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中湖畔完成心心念念的月食拍攝之後,回民宿稍微睡個回籠覺,起床吃早餐、整理行李之後,我便告別了山中湖。不過我也不趕著回市區,於是我選擇搭公車來到附近的觀光景點「忍野八海」遊覽。
 |
和山中湖同為相模川源頭的忍野八海以富士山的湧泉聞名,形成以湧泉池為中心的觀光商圈 |
富士山名水之源
忍野八海和山中湖同為神奈川縣第一大河相模川的源頭,由富士山地底下的數個湧泉組成的池子散佈,古時候也曾是前往富士山的登山者中途巡禮的場所。結合富士山的信仰性質,在19世紀時當地將8處湧泉形成的池子作為祭祀八海龍王的靈場,並形成一條從出口池到菖蒲池的巡禮路線。2013年時忍野八海以富士山關聯文化資產的名義,與富士山一同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從前一天下車的山中湖入口公車站搭公車大約10分鐘就能抵達忍野八海。商店街販售著當地名產、小吃和冰淇淋等,一下車就能感受到觀光區的熱鬧活力。我沿著指標先來到八海之五番靈場的湧池,清澈見底的池子還微微反射天空的藍色,真不愧是名水百選之一的水源地。無奈的是似乎很多人把他當成許願池,池底堆著滿滿的硬幣,池邊也插滿告示要大家不要再丟錢入池。
 |
湧池位於觀光商圈的中心,聚集許多人潮(和錢幣) |
湧池不遠處的中池是人工開挖出來的湧泉,因此不算在八海巡禮的路線中。不過因為一旁就是名產店的關係,周圍擠滿來自各地的旅行團和採買遊客。因為家人很喜歡日本的醃漬小菜,本來想順便在店內選購帶回去,然而不知道為什麼小菜原料產地都是中國貨,讓我的頭上冒出許多問號。店內還有湧泉水可讓遊客買空瓶裝取,儘管外頭的氣溫已逼近30度,泉水仍然十分清涼。
 |
戶外的免費取水點吸引不少人拿自己的瓶子來裝水 |
忍野八海巡禮
來都來了,我便決定照著巡禮路線把其他的「海」都逛一遍。沿著中池邊的道路往東北方走,依序抵達7番和8番靈場的鏡池和菖蒲池。鏡池儘管面積不大,但仍以能看見富士山倒影而聞名。不過可惜的是除了池面有些藻類漂浮之外,遠方的富士山也被雲遮蓋。菖蒲池過去因長滿菖蒲而得名,但池面被綠色藻類完全覆蓋,水面優養化的狀況看起來更嚴重了。
 |
鏡池儘管面積較小,但天氣好時還是可以看見富士山的倒影 |
 |
滿滿都是綠色藻類的菖蒲池 |
接著沿原路折返,順著水車小屋旁的阿原川往下游走不久,我來到6番靈場的濁池。與阿原川比鄰的濁池由於河川流通,池水看起來十分清澈,和名字一點都不像。繼續沿著阿原川旁的步道前進,4番靈場的銚子池在一旁樹林中的一塊空曠處,不過景色顯得單調許多。而在阿原川路線上最後一個池子是2番靈場的釜池,據說是因湧水量豐富如滾沸的熱水而得名。雖然現場看起來並沒有湧水在滾,靜止的水下也長了不少藻類,但清澈的池水讓水中的魚看起來就像漂浮在空中一樣。
 |
阿原川沿岸設有步道可以悠閒散步,在春天的時候則以滿滿的櫻並木聞名 |
 |
一點都不混濁的濁池 |
 |
看起來相當無聊的銚子池 |
 |
沒有滾水的釜池中還有魚優游其中 |
剩下的兩個「海」分別是3番靈場的底拔池和1番靈場的出口池。底拔池位於榛の木林資料館園區內,需要支付300圓門票才能進入參觀。進入園內首先可以看到人工挖掘出來的鯉之池,在湖的對岸則有兩棟推測完工於18世紀後半的日式古民宅,裏頭展示著從農具到生活器具等等各式各樣的古董,讓我在屋內穿梭的同時遙想江戶時代人民的生活起居。至於底拔池就在資料館旁的大樹下,清幽的環境讓人忘了現在正值炎熱的中午時分。
