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6日 星期五

從零開始的軍旅生活(一):入伍

入伍當日一早,我和同戶籍地的弟兄都到了鄉公所報到,一起等著遊覽車從隔壁鎮開過來。看著其他人都是先理好了頭髮,我自己沒剪便顯得有些不合群,加上戶籍地並不是平常生活的地方,所以自然都不認識。不久,遊覽車從街道那頭開過來,載著我們往金六結營區前進。

金六結營區位在宜蘭市區西南方,鄰近台7線北橫公路,後面是宜蘭河河岸。日本時代就已做為陸軍的練兵場使用,1930年代島內民航開始發展,便轉做為飛行場,成為台北花蓮航線的中繼站,不過因為鄰近河川、土質不佳,加上宜蘭多雨的氣候,所以實際降落的民航班次也不多。太平洋戰爭時期,這座宜蘭北飛行場也變成軍用的飛行場,直到現在營區內還有一座停泊戰機用的有蓋掩體(俗稱機堡)留存,甚至營舍的走向也幾乎沿著當年的跑道方向興建。
除了營區內外還留有三座機堡外,這樣子的東西在宜蘭還有十幾座
圖為員山機堡
遊覽車從後門進入營區後,幹部便讓我們戴上口罩、為我們量體溫,在鋼棚下的板凳坐下。之後就有其他幹部把我們分配到各個連隊去,分法基本上是用人工隨機拉人的方式,把各鄉鎮的人平均分到四個連去。由於是用人工分連,所以到連上後就要填一大堆的基本資料(包含親朋好友的聯絡方式)和各種問卷。雖然我也曾想過為何不在入伍前全交給電腦分連、填資料,但因為我們宜蘭縣是第一個到的,還得等台北、花蓮的人來,所以除了做這些事情,好像也沒事可做。

接著就是分批去理頭髮,雖然很多人都已經事先理好了,但基本上只要阿姨的電動理髮刀還推得下去,全部的人都要重剪。想說一次就夠了,沒想到之後每兩週都還要在給阿姨修剪兩邊和後面的頭髮,每次都得付50元。這些阿姨也不需要什麼技術門檻,算算一次就能從一個營收到32000元,還真是投報率頗高的一門生意。

等待其他地區的人到達的時間,我們開始領各項裝備。除了一開始就已經擺好的塑膠圓板凳、幹部事先幫大家買好的生活用品(包含拖鞋、肥皂、肥皂盒、牙刷、牙膏、平板衛生紙兩包、刮鬍刀、菜瓜布、筆袋、小方巾、針線盒、指甲刀、鞋油、鞋刷、膠水、鋼盔內的泡棉墊),還有國防部發的迷彩服/鞋、運動服/鞋、短袖內衣*3、內褲*3、黑襪子*3、毛巾*3、洗衣袋、水壺、行李袋,除了迷彩服之外全都是新品。
統一購買的生活用品
下午人也差不多都到了,而早上明明還出大太陽,下午就開始下起大雨,明明就躲在營舍後方的鋼棚下,後院滿溢的雨水還是流了過來。剛來的其他人就把早上我們做的事情一一完成,所以又是個漫長等待。既然人都到了,班長們將我們依照身高排列,大約13~14人成一列,編入一個班,總共分了12個班;最高的人做班頭,幹部有資料發、收東西通常都是叫班頭負責;打掃區域也是以班為單位畫分,其他還有軍械、打飯等等公差班,分配依據是什麼?只能說是隨他們高興。而四個班成一排、三個排成一連、數個連成一營,大致就是這段期間會接觸到的組織架構。

一間大寢室大約容納40人,裡頭有鐵架構成的上下舖和一個個內務櫃。由於內務櫃是兩人共用,掛完衣服、放生活用品之後也沒多少空間了,所以用不到的東西就放入公發的行李袋入庫房。內務櫃內大致分為上、中、下層,上層可以隨便放自己要用的東西,只要可以用衛生紙擋住即可;中層就是掛衣空間,由內向外是運動服、迷彩服、迷彩外套,兩人的領口相對;下層抽屜放換洗衣物、毛巾,同樣地最後用毛巾蓋上,只要看起來平平的底下長什麼樣都可以;抽屜上的空間,就讓我們放雨衣和鞋盒(裡頭也可以放雜物)。
床大概長這樣(圖片來源)
內務櫃大概長這樣
內衣褲可以每天送洗,大約下午就會洗+烘送回來,一個月洗衣費500元。晚上班長做完內務示範(詳情以另篇文章整理)之後就讓我們就寢,隔天早上6:10就要集合完畢(因為還要摺棉被、蚊帳,以及刷牙洗臉,所以大部分的人5:30就會陸續起床了),所以9點多就讓我們就寢,展開了我們的軍旅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