間於高雄臨港線擔綱環市觀光火車「嘟嘟火車」的任務,標誌著高雄港從隔離在常民生活之外,轉變為對大眾開放、城市轉型的開始。儘管在城市轉型的過程中,新開發事物與舊文化資產保存來回拉鋸,舊打狗驛故事館團隊仍努力為市民留下一塊城市中的休憩空間,留下高雄珍貴的鐵道歷史與榮光,這些年在保存議題上下的努力也終於開花結果。歡迎大家在11月29日的高雄鐵道日來到高雄,一同來認識高雄的鐵道歷史!
.jpg) |
| 曾以嘟嘟火車身分運行在高雄臨港線的DR2910號柴油客車,現在由冰淇淋店進駐重獲新生 |
延伸閱讀:
【時光土場】白鐵高廠行─兼探臨港線文資現況
【時光土場】熟悉的港都車窗景不再─高雄鐵路的百年回顧
【時光土場】鐵道文化薪火相傳:台電保存車贈予台灣交通文化資產保存學會
【時光土場】賀!舊打狗驛故事館=高雄港站北號誌樓軌道貫通
謝明勳,《從臨港線到水岸輕軌─高雄港市鐵道與產業120年軌跡》(高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15)
謝明勳,《解鎖!北號誌樓》(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臺北:玉山社,2021)
探訪時間:2025.11.
完稿時間:2025.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