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MU400、EMU300型電聯車之後,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館藏計劃內的最後一輛臺鐵直流馬達電聯車,EMU1200型的EMC1203號車終於在2025年4月12日順利來到鐵博了!這輛車的入藏不但完整了鐵博電聯車館藏,更留下來國人首次自行大規模改造臺鐵電聯車的歷史見證。
 |
EMC1203號緩緩降落至軌道上,補上了鐵道博物館自強號電聯車的最後一塊拼圖 |
外觀討喜的自強號
EMU1200型電聯車的身份可以追溯到1987年自南非引進的EMU200型自強號電聯車。當時雖然是以紓解擁擠的城際旅客而引進,但由於該型車以3輛為一組,在城際列車固定8輛以上的運用中,中間車駕駛室形成載客空間的浪費。為了解決空間浪費問題,同時進行車輛延壽,臺鐵便於2003年將其交由台灣車輛公司改造為9輛一組,並因特別的塗裝而獲得「紅斑馬」的暱稱。
以白底搭配橘紅色線條的紅斑馬,端面捨棄電聯車傳統的貫通門改以兩片弧形玻璃組成展望窗,為駕駛提供更良好的視野,在兒時的我眼中是相當令人耳目一新的設計。不過由於機電系同仍大量沿用EMU200型的設備,加上喪失原設計具備的調度彈性,使得紅斑馬在完成延壽後仍是時常出毛病。在臺鐵近年積極進行車輛汰換之下,紅斑馬於2022年3月改點時正式退出定期運用。儘管不少人期待臺鐵能思考紅斑馬的動態保存,或是讓車輛在報廢前能盡量發揮最後的文化價值,但最後也僅在同年8月藉由一趟團體包車完成首航南迴線的壯舉。
長期配屬於高雄機務段的紅斑馬是不少南部朋友的回憶,同時也是臺灣首次自行改造臺鐵電聯車的見證,因此很早就被列為鐵博徵集館藏的目標。在多方磋商後,臺鐵敲定將最後一趟定期客運列車中位於南端的EMC1203號先頭車讓售予鐵道博物館。雖然紅斑馬無法繼續在路上奔馳,但如今除了將入藏鐵博的EMC1203號先頭車外,臺鐵也計畫會保留三輛展示於苗栗與潮州的鐵道園區。相較臺鐵最速傳說EMU300型僅有鐵博保存的一輛車,紅斑馬已經算是相當獲得臺鐵關愛的退役電聯車了。
 |
營運末期往返於潮州與彰化間的紅斑馬行經台南站的身影 |
紅斑馬的入厝旅程
此次EMC1203號車的陸送車隊在4月10日晚間從潮州出發,白天在中部一帶休息後,於4月11日晚間再度啟程前往位於臺北的鐵道博物館籌備處。車隊原本預計在4月12日凌晨1點抵達,不料當日晚間卻遇上西部濱海公路觀音路段進行路面維護工程,到了八里一帶之後又遇上台64線觀音山隧道施工,司機為求謹慎不但沿途用極低速度通過,還在八里滯留了一小時。
進入臺北市區後一路經由建國北路、民權東路、敦化北路、南京東路、東興路抵達位於基隆路一段102巷口的後門,行程大幅延遲到凌晨5點才終於入館。雖然我追的陸送場次不算多,但這趟陸送真的是數一數二折磨人的一次。不少鐵道迷都是從午夜一路等了五個小時,追車過程甚至還有人與運送團隊爆發口角,大家的身心疲勞全都展露無遺。
 |
凌晨4點出頭,車隊風塵僕僕地進入臺北市區 |
 |
金飛馬與紅斑馬的相遇 |
 |
陸送車隊行經小巨蛋前 |
 |
車隊終於在5點抵達 |
早上9點多吊掛作業開始,拖板車將EMC1203號車移到軌道上方後,由吊車將車輛掛起。等到拖板車駛離之後,EMC1203號車才慢慢降落在下方客車工場外南側的軌道上。接著由DL-1036號調車機前來接風,將EMC1203號車往西邊拉往轉轍器,再推入鈑金工場保存。
 |
紅斑馬降落中 |
 |
紅斑馬由館內的調車機推入鈑金工場陳列 |
除了EMC1203號的入厝之外,鐵博也趁這次吊掛作業的機會,順便將館內的BV. 15078號泰國守車移到平車上,並移動保存位置,成為這次陸送的小彩蛋。全部作業直到上午11點半左右才全部結束,這裡也必須和許多工作人員幾乎整晚沒闔眼說聲辛苦了!
 |
放在平車上移動位置的泰國守車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