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鐵臺中市區鐵路高架化在2016年通車後,建於大正年間的第二代臺中車站站房與周邊鐵道文化資產卸下了鐵道運輸的任務。過去身為旅客與貨物的集散地,同時是面向縱貫線路況險峻路段的關口,車站、倉庫和機關車庫都是這個百年車站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今年鐵路節,舊臺中車站以「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的身分重生,不但成為臺中市區的一大亮點,更留下得以述說縱貫線與臺中故事的文化資產。
舊臺中車站:重現縱貫線經典風景
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是臺鐵在2018年藉由政府促參的方式,委託德昌營造子公司經典國際協助經營新站商場與站區文化資產的活化利用。充滿古典氣息的第二代臺中車站站房是園區的主要建築,不但以高聳的尖塔和磚石合造的辰野式風格聞名,典雅又氣派的外觀也是臺中這座城市的門面。自從高架化鐵路通車後經過了六年的時間,如同時光膠囊般凍結的車站終於隨著園區成立而對公眾開放。
|
紅白相間的臺中車站是典型的辰野式風格(2019.11.30.) |
|
旅客資訊設備都還凍結在2016年的感覺 |
為了豐富舊車站的展示資源,園方特地向臺鐵購入了曾擔任光華號的DR2700型柴聯車DR2720與2715號、縱貫線電氣化後首款自強號電車EMU100型的EP111與EM107號,以及因應莒光號上路而增備的R100型柴電機車R111號,讓僅存的兩股保存鐵道重現縱貫線的繁忙景象,搭配上有著日本時代的鑄鐵棚架的紅磚月台,更能感受到車站的歲月軌跡。車輛外觀方面也費盡心思地向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請教,讓EMU100自強號與R111號機車恢復到接近剛登場時的顏色;兩輛光華號則維持一輛端面去漆、一輛維持黃色端面的外觀,正好保存登場時與退役前的樣貌。
|
兩股保存鐵道變得熱鬧許多 |
|
縱貫線特急與臺中站再相會! |
|
依據考證後塗上的三種黃色 |
|
R111號陸送在5月11日送抵臺中站 |
|
白鐵仔在5月9日晚間終於回娘家 |
DR2700型柴聯車在1966年以光華號的名號登場,以北高行駛時間4小45分創下當時臺灣陸上最快速的紀錄,成為臺鐵優等列車柴油動力化的代表車型。不過隨著臺鐵優等列車逐步空調化與電氣化,DR2700型的運用範圍不斷被壓縮,退役前只剩下臺東線普快車的定期運用。由於光華號時期該型車是以臺中機務段為基地進行運用,和臺中的場域連結關係非常深厚,這次能夠在臺中靜態保存兩輛車非常適合。園方也整理了DR2720號車的內部讓民眾參觀,自從他退出定期運用之後我就再也沒搭過,能夠在臺中體驗到車內氛圍、重新與老朋友見面,真的令人格外珍惜這個緣份。
|
DR2720號維持去漆後的不鏽鋼原色端面 |
|
熟悉的綠皮椅與可開窗,大學時的回憶都回來了 |
除了為園區增色不少的保存車輛,園方特別依照日本時代攝影家李火增的照片,復刻了臺中車站的木構造售票窗口。偌大的候車室以及高架鐵路切換前的售票空間則配合園區開放舉辦為期一個半月的「臺中‧驛難忘」活動,除了邀請《鐵道情報》古庭維總編輯舉辦個人攝影展,更有由樂田活版工房展示大量鉛字活版印刷用的模具,還可以親自體驗印製名片式車票的過程呢!