 |
榛の木林資料館園區內的鯉之池風光,遠方的富士山已經躲到雲後 |
 |
由古民宅轉變而來的榛の木林資料館 |
 |
資料館內仍維持著江戶時代的起居空間 |
 |
大樹下的底拔池 |
最後一個1番靈場的出口池距離稍遠,從忍野八海的觀光商圈出發需要步行15分鐘的路程。出口池是八海中面積最廣的池子,位置也在水源的最上游。因為遠離嘈雜的觀光客,森林圍繞形成靜謐的空間,抵達時還有遊客拿出露營椅在湖畔休憩,十分愜意。旁邊的山坡上還有一座小小的稻荷神社,和神明打聲招呼後,我拖著行李來到大馬路上的出口池公車站,結束八海巡禮並等著前往下一站。
 |
面積最大也最遠離喧囂的出口池 |
富士山雷達館
富士山雷達館從出口池搭乘約十分鐘的公車即可抵達。這座地方博物館的前身是1964年設置在富士山頂的氣象雷達站,其發射的雷達波掃描範圍可達半徑800公里,讓氣象人員可以在日本最高的地方偵測本州及四國全境的颱風和雨雲動向。然而隨著氣象衛星觀測技術成熟,以及地面氣象雷達站建置,維持成本甚高的富士山氣象雷達在1999年結束觀測任務。後來為了地方展示與教育需求,氣象廳和當地的富士吉田市便在2004年將這座氣象雷達搬下山,成為今日的富士山雷達館,作為當地推廣防災和氣象教育的場館。
富士山氣象雷達建設當年大部分器材都得仰賴人力或直升機運送,不僅要克服富士山頂的低溫、強風和說變就變的天氣,還有鬆軟的火山地質條件才能完成。極端的天候也讓駐守氣象雷達的觀測人員得長時間忍受惡劣的天氣,以及無法隨時下山回家的孤獨感。當時駐守富士山測候所的觀測人員便以這段經歷為題材,以新田次郎為筆名寫成《強力傳》等山岳小說,讓一般人得以了解氣象人的辛勞。
在現今的雷達館內,除了展示著新田次郎的原稿和取材用具外,也實際展示氣象雷達現役時代使用的電器設備、雷達天線、報告書類,以及完工當時的各種紀念品。若無法親自登上富士山體驗小說中的世界也沒關係,憑門票可以在工作人員帶領下,透過館內體驗設備體驗在富士山頂的強風和低溫欣賞日出(御來光)的感受。
.jpg) |
館內陳列著小說家新田次郎的原稿及取材用品 |
 |
過去擔負日本氣象觀測的富士山雷達館,今日則成為防災教育的設施 |
 |
以前曾矗立在富士山頂的雷達圓罩 |
 |
圓罩內的雷達天線仍在轉動著 |
 |
過去氣象雷達使用的電氣與監控設備 |
參觀完之後還不要急著離開。山梨縣和ACG作品《搖曳露營△》合作推出的集章活動「ゆる巡りスタンプ」,其中兩個集章點就是富士山雷達館和隔壁的富士吉田道路休息站。館內的紀念品店還蒐羅了超過500種《搖曳露營△》的周邊商品,提供來館的粉絲可以來補貨。(多虧選擇障礙發作,還我差一點趕不上回東京的巴士(苦笑))
 |
幾乎成為山梨觀光代言人物的《搖曳露營△》主角立牌 |
 |
館內和一旁的道路休息站都有《搖曳露營△》的印章可以蓋 |
更多時光土場的富士山月食之旅
【時光土場】富士山血月攝影之旅:行程安排與月全食拍攝分享
【時光土場】深宇宙展:太空艙、月面車、小行星粒子......一窺日本最新太空計畫發展
【時光土場】富士山的源泉:忍野八海巡禮 ft.富士山雷達館
探訪時間:2025.9.
完稿時間:2025.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