|
頗有大正氛圍的售票窗口 |
|
活動邀請在地的樂田活版工房來展示活版印刷技術,並提供民眾印刷體驗 |
縱貫線運轉中心的見證:臺中機關車庫
逛完臺中舊站房的展區之後,場長再度來到臺中機關車庫遺跡關心一下。機關車庫是過去供蒸汽機車保養與補給的鐵道設施,就好比今日的調車場一樣,設有機關車庫通常也代表車站具有列車始發機能。不過臺中機關車庫在縱貫線鐵道的位置之所以重要,不僅僅是因為臺中的位置大致在縱貫線中間,又是座大城市而已。
蒸汽機車的能量來源就是水和煤炭,縱貫線通車初期的機車幾乎都是以兩動軸的小型機車為主,在續航力有限之下就得根據水和煤炭的消耗量安排停靠站。水可以在月台上透過水塔與水鶴來補充,但煤炭補給與機械養護就得進入機關車庫才有辦法處理。根據1908年鐵道部估算的煤炭消耗量,當時機車續航力大約是100公里,因此縱貫線通車時便設置基隆、臺北、苗栗、臺中、嘉義、臺南、打狗等七處機關車庫。然而,其中苗栗與臺中機關車庫相距僅約50多公里,這當然是因為兩機關車庫之間有著縱貫線最陡陡坡的三義勝興路段,不僅得要加足煤水,還得換成具三動軸的50型機車牽引,必要時還得加掛補機才行。
|
臺中車站機關車庫舊照 取自《臺中火車站周邊文化資產(市定古蹟及歷史建築)修復及再利用報告書》p.2-12 |
根據明治末年出版的《臺灣鐵道史》記載,臺中機關車庫建於明治41年度(1908-1909年間),為面積243坪的紅磚造車庫。這座車庫甚至仍出現在二戰後初期的影像,直到1960年代才被拆除。隨著臺中鐵路高架化通車,工程單位拆除地面鐵道進行第二期工程時,赫然發現地面下仍留有相關遺構。這些出土的車庫檢修溝遺跡長約60公尺、寬約1.4公尺,還恰好佔了新設第三月台長度的1/4~1/5,當時為了第三月台股道建設預計會在遺跡上頭落下七支墩柱。
|
機關車庫剛被完整發掘出來的樣子(2017.2.25.) |
最終在關心鐵道文化資產的人士積極奔走下,臺中市文資審議會決議相關遺址需「原地保存」,工程單位也變更設計,保留了僅存的機關車庫遺構,相關工程在2020年6月完工。變更設計後的墩柱改採跨坐方式避開遺址,同時在上頭設置玻璃走廊讓參觀者可以近距離觀察。2021年5月6日的臺中市文資審議通過以「臺中車站機關車庫遺構」之名登錄歷史建築,並在11月11日正式公告。不過至今遺跡旁仍以工程圍籬圍起來,並由電扶梯施工廠商貼出試營運公告,不知道何時才能供市民親近參觀。
|
在墩柱下方的原地保存的機關車庫遺構 |
等待重新擦亮的貨運歲月:後站與貨運倉庫
就像是隱身巷中的鄉下小站的後站舊站房,基地位於原本服務臺中到南投的糖鐵客運的車站,因此過去被認為是糖鐵停駛後轉由臺鐵使用的站房。但《臺中火車站周邊文化資產(市定古蹟及歷史建築)修復及再利用報告書》引述台中文史復興組合發現的史料,臺鐵於1949年增設的後站曾與糖鐵車站共存,現存的站房則是在八七水災導致糖鐵廢線後,於1964年左右拆除糖鐵車站並擴建臺鐵後站站房而來。在高架化路線通車後,這座站房也被圍上圍籬等待修復再利用。
|
後站目前仍閉鎖中 |
同樣等待修復再利用的還有包含20號倉庫在內的倉庫群。過去經常聽到日本時代規劃車站時,通常會將倉庫等貨運設施安排於後站,前站專責服務旅客。但實際上臺中車站的倉庫卻是在前站先發展出來,而後隨著倉儲需求增加才增建了後站的倉庫群,現存的倉庫便以前站的新民街倉庫與後站的20號倉庫為代表。其中20號倉庫在1997年被文建會首先列入鐵道藝術網路計畫,開啟各地鐵道藝術村的濫觴。依據洪致文老師的回憶,原先臺中車站高架化新站是打算拆除20號倉庫在內的後站倉庫,最後在他們的建議下才讓新站位置北移避開了這些文化財。
|
綠意盎然的新民街倉庫至今仍發揮倉儲功能 |
|
位於園區舊軌草原旁的是已被指定為古蹟的8號與10號倉庫 |
|
10號倉庫內仍作為機車停車場 |
|
後站的20號倉庫等倉庫群是鐵道藝術村的起源地 |
目前包含後站與20號倉庫在內,預計將會劃入鐵道文化園區的範圍。這個串聯臺灣南北、塑造臺灣共同體的節點,未來會繼續向大眾說出怎麼樣的故事,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參考資料:
《臺灣鐵道史》中卷
《臺中火車站周邊文化資產(市定古蹟及歷史建築)修復及再利用報告書》
【時光土場】再會地平線─告別台中平面鐵路
【時光土場】台中高架鐵路切換紀實
【時光土場】越來越不一樣的台中車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